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平安建设 提升综治水平——普陀山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保障之举

来源:普陀山佛教网发布时间:2023-06-20

原标题:“普陀山这十年·中国化探索见成效” 系列之五 深化平安建设 提升综治水平 普陀山佛教协会坚持中国化

4F0A1467.jpg

 

“普陀山这十年·中国化探索见成效” 系列之五 
深化平安建设  提升综治水平 
普陀山佛教协会坚持中国化方向的保障之举

 

十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全面贯彻中共浙江省委、舟山市委关于建设“平安浙江”“平安舟山”的战略部署,持续强化政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平安寺院创建行动,切实筑牢寺院安全防线,为中国化寺院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持续加强建章立制,夯实安全基础

 

对标对表健全工作机制,抓好责任落实,不断加强普陀山各寺院(单位)安全工作机制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全面夯实安全基础。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以平安寺院创建为契机,成立了平安寺院创建管理小组,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把寺院安全工作纳入寺院负责人工作考核重点项目,完善安全工作考评体系,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十年来共召开安全工作会议43次,研究解决了安全保障、防汛抗旱、寺院消防、森林防火、应急管理、重大隐患治理等系列问题。同时,主动加强内部管理,积极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指导普陀山各寺院(单位)制定完善人员、治安、消防、档案、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制度。

 

二是强化工作举措。每年都与普陀山各寺院(单位)签订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生产等目标管理责任书,使各寺院明确自身的职责和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各重大节假日和香会期前,及时联合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各职能部门,对普陀山各寺院(单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重点排查整治违规用火用电、消防设施损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畅等突出问题。十年来,共参与排查1473人次,发现建筑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水电暖气、其他安全等六大类问题35l处隐患,均完成整改,整改率100%。

 

三是注重宣传引导。以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生产月”“政策法规宣传月”等重要节点为依托,举办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张贴各类宣传画627张,并制定消防应急疏散预案,每年组织6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先后组织开展演练培训112场次,参加培训32543人次。同时,设立了49个“三人驻山”小组,全面公示“三人驻山”小组、平安巡查员(网格员)、场所民主管理组织成员名单和值班电话,确保各类安全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处置。普陀山佛教协会先后被评为2014年舟山市创建治安安全先进单位、2020年舟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

 

二、持续提升场所管理,筑牢安全防线

 

紧紧围绕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1+9”指标体系和浙江省建设宗教中国化场所“15l”指标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各项工作举措,确保场所安全工作推进有力有效。

 

一是筑牢消防安全防线。按照消防要求配置安全设施,配足消防器材,通过打通消防通道、增加消火栓、配备手抬机动消防泵、增配微型消防站、升级液化气仓库、更换厨房老旧管线、加装液化气泄漏报警器、定期检查寺院锅炉、组织锅炉工作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员培训考试等方式,筑牢普陀山各寺院(单位)消防安全“防火墙”。截至目前,共配置义务消防队员150名、机动消防泵10台、灭火器等各种消防器材设备2294只,普陀山佛教协会先后获得2018年浙江省“五教同行共创平安”高水平推进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动员大会暨举办消防技能比赛团体第二名、个人第一名以及2022年浙江省第三届宗教活动场所(重点场所)消防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被浙江省消防安全委员会评为2020年第三届浙江119消防先进集体。


二是筑牢活动安全防线。注重加强佛教活动管理力度,按规定申报佛教活动,依法依规开展佛教教育培训,建立了活动安全责任机制,制定并落实了系列安全措施,确保佛教活动安全有序。同时,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不违规接受境外捐赠,对非法宗教出版物和宣传品“零容忍”,坚决抵制和反对邪教,并加强对佛教活动现场的管理和监督。

 

三是筑牢疫情安全防线。自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疫情防控的通知要求,积极制定防疫预案,实行定期核酸检测和风险排查,特别是对风险地区来寺人员,严格执行上报、检测、隔离等措施。同时,组织普陀山寺院僧众、职工接种新冠疫苗,要求进入寺院的游客必须扫码、测温、全程佩戴口罩,每日对寺院各区域进行严格消杀。并紧跟政策调整,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乙类乙管”政策,引导全山寺院充分认识防疫新形势,切实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和引导来寺人员佩戴口罩等防控工作。

 

三、持续聚焦重点工作,抓实安全保障

 

以认定备案、规范管理、加强僧团建设、提高安全意识为抓手,聚焦人员安全、食品安全和网信安全三项重点工作,抓细抓实抓牢各项安全保障。

 

一是抓实人员安全保障。严格落实教职人员认定备案要求,及时报备场所内教职人员变动情况,并严格遵守国家户籍管理有关规定,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的常住人员和外来暂住人员的实名信息登记管理,督促僧众、职工按规定报备出国(境)行程,严禁未报备出境参加宗教活动和培训、会议等现象发生。同时,联合属地医院每年对全山僧众、职工开展定期健康体检,为每个僧众和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全力保障全山僧众和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二是抓实食品安全保障。严格落实卫生防疫各项工作措施,按要求为各寺院(单位)配备相应的冷藏冷冻、清洗消毒、防蝇防鼠等设备或设施,最大限度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定期在全山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检查,严格按照餐饮服务的要求加工制作食品,操作人员均持健康证上岗,切实做好食品留样,全力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抓实网信安全保障。自觉加强学习国家宗教政策法规和相关宗教知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并按照《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范开展互联网佛教信息服务事项,督促各寺院(单位)全山僧众、职工不得擅自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或者超出批准或备案项目提供服务,不在网上发布不当言论、不良信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置涉及本场所的网络舆情事件。

 

四、持续开展文明敬香,守好安全底线

 

聚焦平安寺院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文明敬香行动,在总结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加强规范管理,提升优化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制定了《寺院文明敬香规范》,要求各寺院(单位)完善燃香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焚香炉、焚香亭等燃香点设置在殿堂外较为空旷的地带,燃香点的设置与储存点相分离,并在燃香点设置文明敬香和环境保护等引导标识,在各寺院内设置燃香安全、防火等警示标识,根据生态环保要求统一定制生态环保香,坚决杜绝高价香和不合规格的高香、劣质香。

 

二是建立健全引导机制。充分挖掘佛教教义教规,积极用佛教理念阐释文明敬香创建活动意义,赋予文明敬香活动新的时代内涵和普陀山特色,并积极发动僧众、职工在寺院内实施全天候流动引导服务。利用讲经弘法,设置宣传栏,制作宣传品、醒目的标志牌等方式向信众宣讲文明敬香,以信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引导。

 

三是建立健全督导机制。成立普陀山“文明敬香”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全山寺院(单位)开展督导检查。督促各寺院消防、保安人员轮岗,严禁游客携带长香、蜡烛、锡箔、冥纸等进入寺内。同步规范燃香地点、敬香数量、规格和形式,杜绝火灾和其他安全隐患。积极配合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开展香烛市场秩序及寺院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将全山香炉由25只减少为9只。(摘自《中国宗教》2023年第5期,总第282期。作者:普陀山佛教协会办公室)

编辑:心毅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