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辉法师:效仿先贤,勇猛精进,致力推动佛教中国化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3-06-10

圣辉.jpg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致辞(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月

 

时维初夏,万物皆长;古城安庆,法喜充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整理安徽佛教,尤其是禅宗在安徽的发源、发展;由安徽省佛教协会主办,安庆市佛教协会承办的“佛教中国化·禅宗在安徽——首届安徽佛教文化交流活动”于6月10日在安庆举行。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作《佛教中国化·禅宗在安徽》主题发言。他认为新时代佛弟子要更加积极主动推进佛教中国化进程,以历代高僧大德为楷模,弘扬佛法,勇猛精进。以下为发言全文:

 

举办佛教论坛,是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是大力弘扬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是佛弟子在新时代的勇猛担当和主动作为。“佛教中国化,禅宗在安徽”这个题目也非常好。党的二十大要求我们:“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既是我们佛教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佛教前进的方向!所以说是优良传统,即是因为经历代高僧大德的推动,使这个方向非常清楚明晰;所以说是中国佛教前进的方向,就是因为这个方向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日新日日新,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这里,我谈一点想法:

 

一、以积极主动姿态推动佛教中国化,充分焕发佛教自身动力

 

佛教中国化,这是一个主题常新的命题。两千年来,佛教传入中国,就一直走在中国化的途中, 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协调和融合。特别是在文化上,佛教文化与以儒、道为主的中国本土文化经过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取长补短,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如赵朴老所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饱含着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中国的佛弟子,对于佛教中国化,所取的态度并不相同。一部分人只是任佛教被动地中国化,随波逐流;还有一部分人则不同,以佛教契理契机的精神,对佛教进行积极的、主动的中国化。 无疑,前一部分人的作法是消极的,要么使佛教成为僵化的、失去生命力的教条;要么把一些低级、庸俗、迷信化的东西带入佛教。而正是后一部分人,真正荷担起如来家业的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大德,以自己的才智和修行,对佛教作出契合中国社会的阐释,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佛教的理论和实践,使印度佛教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而得到转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不仅使佛教在中国两千年来一直保持生机勃勃,为佛教成为世界佛教作出了无量功德,而被誉为世界佛教的第二母国,更为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的名字,闪耀在辉煌的中国佛教史中。而这历代的高僧大德,也正是我们需要去学习、效仿的榜样。

 

在今天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特别提出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无疑具备全新而深刻的现实意义,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因为新时代带来社会的大变革,对于佛教的修行、理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国际形势变得日益复杂,宗教渗透及极端宗教等给国家造成潜在的危害,更加需要中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对于中国佛教自身,必须充分焕发佛教自身的动力,以主动姿态去有所作为,才能把这项事业做好。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 才能更好地传承发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更好地解决佛教领域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水平。

 

 

二、安徽佛教高僧大德辈出,堪为佛教中国化之勇猛先驱

 

安徽佛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佛教就被东汉楚王刘英带到今天宣城一带。两千年来,在江淮大地,发生了许多法门大事,涌现了许多高僧大德,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许多光辉篇章。这些高僧大德,无不是佛教中国化的主动实践者、勇猛探索者,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楷模。

 

01

中国禅宗在安徽起源,成为佛教中国化的成功典型之一

 

达摩祖师将禅法带到中国,不为当时中国僧俗理解和接受。二祖慧可大师作为中国禅宗第 一人,在接过禅宗衣钵后,南下安徽太湖县,以其中国人的博大胸襟和非凡觉悟,在前代道安、 慧远等大德高僧为佛教中国化所做出贡献的成果上,亦对禅宗进行初步的中国化,使之适应中 国社会,为中国人所接受。他在司空山将衣钵传给三祖僧璨大师,三祖卓锡潜山县山谷寺,著有《信心铭》,又经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不断地中国化,于六祖惠能大师水到渠成、 形成佛教中国化的典范,开创“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中国禅宗。唐代,有司空本净、南泉 普愿、黄檗希运、投子大同等诸多禅门宗匠在皖江地区演化一方,影响深远。北宋中叶,白云守端禅师及其弟子五祖法演禅师、再传弟子“演门三杰”在今安庆地区将临济宗发展推向一个高峰。与此同时,陷入“百年孤独”的曹洞宗也在安庆地区由投子义青禅师带出困境,走向兴旺。 禅宗五家七派几乎都活动于安徽地域,为中国禅宗之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中国禅宗被誉为“典型的中国人智慧”,是“中国佛教的特质”,这里面,也闪耀着这些活动于安徽的禅师们的耀眼光芒。

 

02

金乔觉以地藏菩萨示现九华山,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树立起地藏信仰

 

唐开元年间,新罗(今南朝鲜)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华,卓锡九华山,他积极学习中国佛教, 严格按中国佛教净戒行,修苦行,住山洞,食白土,感动九华山民,为其建寺安身。贞元十年(794), 金乔觉趺跏圆寂,出现一系列瑞相,被世人认为是地藏菩萨示现。金乔觉的示现,使佛经中的地藏信仰进一步具象化、中国化。后代又经过唐代不空法师等人的概括与提炼,特别是明末蕅 益大师等人在九华山的阐释和丰富,还有数不清的佛子在九华山的践行,加上与民间信仰和风俗的相融,以九华山为道场高高树立起以“大愿、孝慈、救渡(冥)、奉献”为内涵的地藏信仰, 并使九华山跻身中国四大名山之列。可以说,地藏信仰的树立,也完全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完成的。

 

03

以杨仁山、赵朴初和周叔迦、周绍良父子等为代表的居士群,为佛教中国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代中国,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又受西方思潮的冲击,佛教不断走向衰朽。幸有一批高僧大德,救佛教于危难。安徽石埭(今属黄山市)人杨仁山搜佛典,办刻经处,开展讲学,成为近代中国佛教具大成就者,被誉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出生于安徽太湖的中国佛教协会我们敬爱的已故赵朴初会长,年轻就进入佛教界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率领中国佛教积极投身佛教新中国化、社会主义化,积极开展佛教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亚洲和世界和平。改革开放后,在他的领导下,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使中国佛教很快于废墟中恢复,把佛教圆融于中国人民各项伟大事业之中。他当之无愧是新中国佛教的开拓者。周叔迦、周绍良父子都是学富五车的佛学大家,与赵朴初会长,为佛教义理、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都是近现代佛教中国化的领导者、践行者,功垂于中国佛教史册。

 

三、学习和效仿先贤,致力推动佛教中国化

 

赵朴老有诗:“心光常注近及远,事业毋忘后视今。”想过去,看当下,思未来,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具备的姿态。如何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我们要积极学习历代高僧大德的优秀品质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我们的勇猛精进的精神和智慧创造的能力,向着中国佛教健康发展的未来阔步前进!

 

01

学习高僧大德爱国爱教,积极追求政治进步

 

爱国爱教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记得安徽有个著名的大慧宗杲禅师,生于南宋乱世,坚决反对秦桧等人的议和,为此被毁谍剥衣,除去僧籍,发配到衡州(今湖南衡阳)长达十年之久, 但其忧国忧民之心不改。新中国成立,赵朴老等高僧大德把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宗旨,率领中国佛教界以强烈的爱国情怀,投身新中国建设。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大的优势也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追求政治进步,拥护党的领导,这是决定中国佛教化方向是否正确的首要选择。只要把政治立场与宗教信仰圆融统一, 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兴而佛教兴。

 

02

学习高僧大德为法忘躯、难行能行,为国家富强、为佛教发展尽形寿的奉献精神

 

当年二祖大师逢周武灭法,已过八十高龄的他毅然选择千里南下;三祖大师往来于司空山、 天柱山之间,积十余年。他们历尽了常人不可忍、不可行的千辛万苦。试想,如果没有他们这种精神和毅力,禅宗法脉也许早断于他们手中。改革开放后,已过古稀的赵朴老不惜往来奔波, 写书信,磨嘴皮,克服许多困难,为佛教界收回许多寺院。1996年1月,年至九十的他,大病一场险些离去,意识清醒后便口占诗:“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众生恩不尽,世世报无穷。” 试想,没有赵朴老这种报恩无尽的大愿,何有改革开放后中国佛教的今天?

 

03

学习高僧大德悲智双运、自觉觉他,为佛教中国化创造更多的成果

 

禅宗在安徽,祖师们“每日起来,拄却临济棒,吹云门曲,应赵州柏,担仰山锹,驱沩山牛, 耕白云田。七八年来,渐成家活。(《法演语录》)”,他们不是对宗门的简单继承,而是注入了自己的觉悟和智慧,与时代和当下紧密融合,随缘说法,妙处解禅,使禅宗不断发扬光大。 杨仁山居士不但搜印大量佛经,并于佛教理论上诸宗兼顾,重在净土,才有了“开百年之绝学焕然中兴”(黄忏华语)。而赵朴老1983年正式提出人间佛教思想,既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时代潮流,更主要是赵朴老个人总结过去、着眼未来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新时代,更需要我们广大佛子深入经藏、饱参饱学、圆融时代、有所觉悟,为佛教中国化创造更多的成果。

 

弘扬佛法,责无旁贷,身为佛子,当行佛事。在这新时代里,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最大的佛事。让我们积极效仿历代高僧大德,以积极主动的姿态, 发挥最大的创造性,做好这一大佛事,充分凝聚和发挥中国佛教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佛教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众生安乐而勇猛精进。(文/圣辉法师 图/妙月)

 

编辑:妙语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