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社会分工愈加严格,现代化发展使得佛教与科技逐步对立。事实上,佛教与科技相辅相成,不仅历史依据可考,且都强调观照与考察外部世界。二者拥有协统并进的历史渊源,同样具备彼此合作的广阔空间。
面对目前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与科技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佛学研究者们从佛教出发,将为多学科跨文化研究提供背景,将视角置于历史与社会背景中的人文学科。
8月10日至11日,由香港旭日慈善基金会发起与赞助,并得到旭日国际佛学网络诸伙伴大学齐力协办的首届“人类的竞争与互鉴互补”论坛在中国香港大学开幕。
此次活动共有三组分论坛,第三组分论坛以“佛教与科技: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宗教的现代化挑战”为主题,来自全球各地三十余位业内顶尖学者齐聚香港,论学于东方之珠,带来自己对“佛教与科技”这一关系的思考与回应。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中,发现佛教与科技携手发展的方向,推动佛教与现代科学思想兼容,更好服务社会。
10日上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夏复作为“佛教与科技”分论坛代表在香港大学黄丽松讲堂发表《说一切有部,块状宇宙与超决定论》的主题报告。
之后第三组“佛教与科技”分论坛分为8组9场,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高校的35位学者在8月10日至11日两天时间里围绕“佛教中的天文与历法”“佛教中的物理学与宇宙论”“佛教与医疗”“佛教中的逻辑与数学”“乐于道、进乎技”“学不学:禅技”“电子化时代边缘化中的伦理:佛教的视野”“无情有智”“数码佛行”九大论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此次专业且深度的分享,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相近议题碰撞出新的学术灵感,显露出自身的人文关怀和佛教的包容。
此次活动不仅展现出“知识因传播而进步、文明因交流而兴盛”这一科技文明交流史观的核心含义,并有利于佛教观念不断革新、适应时代和现代化,让佛教与科技共同进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文/妙桃 图/唐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