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致辞(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月)
时维初夏,万物皆长;古城安庆,法喜充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整理安徽佛教,尤其是禅宗在安徽的发源、发展;由安徽省佛教协会主办,安庆市佛教协会承办的“佛教中国化·禅宗在安徽——首届安徽佛教文化交流活动”于6月10日在安庆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为活动作以“佛教中国化·禅宗在安徽“为主题的致词,由黄夏年教授代读,以下为致词正文:
我国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不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绩的形势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皆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崭新的面貌。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作为文化形态之一也在努力与之适应。坚持中国化方向,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是当代佛教的历史使命。
那么,怎样适应,怎样与当代中国发展相适应呢?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这里实际提出了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清形势和深入开展宗教研究的任务。很清楚,我们只有对佛教历史、教义教规和佛教传统伦理等进行系统考察和研究,才能较好地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任务,交好答卷。
回顾历史,佛教在传入我国以后,经历了漫长的中国化历程,到隋唐形成了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同时在佛菩萨信奉体系和僧团教团组织等方面也发生相应演变,标志佛教中国化地初步实现。此后,进入持续佛教中国化和不断改进完善时期。历史证明,在佛教中国化中形成的八大宗派中,禅宗最富有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开放包容的风格,引导信众自信自修,在现实生活中修行、觉悟,在现实社会中奉献,传法方式简易活泼,语言简炼生动,在经历宋元二代之后,逐渐占据佛教中主流地位,影响极为深远。
中国近现代提倡“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在综合考察佛教诸宗之后明确表示:“中华佛化之特质在乎禅宗”;“晚唐来禅、讲、律、净中华佛法,实以禅宗为骨子”,是反映了中国佛教真实情况的。
众所周知,安徽古来是与禅宗缘分最密切的大省。在禅宗正式成立前的“酝酿期”,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弟子慧可为逃避“后周武帝破灭佛法”,来到安徽潜山县和太湖县的皖公山、岳西县司空山一带隐居和传法,收有弟子僧璨。慧可与僧璨被禅宗奉为二祖、三祖。现有唐舒州刺史独孤及撰《舒州山谷寺觉寂塔隋故镜智碑铭》《舒州山谷寺上方禅门第三祖璨大师塔铭》碑文,是历史的最好见证。
在慧能创立的南宗成为禅宗主流的时期,有慧能弟子本净在今安徽岳西县司空山无相寺传法,后应请到京城传法。此后,有慧能下三世马祖道一的弟子普愿,在今安徽贵池南泉山传法三十年,著名的“平常心是道”禅语,就是他传给弟子“赵州和尚”从谂的。五代时,天台德韶在受戒后,先到今安徽桐城投子寺参谒石头希迁下三世大同,后来嗣法于法眼宗创始人文益,是宋初编撰《宗镜录》的永明延寿和编撰《景德传灯录》的道原之师。
在宋代禅宗占据佛教主流地位之后,天衣义怀从苏州雪窦重显嗣法后,先后在安徽无为县铁佛寺、桐城投子寺以及楂林寺、广教院、贵池景德寺住持传法,后住持浙江绍兴天衣寺等,嗣法弟子中有住持开封相国寺惠林禅院的宗本、若冲和法云寺的法秀等,影响很大。
禅宗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临济宗与曹洞宗。宋代临济宗杨岐下二世、在今安徽太湖县海会寺传法的守端的法系影响很大,经弟子五祖法演、再传弟子圆悟克勤,将临济宗杨岐派推向兴盛。克勤下一世有大慧宗杲、虎丘绍隆,皆是安徽人。他们的法系分别是大慧派、虎丘派,一直传到明清以后。曹洞宗在宋初教势不振,大阳警玄晚年因没能找到满意的嗣法弟子,不得不委托在潜山浮山寺传法的临济宗法远代为寻贤传法。此后,法远看中住持桐城投子寺的义青,向他传授曹洞宗旨。义青的嗣法弟子有芙蓉道楷、大洪报恩等著名,将曹洞宗传至后世。
以上提到的仅是中国禅宗史上与安徽有较深缘分的部分禅僧。相信通过今后安徽教内外学者的考察研究之后,会有更多的发现和著述,为当代中国佛教中国化,推进禅宗与现实生活相适应和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为发展佛教文化和社会科学领域宗教学科的研究,从而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名族现代文明”做出新的时代性贡献。(文/杨曾文 图/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