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上午,“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弥勒道场雪窦山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宁波雪窦山佛教协会、浙江佛学院(总部)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宁波市弥勒文化研究基地协办。
开幕式
开幕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藏大学、贵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宁波大学、东南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峨眉山佛学院、戒幢佛学研究所、广东佛学院岭东学院、浙江佛学院(总部)等佛教院校的专家学者70余人,浙江佛学院(总部)部分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浙江佛学院(总部)常务副院长、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持定法师主持。
领导致辞
怡藏法师致欢迎辞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佛学院院长、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主任怡藏法师首先代表雪窦山佛教协会和浙江佛学院对参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信任与支持。他回顾了弥勒菩萨与雪窦山的深厚渊源,以及近代佛教改革先驱太虚大师在雪窦山弘扬佛法、推动弥勒信仰和慈氏学研究的贡献。他提到去年成立的“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和首届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表示此次研讨会是对弥勒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佛教中国化的有力推动。希望此次研讨会能为大家提供交流平台,共同为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林晖副院长致辞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林晖副院长代表协办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致辞。他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紧密围绕太虚大师与慈氏学的研究,彰显了其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会议涵盖的内容广泛而深入,涉及历史、典籍、教理、制度、宗派、佛学国际交流、佛教中国化以及佛教艺术等多个角度。他强调佛教已经融入中华文明,而佛学研究也已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特别提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浙江佛学院之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在慈氏学教材编写、佛学博士生论坛组织以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他期望未来能够继续深化这一学术合作,共同推动佛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常晓波巡视员致辞
宁波市民宗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常晓波先生代表宁波市民宗局致辞,并祝贺研讨会开幕。接着,他强调了雪窦山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以及浙江佛学院在慈氏学研究方面的成果。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应时代之唤、行民之所盼。希望专家学者深入挖掘阐释慈氏学中符合时代之需,人民之呼的文化内涵;二是筑人才之基、育国之所需。希望佛学院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紧密合作,培养出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新时代优秀僧才;三是答融合之题、促宗教中国化。“文化融合”是践行宗教中国化的关键点,要发挥好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平台优势,通过开展学术研究,深入挖掘佛教文化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佛教中国化走向深入。
持定法师主持仪式
合影留念
主题发言
开幕式结束后,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系主任、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傅新毅主持,有五位国内佛教研究的知名学者作了主题发言。
傅新毅教授主持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姚治华主题发言的题目是“唯识学派的外境批判”。
姚治华教授发言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维中主题发言的题目是“略论《十地经论》的主要思想”。
杨维中教授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文明主题发言的题目是“太虚大师与民国雪窦中兴”。
徐文明教授发言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剑鍠教授主题发言的题目是“窥基《西方要决释疑通规》‘四修法’的明宗念佛问题——兼及作者问题”。
陈剑鍠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夏德美教授主题发言的题目是“唐代唯识宗与菩萨戒”。
夏德美教授发言
“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后续分组研讨将持续至6月30日下午,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学术讨论,为推动弥勒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佛教中国化贡献力量。(文/浙江佛学院文宣中心 图/果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