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佛教院校联席会学院代表发言(二)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3-09-01

24.jpg

扎西尼玛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佛教院校三个基地作用,强化新时代佛教中国化人才支撑,202391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浙江省佛教协会协办、宁波雪窦山佛教协会和浙江佛学院承办的2023年全国佛教院校联席会在浙江宁波举行。

 

会上,来自中国佛学院、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江苏尼众佛学院、浙江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和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的代表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并结合本院校实际作了交流发言。以下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扎西尼玛代表发言全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和“三级学衔”建设,进一步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及办学水平。根据会议安排,现汇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提升办学规范化水平、实现内涵式发展和僧才培养等方面的举措和经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是中国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是藏传佛教学衔制度的创立者和实施单位,是“拓然巴”高级学衔的唯一授予机构。当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十世班禅大师和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向中央建议,建立的一所培养藏传佛教高级僧才的宗教院校。经党中央批准,1987年9月在北京西黄寺成立,由十世班禅大师担任院长,赵朴初先生担任顾问。现任院长为第六世嘉木样活佛。高级佛学院成立后,培养了一大批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高素质僧才。2004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印发《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标志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建立并实施。在系统总结实施高级学衔制度、开展高级学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布第12号令,公布了《办法》。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由寺庙学经班、省(区)级佛学院、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有序衔接构成的藏传佛教初、中、高等级分明、系统完备的三级学衔制度正式确立。高级佛学院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和《办法》,始终牢牢把握时代方位,锚定使命任务,强调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把“四条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学衔建设,在招生、教学大纲、基本教材、教学质量、课程考评、学衔评定、学衔授予等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实践成果。

 

二、主要做法

 

推进“学衔制度”,强化僧才培养使用引领。多年来,学院深入谋划推进、坚持实践探索,推动学衔持续向纵深迈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坚持培养爱国爱教高素质僧才,发挥僧才培养主渠道作用。2004 年以来,高级学衔班从最初每届从 1 个班 13 人扩招至 3 个班 39 人。学院共招收 22 届高级学衔班和 9 个中级学衔班,除在读高级学衔班学员外,共授予 335 名“拓然巴”学衔和 150 名“智然巴”中级学衔。高级佛学院为学衔制度建设和僧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年来,在中央统战部的正确领导下,高级佛学院党组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经院式教育和现代学院式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创新藏传佛教代表人士培养模式,引领藏传佛教学经制度改革,发展现代佛学教育。学院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作为僧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二)坚持推进学衔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藏传佛教僧才培养新制度。学院牵头积极推进藏传佛教三级学衔有序衔接。2004 年以来,经过努力探索,逐步建立起了高级佛学院授予“拓然巴”、省级佛学院授予“智然巴”、省级佛学院分院和寺庙佛学院授予“禅然巴”的三级学衔授予制度。我们认真履行和落实中央文件赋予高级佛学院的职责任务,建立了藏语系佛学院院际交流机制,形成了藏传佛教人才培养的一盘棋格局。探索培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积极与地方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和寺庙方面沟通,鼓励地方推荐重点培养的僧人报考,择优录取。探索学员信息反馈和共享机制,与五省区统战部协商共建培用结合长效机制,积极推动“拓然巴”在地方发挥作用。新时代,藏传佛教学衔制度建设要有新要求,认真落实好中央精神和《办法》要求,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服务新时代统战工作大局的原则,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建立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时代藏传佛教学衔制度。

 

(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构建现代僧人培养新模式。学院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着力培养高素质藏传佛教代表人士,充分发挥佛学院阵地作用,着力加强学衔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经过长期探索,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分散实习、集中辩经实习和参观学习 5 个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员毕业论文撰写水平和“讲、辩、著”能力。专业课尊重各教派学修传承,主要研修“五部大论”;公共课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着力提升学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增进“五个认同”;基础课主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计算机、现代论文写作等,着力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积极探索实施集中辩经实习制度,安排学员到一定影响、学经体系完备的藏传佛教寺庙集中辩经实习。既加强了与寺庙的交流互动,又提升了学员学识水平,扩大了学衔制度影响。同时,注重学员对外交流学习,创新学员对外交流方式,加大学员“走出去”力度,深化学员赴港台交流机制,将学员的交流学习与藏传佛教文化保护和发展成果展示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员的综合能力。

 

(四)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高级学衔建设最根本的政治保证。2004 年高级学衔实施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高级学衔工作。20 年来,高级学衔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2016 年 12 月,经上级批准设立高级佛学院党组,进一步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领导,学院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级学衔建设更加规范科学。学院坚持把加强领导作为推进学衔建设工程的关键,党组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为规范学衔制度建设,学院成立学衔处,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建立三级学衔制度。为推进学衔工作,每年召开院际交流座谈会,各藏语系佛学院党政“一把手”参加,解决学衔建设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党的领导是推进学衔建设的最大优势。

 

(五)坚持建设高水平经师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育人工作水平。建立完善经师评聘及管理机制,推进共享经师库建设。先后开展 4 届经师评聘,特聘 2 人为特级经师,评定一级和二级经师 90 人,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经师队伍。同时,推进五省区佛学院共享经师库建设,形成了《藏语系佛学院共享经师库建设指导意见》。招收优秀应届毕业生担任公共课教师,聘请政策理论水平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教学育人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六)坚持统编三级学衔教材,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2016年,经中央统战部批准,学院牵头成立了藏传佛教三级学衔教材编写委员会,申请国家立项,组建教材编写办公室,正式开启统编教材编写工作。三级学衔统编教材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两大类,总计 178 册,8 千多万字。聘请 60 多名专家学者、400 多名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高僧大德参与教材提纲、初稿、终稿、修订稿、审定稿等工作,确保教材的质量和权威性。经过努力,2020 年 9 月,教材陆续投入使用,基本满足了各佛学院教学的需要。

 

三、经验启示

 

高级学衔建设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最根本在于党中央亲切关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高级学衔经验总结好、学习运用好、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转化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和高级学衔体系建设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

 

(一)主要不足。一是学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够,部分学员不能熟练地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阅读。二是三级学衔衔接不顺畅,基层对三级学衔制度和藏语系佛学院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衔班学制、课程、教学标准等不统一。三是三级学衔制度与传统学经体系的关系没有理顺,推动传统学经体系与三级学衔制度相适相融难度较大。

 

(二)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级佛学院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大力弘扬藏传佛教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积极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扎实推进学衔体系建设,把“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二是必须着眼于对达赖集团阶段性斗争。三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四是必须发挥藏传佛教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藏传佛教代表人士是维护涉藏省区社会稳定、联系群众、做好学院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做好藏传佛教僧才培养和学衔体系建设,离不开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支持。今后,要多关心关爱宗教界代表人士,支持帮助他们的工作,听取对学衔体系建设意见建议,给予更多的机会平台,让其发挥更大作用。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三级学衔系统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考虑,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加大建设力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三级学衔有序衔接。六是必须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开放办学是学院提升综合办学水平的必经之路。我们要紧紧围绕学院高质量发展,发挥多渠道、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办学理念。

编辑:果玉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