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波:进一步推动慈氏学与佛教中国化的研究

来源:浙江佛学院发布时间:2024-06-30

3415579492548875447255836_water.jpeg

 

2024年6月29日上午,“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弥勒道场雪窦山召开。宁波市民宗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常晓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以下为讲话全文: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时隔两年再次来到雪窦山参加慈氏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此,我谨代表宁波市民宗局,对各位学者、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此次研讨会的开幕表示衷心的祝贺!

 

雪窦山是海内外知名的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弥勒道场,也是浙江佛学院总部的所在地。十多年来,怡藏大和尚以大愿力、大担当,筚路蓝缕,在推动名山建设的同时,坚持以慈氏学作为浙江佛学院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定位和特色之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年前“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落户雪窦山和首届研讨会举办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是一次圆满成功且意义深远的学术盛会。今年,适逢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雪窦山举办,我相信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必能进一步推动慈氏学与佛教中国化的研究,以具有雪窦山自身特色的研究成果来迎接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

 

借此机会,我想表达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应时代之唤、行民之所盼。佛教文化作为以佛教徒为主体的生活实践、思想理论的历史积淀,它包含着佛教的价值观念、哲学思想、生活制度、信仰习俗和文物史迹,且与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密切相关。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国人创造、发展出来的,早在1984年9月,赵朴初先生就说过“我们应当充分认识佛教在学术领域中的价值,充分估计佛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当下,如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且应时代之唤、行民之所盼的研究成果是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发展的“必答题”。希望在座各位专家学者立足平台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学术研究的效能,推动实现文化融合和文化创新,深入挖掘阐释慈氏学中符合时代之需,人民之呼的文化内涵。

 

二是筑人才之基、育国之所需。学术成果产出,落地是结果、培育是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学校作为进行系统教育、培养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的机构,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希望佛学院充分发挥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平台纽带作用,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紧密合作,互学、互鉴、互通,共商、共建、共享平台学术资源,促进佛学院学术科研能力和水平“双提升”,从而为青年僧才构建良好科研环境和广阔成长空间,培养出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新时代优秀僧才。

 

三是“答融合之题、促宗教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关键在于答好“文化融合”之题。“文化融合”是践行宗教中国化的关键点,亦是难点所在。要发挥好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平台优势,积极借智借力,广泛交流合作,探索学术研究推动文化融合的新模式、新机制,通过开展学术研究,深入挖掘佛教文化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推动佛教中国化走向深入。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与会的各位学者、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编辑:妙七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