浙江佛教这一年

来源:浙江省佛教协会发布时间:2021-02-08

原标题:浙江佛教这一年

浙江省佛教协会


大菩文化佛讯 2020年,浙江省佛教协会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佛教协会的正确指导下,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团结带领全省佛教四众弟子,始终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断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发挥佛教团体和信教群众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01 爱国爱教,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向


浙江省佛协坚持以政治学习为引领,在省佛协以及各地佛协召开的会长会议、常务理事会议、理事会议上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政治学习已逐步成为常态;此外,不断加强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发动全省佛教院校和寺院广泛开展“五进”活动;配合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做好宗教活动场所“十百千万”普法工程系列活动、平安场所创建等中心工作。


浙江省佛协会长会议学习中央、省委重大会议精神


号召全省佛教界在国庆等重大节日升挂国旗


全省宗教场所消防“百优争创”活动在宁波七塔寺举行


全省宗教场所消防技能大比武在宁波天童寺举行


“和谐宗教 法在心中”宗教法治面对面活动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十百千万”普法工程授牌仪式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举行


02 抗击疫情,同全省人民成城断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浙江佛教界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同全省人民祸福与共,成城断金,持续助力抗击疫情。各地佛教院校和寺院在第一时间暂停对公众开放,并引导信教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外出、不聚集,全力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居家隔离等各项工作。此外,还主动为疫区筹集资金、购买急需医用物资,共募集款(物)达到7600余万元。自2020年6月2日起佛教院校、寺院逐步恢复开放以来,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总体运行平稳有序,没有出现感染病例,也没有发生负面舆情。


全省佛教界严格执行“双暂停一延迟”


普陀山佛协、杭州灵隐寺相继在第一时间捐赠1000万元


普陀山佛协、杭州灵隐寺相继在第一时间捐赠1000万元


恢复开放后,宁波雪窦寺进行日常消毒


恢复开放后,天台国清寺检查健康码


恢复开放后,湖州法华寺用卡通形象引导香游客配合寺院疫情防控


03 全力以赴,保障中佛协换届会议


中国佛教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这是中国佛教协会首次在京外举办全国代表会议。省佛协全力以赴保障换届,做好换届代表推荐和增额申请,会场考察和人事考察,材料准备和接送站等各项会务工作。浙江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普陀山普济禅寺方丈道慈法师,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雪窦山资圣禅寺方丈怡藏法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当选副秘书长并任教育委员会主任,浙江省7位法师(道慈、怡藏、光泉、允观、惟航、智明、月真)任常务理事,16位法师任理事。


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70名佛教界代表和81名特邀代表参加会议


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在开幕式致辞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在开幕式讲话


中国佛教协会新任会长演觉法师


浙江代表团合影


齐唱三宝歌


04 走在前列,发布全国首个生态寺院标准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理论15周年,值此契机,省佛协在对安吉县《生态寺院建设规范》地方标准进行提炼和完善的基础上,推动制定《生态寺院建设与管理规范》省级团体标准。经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家评审会评定,标准于2020年11月13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公布,并在12月11日“2020长三角生态寺院建设现场会”上现场发布。标准对形成生态寺院建设的“浙江经验”,打造生态寺院建设的“浙江样板”具有深远的意义。


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标准的起草准备工作


召开团体标准专家评审会


《生态寺院建设与管理规范》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


《生态寺院建设与管理规范》在2020长三角生态寺院建设现场会公布


生态寺院建设专委会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如何推行标准


05 求真务实,探索新时代佛教中国化方向


2020年7月到8月,浙江省佛协组织开展“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专题调研工作,组成了以省佛协领导班子成员、各地佛协会长为组长,省佛协秘书长为总协调人,协会各部门工作人员为组员的四个调研组,赴全省各地佛教团体、院校、寺院进行调研、交流、座谈,充分听取意见建议。最终起草形成了《浙江省佛教协会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1-2025)》,并经省佛协七届理事会第十四次会长会议通过。调研工作和《五年纲要》为今后五年省佛协开展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第一调研组(杭州、嘉兴、湖州)


第二调研组(宁波、舟山、普陀山)


第三调研组(绍兴、金华、衢州)


第四调研组(温州、台州、丽水)


06 敢为人先,加强教务规范化管理


为确保浙江省首批认定备案的教职人员证书到期后能得以顺利延审,省佛协本部多次开会研究讨论,并反复征求中国佛教协会、省佛协领导班子和省内各佛教协会意见,集思广益,最终发布《关于开展2020年全省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证书延期审核工作的通知》(浙佛〔2020〕27号)并附操作流程和答疑汇总,受到其他各省佛协的广泛关注,并向浙江省佛教协会学习经验,中佛协也给予高度肯定。另外,省佛协高度重视教风建设,鼓励各地开展教风巡查工作;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指导宁波慈溪五磊讲寺把好戒子入口关、圆满完成传戒法会;做好教职人员认定、备案等常规教务工作。


教务部工作人员认真做好延审等各项教务工作


温州市佛协组织开展教风督查


慈溪五磊讲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圆满举办传戒法会


慈溪五磊讲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圆满举办传戒法会


慈溪五磊讲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圆满举办传戒法会


07 放眼长远,推进院校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浙江省佛协注重僧才培育,推进佛教院校建设,全面推进教育培训专委会工作。成功承办了众多培训班(会议),如浙江省宗教院校教师培训班暨浙江省宗教院校工作座谈会、浙江省汉传佛教仪规培训班(第四、五期)等。教育培训专委会也首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对专委会未来工作计划提纲进行深入讨论,并初步形成了《省佛协教育培训专委会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大纲(2021-2025)》,为开展五年轮训工作、全面提高浙江省佛教教职人员素质奠定了扎实基础。


中国佛教协会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基地落户宁波雪窦山浙江佛学院(总部)


浙江省宗教院校教师培训班暨宗教院校工作座谈会在杭州灵隐寺开幕


杭州佛学院音乐院举办梵呗委培班


浙江省汉传佛教仪规培训班(第四、五期)在洞头中普陀寺举行


教育培训专委会对全国佛教院校优秀教师人选进行评审


教育培训专委会工作会议讨论未来五年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大纲


08 挖掘内涵,坚持“文化兴寺、文化兴教”


浙江省佛协指导各地举办了如祖师纪念、学术研讨、文化论坛、示范讲经会等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活动。活动注重挖掘弘扬佛教文化中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内容,作出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相契合的阐释,努力发挥佛教文化净化心灵、涵育道德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富有浙江特色的佛教文化品牌。


普陀山观音文化园正式开园


2020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开幕


纪念弘一大师诞辰一百四十周年活动在温州太平寺举行


浙江省佛协举办首期“觉苑讲堂”


杭州灵隐寺举办第六届中华慈孝文化节


衢州市佛协举办示范讲经会


09 利乐有情,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浙江省佛协发挥佛教慈悲济世优良传统,引导各地佛教界和佛教慈善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通过举办慈爱慈行、腊八节施粥、慈善一日捐等活动,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民族村、扶贫济困、爱心助残、养老帮幼等慈善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利乐有情、普度众生的慈善理念。


2020浙江省佛教慈善基金会联席会议在温州安福寺举行


普陀山佛协荣获“中国红十字奉献奖”、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社会责任奖”


普陀山佛协荣获“中国红十字奉献奖”、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社会责任奖”


宁波市佛协赴丽水结对帮扶民族村调研


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将腊八粥送至医院、养老院、社区等


绍兴炉峰禅寺慈联会赴四川开展扶贫捐赠活动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农历新年即将到来,浙江佛教界要继续大力弘扬爱国精神,以对国家、对佛教、对众生的高度使命感、责任感,做爱国守法的表率、持戒尊规的楷模、维护制度的典范;要以清净德行和般若智慧,为切实加强新时代佛教教风建设、努力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勇猛精进,为助力浙江“重要窗口”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文图/浙江省佛教协会)

编辑:王颖 责任编辑: 张妙

浙江省佛教协会,爱国精神,教风建设,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