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彼岸寺大雄宝殿介绍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3-12-04

肇庆彼岸寺

 

彼岸寺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今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风景秀丽的砚州岛上。

 

肇庆彼岸寺,以禅宗和净土宗为修行法要,所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修建寺院是彼岸寺耀定法师之使命,亦是诸佛菩萨愿力发起的善举,更是为众生广种的福田。

 

大雄宝殿,汉传丛林之核心,僧人于此早晚课诵,走向解脱。居士于此亲近佛法,建立正信。佛法于此赓续不衰,众生于此解脱自在。

 

4D9A6134.jpg

 

4D9A6133.jpg

 

2017年,为利益一切众生,彼岸寺经宗教局、当地政府审批筹建大雄宝殿。大殿规划建筑面积为816平方米,明清建筑风格,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与五百罗汉,于同年5月1日奠基动工,并不断建设完善。

 

640.jpg

 

640 (1).jpg

 

4D9A6093.jpg

 

一旦落成,将为求法四众弟子的长期闻思修行和培养人才弘法利生提供诸多方便。

 

主佛像:华严三圣

 

大殿中央供奉“华严三圣”。华严三圣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的三位圣者: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

 

华严三圣、厦门佛事展-陈晓杰 (39).jpg

 

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毗卢遮那佛之左为文殊菩萨,主智门;毗卢遮那佛之右为普贤菩萨,主理门。

 

“毗卢遮那”为梵文音译。意译为“光明普照”。佛教认为,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应身),有的宗派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以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为化身,一佛具此三身,三身即成一佛。

 

4D9A6094.jpg

 

文殊菩萨以智慧闻名,全称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众菩萨之首。

 

普贤菩萨以大行闻名,象征着德行和大愿。

 

墙周:五百罗汉

 

大殿墙周设五百罗汉。

 

4D9A6096.jpg

 

五百罗汉,本意为阿罗汉,是梵文Arhat的音译。五百罗汉原指修行佛教的人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后来演化泛指修得“阿罗汉果”果位的人。

 

4D9A6143.jpg

 

五百罗汉的传说在佛经中是常见的,例如西晋竺法护译有《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佛灭度迦叶尊者与五百阿罗汉最初结集三藏。《舍利弗问经》中说,弗沙秘多罗王毁灭佛法后,有五百罗汉重兴圣教。

 

背面:海岛观音

 

在大雄宝殿的背后供奉的是海岛观音,女装赤脚,慈目低垂,普度众生,是观音三十二应身之一。观音是大乘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她以传说海里的大龟或鳖为坐骑。

 

1.jpg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曰:“或飘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说明海里大鱼有掀风作浪、沉没舟船之危险,观音以神通力降伏大鱼,救诸众生。

 

海岛观音像、云居山真如禅寺-李金洋.jpg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文/妙桃 图/大菩文化 广东肇庆彼岸寺)

编辑:妙桃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