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群人生讲坛丨西天取经以举行水陆法会竟是贯穿《西游记》的主线

来源:上海玉佛禅寺发布时间:2024-05-27

2024年5月26日上午,上海玉佛禅寺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侯冲教授,在玉佛禅寺觉群楼多功能厅举行觉群人生讲坛(总第74期)活动。

 

侯冲教授以“《西游记》与佛教水陆法会”为主题,利用新发现的佛教仪式文本资料,深度解读小说中唐僧取经的目的、唐僧的形象,以及作者对佛教“瑜伽教”、水陆法会仪式的了解程度,帮助大众从新的视角加深对《西游记》的了解和认识。

 

微信图片_20240527130908.jpg

 

微信图片_20240527130902.jpg

 

今年以来,上海玉佛禅寺觉群人生讲坛聚焦于“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西游记》正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

 

《西游记》作者熟悉瑜伽教仪式

 

首先,侯冲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不同版本的《西游记》小说。他认为,《西游记》并非吴承恩个人构思出来的小说,而是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历经长期口耳相传,在明代出现百回本小说后才最终定型。因此,研究《西游记》需要对与其成书有关的各类资料进行研究。

 

世徳堂本《西游记》.jpg

世徳堂本《西游记》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西游记》“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

 

以百回本《西游记》为中心,充分利用新发现的佛教仪式文献,在田野调查心得的基础上,侯冲教授提出,如果仅从《大藏经》角度研究佛教,鲁迅的上述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当看到《大藏经》未曾收录的大量佛教仪式文献后,再结合《西游记》中多次出现的诸如“秉教”“秉教伽(迦)持”和“秉教沙门”等常见于佛教“瑜伽教”仪式文献的文字;《西游记》中所列举的唐僧取得的真经目录, 基本上也都在《佛门请经科》甚至敦煌遗书以及全国很多地方发现的相关文献中出现,具有明显的地域广泛性,当属明初从南京传播到全国各地的瑜伽教仪式文献,它们出现的时间均早于《西游记》。由此足见《西游记》的作者,熟悉佛教瑜伽教及其仪式文献。

 

“唐僧”是主持水陆法会应赴僧

 

而小说中的“唐僧”玄奘,不能简单地与历史上西行求法的唯识宗创始人玄奘大师相等同。在《西游记》第十一回中,唐太宗李世民从地府还阳后,应崔钰要求举行水陆法会,以超度地狱道中孤寒野鬼。小说中的唐僧是以主持水陆法会的应赴僧人身份出场的。

 

小说中称唐僧“佛号仙音,无般不会”,“整理音乐”,是指他擅长佛教中的梵呗唱诵;而且作为主坛法师,既要负责法事方方面面的安排,也要能亲自上场行持法事。

 

《西游记》第十一回原文:玄奘再拜领旨而出,遂到化生寺里,聚集多僧,打造禅榻,妆修功德,整理音乐。选得大小明僧共计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即具表申奏,太宗及文武国戚皇亲,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唐僧在取经路上,第十三回中到猎户刘伯钦家中应刘母之请为刘父念了一天的经。虽然是他一个人行持的一天法事,整套仪式写得也很详细。

 

唐僧形象.jpg

唐僧形象

 

第九十六回中,寇员外设万僧斋,在斋过唐僧师徒后正好功德圆满,要举行圆满斋仪式。小说中的这段的文字,是目前所见明清小说中对应赴僧举行一场三天法事的最详细的记述。也只有对瑜伽教大型法事程序有清晰了解的人,才能写得出来。

 

《西游记》第九十六回原文:早经过五七遍朝夕,那员外才请了本处应佛僧二十四员,办做圆满道场。众僧们写作有三四日,选定良辰,开启佛事,他那里与大唐的世情一般,却倒也:大扬幡,铺设金容;齐秉烛,烧香供养。擂鼓敲铙,吹笙捻管。云锣儿,横笛音清,也都是尺工字样。打一回,吹一荡,朗言齐语开经藏。先安土地,次请神将。发了文书,拜了佛像。谈一部《孔雀经》,句句消灾障;点一架药师灯,焰焰辉光亮。拜水忏,解冤愆;讽《华严》,除诽谤。三乘妙法甚精勤,一二沙门皆一样。如此做了三昼夜。

 

小说中的唐僧形象,一直是头戴毗卢帽,身披袈裟,手执九环锡杖,这“三件套组合”,是应赴僧替人举行法事,尤其是荐亡法事时的特有装束(现今佛教的瑜伽焰口法会、水陆法会中即有),这是此前有关唐僧文献中没有明确的。

 

毗卢帽.jpg

毗卢帽

 

《西游记》与水陆法会新认识

 

小说《西游记》讲的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但他出发的目的是什么?侯冲教授认为,以前学界对此较少关注,所以都没有明确指出,唐僧从西天取经回东土的目的,是为了举行水陆法会。

 

《西游记》的成书,与佛教水陆法会文本尤其是请经仪式、填还受生仪式、瑜伽施食仪或破狱科仪有密切关系,这些文本都脱胎于水陆法会中的荐亡仪式文本。小说中包括四大部洲等许多名词概念、文句,取经度亡灵的理念,通过念诵唐僧所取经的经名来超荐亡灵的情况,目前仅在佛教仪式文本中出现。

 

微信图片_20240527130853.jpg

 

结合百回本《西游记》,唐僧到西天取经的目的是为了举行水陆法会,有如下明确证据:首先第九至十二回说李世民因未履行龙王托梦请求一事而被拘到阴司,阴司判官崔珏助他还阳,要他做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阴司中无主的孤寒饿鬼。李世民请唐僧主持启建水陆法会,但观世音菩萨化身来到,指出法会所用的是小乘教法,不能度亡者升天,只有派人到西天如来处取得大乘经,才能解结消灾度亡,由此唐僧发愿去取经。

 

与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以举行水陆法会相关文字,分别出现在九至十二回、三十九回、六十八回、九十一回及结尾,基本上是在全书中交替出现,是贯穿《西游记》一书始终的主线。小说中多次提到,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乃是求取大乘真经,以举行水陆法会之用,结尾处也确实用了唐僧所取之经举办了水陆法会。

 

通过两个小时的聆听,现场近四百位听众收获颇丰,对《西游记》有了新的、更深一层的理解。最后,部分听众就感兴趣的水陆法会相关事宜与侯冲教授进行了问答交流。

 

微信图片_20240527130924.jpg

 

侯冲教授简介

 

侯冲,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文大藏经未收宋元明清佛教仪式文献整理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间流传佛教仪式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佛教研究,出版专著《中国佛教仪式研究——以斋供仪式为中心》等数种,发表论文百余篇,合作主编《〈西游记〉新论及其他:来自佛教仪式、习俗与文本的视角》《〈西游记〉新论集》等。(文图/上海玉佛禅寺)

编辑:妙心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