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雪窦山壬寅年二部僧三坛大戒之正授沙弥戒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2-11-25

视频制作:大菩文化

 

《行事钞》云:“沙弥建位,出俗之始。”众生欲修出离世俗之道,必先受沙弥戒。故《沙弥律仪》有言,沙弥戒“近为比丘戒之阶梯,远为菩萨戒之根本。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庶几成就圣道,不负出家之志矣。”

 

求戒一事,莫当等闲。新戒欲求清净戒体,必须发真实心,立意高远,清净身口意三业。譬如醍醐甘露,也需要贮藏于净器之中。

 

11月23日晚,诸善男子于大慈摩尼之殿行露罪忏悔。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从今以后,如是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以此长养诸善根,证得十分上品戒。

 

 

一、礼请三师 授沙弥戒

 

11月24日上午8时,新戒有序抵达大慈摩尼之殿;在引礼师的带领下,共同前往方丈室,迎请怡藏律师、隆悟律师、广能律师为其正授沙弥戒,以作修学之依止,成就独立之人格。

 

2.jpg

 

3.jpg

 

4.jpg

 

5.jpg

 

新戒代表虔诚顶礼,三师慈悲默许,移步大殿,如法正授。正授沙弥戒主要由请师、请圣、忏悔、问难、三皈三结、宣说戒相等内容组成。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jpg

 

12.jpg

 

13.jpg

 

14.jpg

 

末怡藏律师为新戒宣说戒相,问其能持否?新戒“能持”之答复铿锵有力,响彻殿堂内外,至此新戒得受沙弥清净戒体,披搭上下二衣,现沙弥相。

 

14.png

 

15.jpg

 

 

二、过沙弥律仪

 

是日下午,新戒集结于千僧堂,开堂大师父隆悟律师带领众新戒过《沙弥律仪》。即日起,新戒开始两日修习沙弥律仪,并将谨遵戒仪、如法奉行。

 

1.jpg

 

2.jpg

 

3.jpg

 

4.jpg

 

 

三、沙弥三义

 

关于沙弥之涵义,莲池大师《沙弥律仪要略》总结道:“梵语沙弥,此云息慈,谓息恶行慈,息世染而慈济众生也。亦云勤策,亦云求寂。”

 

即是说古人关于“沙弥”有三种理解:息慈、勤策、求寂。

 

16.jpg

 

息慈

 

唐代道宣律师在《行事钞》中,把“沙弥”翻译为“息慈”。《行事钞》云:“沙弥是梵语,此云息慈,息止世染,慈济群生。”

 

“息”是息恶之意,所谓一切恶莫作,属于止持所摄,即《戒本》所说的“止恶”意。

 

“慈”是行慈之意,所谓众善奉行,属于作持所摄。作为沙弥,不仅息恶,还要行慈。不但要息止诸恶法,还要积极勤修一切善法。

 

“息恶”是息止世染,这是从出离心而言;“行慈”是慈济群生,这是从菩提心来谈。

 

勤策

 

唐代玄奘法师将“沙弥”直接翻译为“勤策”。玄奘法师为佛经翻译“新译家”的代表,他根据沙弥的梵语直译“室罗摩拏洛迦”,翻译其为“勤策(男)”。

 

在《俱舍颂疏·业品》卷二中说,“勤策律仪,勤为大僧之所策励,旧云沙弥。”这指的是旧译家将其翻译为“沙弥”。

 

“勤策”之意,“勤”是精勤,“策”是策励。“勤”是作持,就是要有所为,是作善之意,即众善奉行之意。“策”是止持,即要有所不为,是止恶之意,即诸恶莫作之意。

 

求寂

 

“沙弥”又可理解为“求寂”。这是继玄奘法师之后,另一位佛经翻译界的大咖——义净法师的翻译。他在《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中说:“室罗末尼罗,译为求寂,言欲求趣涅槃圆寂之处。”

 

“求”是寻求,“寂”是圆寂。圆,即无一功德不俱。就成就圣果来说,无论哪一种功德都具足。寂,即是“寂灭”的意思,无论哪一种烦恼都灭尽。出家学佛的目的是追求趣入大涅槃,或者说是圆寂。求寂,是沙弥求证的寂灭之果法。

 

沙弥三义,各侧重不同。息慈是教,勤策是行,求寂是果。从沙弥翻译的三种名义来说,前二译:息慈、勤策,是就“因”而说;后一译:求寂,就“果”而言。

 

17.jpg

 

《金刚经》云:“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故新戒当自珍惜,生发真实信心,清净三业,纳受上品戒体。(文/果游 图/妙月 吴喆 视频/果核)

编辑:果游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