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解经学与人间佛教教义体系学术研讨会圆满举办

来源: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4-08-16

2秨辊Α酚︱毙秆竒厩籔丁︱毙毙竡砰╰厩砃癚穦.jpg

 

2024年8月12日至13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和佛光山人间佛教院联合主办的“佛教解经学与人间佛教教义体系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来自两岸三地的十四位佛教学者共同探讨佛教解经学和人间佛教教义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佛教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洞见。

 

1秨辊Α︱毙秆竒厩籔丁︱毙毙竡砰╰厩砃癚穦.jpg

 

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剑鍠教授强调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佛教解经学在当代人间佛教教义体系中的新发展和创新。他在开幕式中引用星云大师的一句话作为总结:“以文化弘扬佛法”,从事佛教与文化的工作需要长期努力和奉献,方克有功,今日的解经学研讨会正是“以文化弘扬佛法”的工作实践,期勉与会大众能在接下来的发表中把握佛教解经学的要义。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四龙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呼吁学者们深入研读佛典,把握佛教的核心智慧,使之回应时代需求,为当前世界问题提供解决之道。他强调了“佛教解经学”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丰富隋唐佛教的研究,更能通过诠释学等方法,进一步拓展解经学的理论基础。

 

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则阐述了佛教的开放与包容精神,强调“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的解经原则,并指出佛教要能切近民众,解决时代难题,才能与现代文明展开良性对话。

 

3初Ω︱毙秆竒厩籔丁︱毙毙竡砰╰厩砃癚穦.jpg

 

 第一场李四龙教授发表《湛然解经与唐代天台宗立义方式》,探讨唐代天台著名学者湛然在整理和解释智顗大师著作时,以“判教”做为解经方法。湛然结合问答辩破、专题论义和章句训诂三种方法,促使祖师的著述成为天台宗的根本典籍。浙江工业大学郑兴中教授则在《〈大乘义章与解经学:基于教理解释的视角,探讨《大乘义章》是如何组织教理,教理解释的重点是什么,并分析它与印度毗昙学的差异。

 

第二场首先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杨维中教授发表《〈吉藏对胜鬘经对于如来藏思想的创造性诠释,杨教授一方面探讨吉藏在诠释如来藏观点方面的独特贡献,另一方面检视学界对如来藏的相关看法,指出古代大德的思想是融通和会的。接着,中国计量大学稂荻博士在《华严宗经论的汉译佛典引证》中,以法藏《妄尽还源观》为核心,分析此著作中援引其他经典的相关问题。高雄大学萧爱蓉博士发表《从唐君毅对“因门六义”之诠解论心灵九境论的因果义》,探讨当代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先生在解释和运用法藏的“因门六义”时的哲学思路,揭示唐君毅先生与牟宗三先生在诠解华严教说方面的差异。

 

4初Ω︱毙秆竒厩籔丁︱毙毙竡砰╰厩砃癚穦.jpg

 

下午第三场首先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主任傅新毅教授发表《理、行二佛性的不同定位及其诠释学意义》,傅教授从地论师对“理佛性”与“行佛性”的划分入手,探讨唐代窥基,慧沼等唯识学者与近代吕澂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见解。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姚治华教授发表题为《陈那〈取因假设论〉的翻译与研究》,就陈那著作的英译版,探讨经典诠释的议题。

 

第四场发表由中山大学龚隽教授〈楞严经与唐宋禅门中的顿与渐,有别于前人多从《金刚经》等般若经典探讨禅宗看待经典的态度,龚教授则从《楞严经》解读北宗与荷泽神会的顿渐观,以及唐末到宋代禅宗思想中的楞严学的吸收之后是南开大学哲学院赵文教授发表〈大智度论解经之中的“法性生身”,就“法性生身”的概念,谈论早期二身论与后来三身、四身论之间的过渡,并分析其可能受到《华严经.入法界品》影响。最后,福建大学杨祖荣教授以敦煌文献为论域,在敦煌佚名维摩经义记文献学研究分析学界对《维摩诘经》注疏文献的整理与观点。

 

5初Ωきせ︱毙秆竒厩籔丁︱毙毙竡砰╰厩砃癚穦.jpg

 

第二天的发表首先围绕净土经典展开,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陈肯副研究员则以蕅益智旭阿弥陀经要解“执持名号”的解经意向为题,阐释蕅益智旭对《佛说阿弥陀经》的诠解,以及对“执持名号”念佛修持的要点。

 

此后的场次专注于人间佛教教义体系主题。首先,陈剑鍠教授发表《人天乘与菩萨乘的修学问题——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的观点》,探讨太虚大师星云大师对于在“五乘共法”,以“人道”修持“菩萨道”的观点,如何落实站在人道修持“今菩萨行”的问题。其次,屏东大学黄惠菁教授以《星云大师对人间佛教当代问题的省思——以“人间佛教当代问题座谈会”为观察核心》为题,谈论星云大师如何通过建立“问题框架”和“重组框架”,本于佛陀本怀,提出符合现代、文明、进步和实用原则的人间佛教理念。

 

最后,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谈论《圆融——星云大师经典诠释的时代特色》,她指出大师说法具有“圆融”的特点,秉持了中国佛教在唐以后发展的圆融特质,同时丰富了发展了佛教在现代社会的适应性与现代性,也为人间佛教的解经系统提供杰出的示范。

 

这次研讨会发表的论文涉及范畴非常广泛,充分展现了佛教解经学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三个特色:

 

一、 内容涵盖天台宗、华严宗与净土法门等教派,体现了佛教各宗派在经典诠释上的特色和共同点。

 

二、 不仅涉及原始佛教,也涉及敦煌学和当代新儒家等相关学术领域,说明佛教解经学能与多学科交融互鉴。

 

三、 时间跨度横跨中国南北朝至当代人间佛教,体现了佛教解经学在历史发展中的延续性和时代性。

 

6超辊Α酚︱毙秆竒厩籔丁︱毙毙竡砰╰厩砃癚穦.jpg

 

不论是深度或是广度,本次的研讨会充分呈现佛教解经学宽广的学术视野,期待学者与大众能持续开展相关议题,在传统佛典的探究中,揭显佛法深厚的意蕴。只有在对佛教经典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才能真正揭示佛法深厚的内涵和意蕴,推动佛教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活化和发展。这对于丰富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图/香港中文大学)

编辑:果味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