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雷:推进宗教中国化,使宗教更好地适应当代中国社会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3-06-11

韩雷.jpg

安徽省宗教局副局长韩雷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月)

 

时维初夏,万物皆长;古城安庆,法喜充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整理安徽佛教,尤其是禅宗在安徽的发源、发展;由安徽省佛教协会主办,安庆市佛教协会承办的“佛教中国化·禅宗在安徽——首届安徽佛教文化交流活动”于6月10日在安庆举行。

 

安徽省宗教局副局长韩雷在论坛开幕式为《佛教中国化·禅宗在安徽》作主题发言,以下为讲话全文:

 

近年来,我省宗教界认真开展学习研讨,积极挖掘整理佛教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举办系列宗教文化学术交流,不断形成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广泛共识,涌现出一批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生动实践及重要成果。

 

此次“佛教中国化·禅宗在安徽”论坛,就是我省佛教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又一有力体现,是对坚持我省佛教中国化方向的守正创新和积极探索,对全省宗教界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同时,相信在各位专家学者、高僧大德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对传承和弘扬安徽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我省佛教健康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创新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把握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分析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明确提出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辟了实现途径。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强“五个认同”为目标,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的前提下,对教义思想、教规制度、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革,使之与中华文化伦理相融合、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并随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宗教。提出宗教中国化,不是要改变宗教信仰,而是要使宗教更好地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更好地健康传承,更好地释放正能量。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佛教历史发展的自觉选择。纵观中国宗教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适应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的历史。而契理契机、与时俱进,更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以来,经过长期演化,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作为宗教工作大省,佛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安庆有“禅宗之源”的美誉,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地藏信仰的世界中心。安徽佛教在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曾有无数高僧大德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推动禅宗和地藏信仰在这片土地上完成了最初的中国化,带领近现代中国佛教走上了一条复兴之路。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当代佛教健康传承的主旋律。时光流转,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机遇下,佛教界要深刻认识推进佛教中国化的时代内涵,要积极探索推动佛教中国化的新路径,要承担起推进佛教中国化的主体责任,要以久久为功的定力持续推动佛教中国化走向深入——这便是当下中国佛教所需要的契机之举,是中国佛教最大的佛事。

 

全省佛教界要激发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内生动力,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要对经典教义、教规制度、礼仪习俗等进行梳理分析,厘清哪些需要坚持和传承,哪些需要完善和发展,哪些需要调整和扬弃;要始终保持佛教精神本色,持续发挥好佛教文化疏导心理、净化人心、涵育道德的独特功能;要敢于面对与当代社会不相适应、影响佛教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坚决遏制法事活动讲排场比阔气、寺庙建设搞攀比求奢华等不良风气,努力维护佛教清净庄严的良好形象。

 

成就论坛大事,必须众缘和合。让我们广结善缘,广纳群言,广集善策,顺应时代发展,契合社会需要,携手弘展佛教,共创美好明天。(文/韩雷 图/妙月)

编辑:果游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