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佛教院校联席会学院代表发言(六)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3-09-01

28.jpg

都叫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佛教院校三个基地作用,强化新时代佛教中国化人才支撑,202391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浙江省佛教协会协办、宁波雪窦山佛教协会和浙江佛学院承办的2023年全国佛教院校联席会在浙江宁波举行。

 

会上,来自中国佛学院、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江苏尼众佛学院、浙江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和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的代表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并结合本院校实际作了交流发言。以下为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的都叫法师发言全文:

 

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于 1995 年 5 月 13 日经国务院宗教局批准挂牌成立,是我国第一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利语系佛学院”,现任院长是帕松列龙庄勐大长老。

 

自办学以来,我院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工作主线,坚持把正确办学方向作为第一使命,坚持把“政治上靠得住”作为宗教人才培养的第一标准,坚持把依法办学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创新办学提高办学质量作为第一要求,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职责,走以德立校、依规治校、质量强校、强师兴校的中国特色宗教院校办学之路,积极发挥佛教学院“三个基地”作用。

 

一、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努力建设爱国爱教人才培养基地

 

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合理安排公共课的课时比例,其中语文、政治、历史的学科课时占总课时的百分之四十,并按照国民教育教学及考试标准,把思想政治教育、中华文化及社会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我院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每年有计划组织全院师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大力开展“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四条标准思想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宗教界爱国力量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入开学第一课,坚持重大活动升国旗与重要场合奏唱国歌制度,观看新闻联播与爱国电影,坚决抵制邪教和分裂势力向学院渗透。认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学思想,悟原理,办实事,开新局,教育全院师生自觉把“四史”学习教育与自身学修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与经验智慧,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信众正信正行。坚持升国旗与重要场合奏唱国歌制度;组织师生收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阅兵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组织到西双版纳解放碑、西双版纳州博物馆、西双版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地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观看爱国电影,把爱国主义、时政国情教育贯穿在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二、大力培养宗教学研究队伍,努力建设佛教思想和学术研究基地

 

佛教思想的学术研究是深入挖掘和全面阐释佛教核心理论的重要窗口,是当代佛教弘传佛陀正法、阐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佛教经典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我国南传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地理位置、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南传佛教的学术研究队伍主要以高校学者为主,南传佛教界内部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基础和水平仍然较为落后。

 

对此,我院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为致力于宗教学术研究的老师和学生提供相对应资金支持,鼓励其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培养一支能够立足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情况,融通古今中外宗教学研究成果的宗教学研究队伍。

 

到目前为止,我院共培养在读博士研究生 1 人、硕士研究生10 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4 人,巴利语研究人才 40 余人。为南传佛教学术研究初步奠定了人才基础。

 

三、扎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努力建设教职人员的培训基地

 

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的佛教课程主要分为“佛学专业课程”和“佛教实践课程”两大部分。佛学专业课程又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层次,学生根据考试情况参加不同层次的内容学习。佛教专业课程内容主要有傣文基础、巴利语基础、戒律学纲要、佛教史、佛学常识、佛教经典念诵、佛法概论、佛教写作、讲经技巧等课程。

 

佛教实践类课是学生在佛学院学修的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为实践教学期,将分配毕业生前往有能力、有需求的村寨寺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践学习,初步形成“佛学院+寺院”的学修与实践教学模式,促使理论教学与实务应用相结合,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实时督导,提升学生实务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佛学教育更接地气,服务信教群众需求。

 

截至今年 8 月,佛学院共招收 40 个教学班,累计招生 1522人,累计毕业学生 1306 人。学生中等专业毕业后大多选择回到当地村寨寺院服务,部分成为各级宗教团体负责人和寺院住持或管理,部分到云南、广东、上海、浙江等国内高等佛学院及泰国、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国外佛学院继续深造。

 

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办学方向,不断提升办学规范化水平,发挥好“三个基地”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走中国特色宗教院校办学道路,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坚持为党和国家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西双版纳州教职人员专业培训中心,中国南传佛教僧人的初级教育中心,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的生源储备中心,为中国南传佛教事业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强化新时代佛教中国化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果玉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