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观宇宙,俯察品类: 首届“人类的竞争与互鉴互补”论坛在香港举行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3-08-11

为进一步推动佛学研究在全球范围增进文明沟通与互鉴互补,加强多元文化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育成具有国际视野与跨学科研究能力的开拓性高级人才的合作,旭日国际佛学研究网络,协同其伙伴大学(包括北京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汉堡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香港大学、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东京大学、浙江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明学院)共同主办、由香港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承办的首届“人类的竞争与互鉴互补”论坛于2023年8月9日至11日在香港大学举行,该论坛由旭日慈善基金提供支持赞助。

 

15香港大学.jpg

 

8月9日,尽管伏月东风消停、大地如蒸,暑气并未盖过学术热情和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东西之美齐聚中国香港,共同论学于东方之珠。在当天晚上的欢迎宴会上,香港大学原副校长李焯芬院士与旭日全球佛学研究网络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湛如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香港佛教联合会宽运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索罗宁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陈金华教授、香港大学衍空法师为论坛致贺词。

 

此次活动围绕“人间佛教”“佛教中国化与国际化”“佛教与科技”展开三组分论坛,对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人间佛教的阐释与未来、佛教与科技的相融相摄等问题进行深入考察,探寻新时代下推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与文明间交流互鉴的佛教力量。

 

DSC06281.jpg

 

03.jpg

 

8月10日下午,在庄严的《三宝歌》中,嘉宾们手捧莲花明灯入座。

 

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先生、香港大学副校长何立仁、香港大学前副校长李焯芬、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湛如法师、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法师,以及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海内外76所知名大学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

 

05.jpg

香港大学副校长何立仁教授

 

香港大学何立仁教授向与会嘉宾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主办方旭日集团与杨钊先生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旭日全球佛教研究网络是一个拥有不同文化视野与多学科交流的平台,对文化交流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何立仁教授认为本次论坛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从佛教研究出发,探讨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互补、佛教的中国化和国际化及佛教与科技等问题,打破了文化和学科的隔膜,并努力以佛陀的慈悲与智慧为世人提供解决方案,展现了各位学者和持份者的人文关怀与使命感。

 

06.jpg

 

共同观看“旭日全球佛教研究网络”介绍视频,了解旭日全球佛教研究网络在成立七载间为佛教交流研究所做的突出贡献。

 

来自五所大学的代表学者作主旨发言。

 

07.jpg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夏复教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夏复教授提到数十年前佛教领域的工作如夜航船,彼此难视,各个国家的学者间缺乏交流。仰赖于旭日慈善基金以高眼界和大格局开展全球活动,提供研究资助,举办多次学术讲座,将世界各地的学者汇集在一起,交流新的发现和思想,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对佛教研究领域产生积极影响,使众多杰出的学者们今天能在此济济一堂,彼此学习进步。

 

08.jpg

牛津大学寇思璧教授

 

牛津大学寇思璧教授认为佛教既接受痛苦,同时也提供熄灭痛苦之道。也正因为佛教提供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痛苦,才在历史上传播得如此广泛。

 

她指出佛教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宗教,应对普遍问题并寻求普世解决方案。现代以前,佛教与科技相辅相成,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在今天,佛教依然在直面现实问题,并尝试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应当将这种精神传承,继续揭示佛教所提供的深度,并将其应用于新的熄灭痛苦的方法中。

 

09.jpg

普林斯顿大学乔纳森教授

 

乔纳森教授代表普林斯顿大学,对于旭日慈善基金、旭日全球佛学网络以及各界同仁表达了诚挚的问候和感谢。他强调专业领域的深耕是推动学科进步的必要途径,提升智识精确度与保持应用严谨性两方面皆为技能发展的必要课题。旭日全球佛学网络提供的研讨平台为诸多学子提供了学术互鉴的机缘,鼓励学者们跳脱藩篱,引导了跨时空对话的延伸方向,实现着跨学科交流的价值追求。

 

当这种对话联结了佛教禅观与人文社科,乔纳森教授认为向内自省和求同存异的二者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对峙责难、质疑我慢执着。面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十字路口,深化并推进这项工作,我们才得以携手并进,共度难关。

 

10.jpg

耶鲁大学葛利尹教授

 

耶鲁大学葛利尹教授对于无法亲自与会深感遗憾,感激旭日国际佛学网将彼此联结起来。他同样认为全球问题迫在眉睫,然而佛学自身所拥有的国际特性能够促进全球各地人民的交流与互动,历史上如此,并也将持续下去,继续引导人类跨越分歧,和平共处。而人类联结的重要性日益深刻且弥足珍贵,他希望在佛学的引领下,人类能够逐步缓和诸多矛盾与冲突,正如因缘际会,我们终将见得欢喜的果报。

 

11.jpg

法国东方语言文明学院汲喆教授

 

法国东方语言文明学院汲喆教授强调,在旭日全球佛学网络的帮助与扶持下,本学院建立起佛学研究的基础性平台,进而强化了同各网络成员间的合作,推动了与中国学术界的交流互动。

 

当今时代潮流,面对重重危机与风险,探讨佛学的现实应用和实践意义极为重要,加入佛学网络的机缘和本校的学术使命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讲话最后,他向各界同仁发出了呼吁,并表达了自己对于建设智慧与慈悲的美好世界的良好愿景。

 

12.jpg

 

10日上午,哈佛大学汪悦进、美国和理大学陆涛、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夏复作为三场分论坛的代表于香港大学黄丽松讲堂作主题发言。

 

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嘉宾们放开胸怀,倾听各方学者的高论,彼此分享心得,秉持对知识的敬畏,对真理的探索,携手推动佛教学术的进步,期待本次论坛的丰硕成果。

 

微信图片_20230814111315.jpg

 

旭日慈善基金主席杨钊先生于8月10日与11日晚上分别举行工作餐叙,旭日佛教全球研究网络主任委员湛如教授及网络成员代表教授与部分青年学者应邀分别出席,与会专家学者向旭日慈善基金的支持表达了感谢与致意。餐叙期间,大家分享了各自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等事宜。

 

8月11日下午本次论坛举行了闭幕式,汉堡大学田海教授作了学术总结发言,剑桥大学高奕睿教授、浙江大学孙英刚教授分别宣读了论坛倡议与共识。

 

出席论坛并发表论文的教授有足羽与志子(日本一桥大学)、陈明(北京大学)、达珂沃(美国天普大学)、佛尔崆(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高晞(复旦大学)、龚隽(中山大学)、顾德曼(美国宾汉顿大学)、何建明(中国人民大学)、何燕生(京都大学)、赫硕轲(美国西东中心)、陆涛(美国和理大学)、李翎(四川大学)、李四龙(北京大学)、王丽娜(国家图书馆)、马德(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钮卫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沈卫荣(清华大学)、索罗宁(中国人民大学)、王颂(北京大学)等,来自佛教界的行空法师(博士研究生)、稽山书院道悟法师(博士)、北京大学通然法师(博士后)、尼赫鲁大学寂肇法师(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则慧法师(博士后)、体恒法师(博士)、宏祥法师(博士)等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高质量学术论文,深受与会者的关注与好评。还有青年学者陈志远(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陈映锦(北京语言大学)、王俊淇(中国人民大学)、赵文(南开大学)、李灿(北京外国语大学)、赵悠(北京大学)、周立群(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参加论坛并发表论文。

 

14.jpg

 

百年前,太虚大师等人推动了佛教教育的改革,倡导“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运动,成为近代中国佛教重获新生的关键。

 

今天,全球化退潮、东西方文明冲突的风险日益加剧,人类再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佛教应当立足本土,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作出贡献。

 

微信图片_20230814002814.jpg

 

2017年1月,由北京大学湛如教授发起倡议成立旭日全球佛学研究网络,得到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陈金华教授、德国汉堡大学付敏怡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太史文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左冠明教授、英国剑桥大学高奕睿教授等国际学者的积极响应参与,由旭日慈善基金会提供资助。旭日全球佛教研究网络的成立,旨在为从事佛教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拥有不同文化视野和多学科交流的平台,深度研究佛教文化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增进文明互鉴、推动多元文化的交往交融。

 

旭日始旦,七载来复,成立七年间,旭日国际佛学网络克服文化、语言和地理的隔阂,屡获成果。为佛教研究和学者提供资金支持,出版大量专业刊物推动佛学研究,并举办众多学术讲座搭建交流平台。(图/唐林雪)

编辑:妙桃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