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召开“定光佛”题材婺剧新戏剧本研讨会

来源:金华天圣禅寺发布时间:2022-06-13

研讨会现场


6月10日,金华市金东区召开以弘扬浙中文化、说好寺院故事为导向的婺剧新戏《燃灯记》创作研讨会。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


金华市金东区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吴瓒讲话


金华市金东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伟红讲话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陈永革发言


昆剧表演艺术家、戏剧导演、浙江音乐学院教授、

原浙江昆剧院院长林为林发言


金华市佛教协会会长明修法师发言


佛教中国化过程的民俗转化,充分呈现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区域元素。其中,通过僧人的“应化”形象,则具体反映了近世(唐-五代-宋代)中国佛教的民俗形态,并与中国佛教化的教理建构与阐释、佛教寺院制度的创建与管理,构成为佛教中国化展开的三大脉络。


金华市金东区佛教协会会长昌乐法师发言


青年剧作家、《燃灯记》编剧孙钰熙发言


金华市金东区积道山天圣禅寺住持月满法师发言


与此同时,通过“应世而化”、“应时而化”,使佛教落实于民众的生活世界,才能让佛教教化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宋代金华“通慧大师”-志蒙和尚,正是这样一位应世而化、应时而化的奇僧、异僧,与唐代“泗州大圣”僧伽大师、五代奉化弥勒佛应化形象——布袋和尚教化,共同成为江南佛教应化现象的典型代表。


浙江婺剧团青年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楼胜发言


婺剧表演艺术家、戏剧导演、

原浙江婺剧团艺术总监朱元昊发言



为了更充分地挖掘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在浙中区域的展开,用婺剧这一极具地方戏剧形式,是对讲好金华故事的新探索。在金东区民宗局、文旅局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由金华金东区积道山天圣禅寺的推动下,联合文艺界专业人士推出婺剧新戏《燃灯记》。


以编排《燃灯记》为契机,将“民间色彩搬到舞台”,深入挖掘浙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原创路径,融合创新,唱响“浙中文化好声音”。(文图/天圣禅寺)

编辑:果一 责任编辑: 张妙

金华天圣禅寺,定光佛,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