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时丨“青翠世界 生态佛学”第三届九华山翠峰华严学术研讨会分会场报告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4-09-08

2024年9月7日,由九华山翠峰寺主办的“青翠世界 生态佛学”第三届九华山翠峰华严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圆满。9月7日下午至9月8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专家学者、大德法师共65人围绕佛教生态思想研究、佛教生态文化研究、佛教生态环保实践、九华山佛教生态环保研究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本次研讨会专家学者共提供论文70余篇,共同为生态佛学建设建言献策。

 

第一分会场全景.jpg

 

主题一:佛教生态思想研究

 

佛教生态思想研究探讨了佛教与环境保护的紧密联系,提供了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视角,揭示了佛教教义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深刻联系,为当代环境保护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也为更好地理解佛教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9月7日第一分会场(上半场)

 

第一分会场现场图.jpg

 

戒幢佛研究所研究部主任、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德安法师报告的主题为《华严原人思想视角下的佛教生态伦理》。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黄公元报告的主题为《试论<九华山志>中藕益早期文集文章及其生态思想意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学愚报告的主题为《佛法生態學的現代詮釋》。浙江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永革报告的主题为《论华严“一界开二门”及其佛教生态论转化》。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维中报告的主题为《华严宗法界缘起论蕴含的生态思想》。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教授邱高兴报告的主题为《华严六相圆融观略述》。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红兵报告的主题为《文偃禅师云门宗生态思想》。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韩焕忠报告的主题为《寒山子对隐居环境的体会和感受——寒山子隐居诗浅析》。《安徽佛教》编辑部编辑余世磊报告的主题为《“禅茶一味”沁天下——安徽佛教对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的贡献》。

 

1-1-1.jpg1-1-2.jpg
1-1-3.jpg1-1-4.jpg
1-1-5.jpg1-1-6.jpg
1-1-7.jpg1-1-8.jpg
1-1-9.jpg

 

本场报告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张云江主持,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姚彬彬作为评议人,共有9位学者发表主题汇报。

 

DSC07954.jpg

 

9月7日第一分会场(下半场)

 

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忠伟报告的主题为《从“无情有性”到涅槃“一心三德”——孤山智圆的“心性”解脱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勇报告的主题为《华严法界的生态诗学意蕴》。高雄光德寺净觉僧伽大学教授陈士滨报告的主题为《“无情”仍具有“佛种”的因缘探讨》。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张云江报告的主题为《席瓦尔(PADMASIRI DE SILVA)的佛教环境哲学刍议》。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习细平报告的主题为《佛教华严学“整体主义”理念对生态问题的启示》。河南佛教学院华藏寺能德法师报告的主题为《印度佛教的“山林”属性及其生态提醒》。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姚彬彬报告的主题为《佛教华严学“整体主义”理念对生态问题的启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黄伟龙报告的主题为《印度佛教的“山林”属性及其生态提醒》。上海大学历史系博士生赖学辉报告的主题为《华严法界观的生态学意涵与环保启示》。浙江大学博士生孙悦报告的主题为《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中的道禅因素》。

 

1-2-1.jpg

1-2-2.jpg
1-2-3.jpg1-2-4.jpg
1-2-5.jpg1-2-6.jpg
1-2-7.jpg1-2-8.jpg
1-2-9.jpg1-2-10.jpg

 

本场报告由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杨维中主持,《安徽佛教》编辑部编辑余世磊作为评议人,共有10位学者发表主题汇报。

 

第一分会场现场图2.jpg

 

主题二:佛教生态文化研究

 

佛教生态文化研究深入探讨了佛教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旨在从佛教思想和美学等多个角度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关注佛教教义本身,还关注这些教义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体现和应用。

 

总体而言,佛教生态文化研究展现了佛教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深刻内涵,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如何为现代社会提供生态保护的智慧和方法。

 

DSC07978.jpg

 

9月7日第二分会场(上半场)

 

东南大学教授、江苏尼众佛学院副院长董群报告的主题为《禅师之“境”的生态审美特性》。上海佛学院、上海佛教居士林教授金易明报告的主题为《佛教缘起论、心识说与生态文明建设随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周勤勤学生窦建英博士生代发言,报告的主题为《基于佛理、合乎科学、助力环保之放生如何可能》。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凤鸣报告的主题为《佛教寺院建筑的生态美学》。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陈金凤报告的主题为《憨山德清的华严宗功业及其对晚明佛禅文化生态的影响》。中山大学图书馆研究员李福标报告的主题为《<华严宝镜>与清初岭南社会生态》。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谭洁报告的主题为《梁武帝萧衍的护生故事及其政治隐喻》。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于飞报告的主题为《佛教寺庙园林的生态内蕴及当代意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讲师陆琼报告的主题为《关于佛教生态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赵文报告的主题为《宋代禅宗清规之中的生态理念》。

 

2-1-1董群.jpg

2-1-2金易明.jpg
2-1-3博士生窦建英代周勤勤发言.jpg2-1-4韩凤鸣.jpg
2-1-5陈金凤.jpg2-1-6李福标.jpg
2-1-7谭洁.jpg2-1-8于飞.jpg
2-1-9陆琼.jpg2-1-10赵文.jpg

 

本场报告由上海佛学院、上海佛教居士林教授金易明主持,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胡永辉作为评议人,共有10位学者发表主题汇报。

 

第二分会场现场图2.jpg

 

主题三:佛教生态环保实践

 

佛教生态环保实践是佛教对现代社会环境保护挑战的积极回应,它涵盖了佛教哲学、伦理和实践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这些实践包括生态寺院的建设、佛教素食文化的推广、戒律观的现代诠释、以及佛教教育在提升环保意识中的作用。

 

总体而言,佛教生态环保实践是佛教传统与现代环保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寺院建设、教育推广、社区参与和个人修行等多种途径,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方法。

 

9月7日第二分会场(下半场)

 

第二分会场现场图3.jpg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向世山报告的主题为《生态寺院“五境”营造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赵建伟报告的主题为《四川生态寺院建设中党政部门、佛协与寺院互动经验》。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建光报告的主题为《佛教戒律观的生态意蕴及其现代价值》。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欧阳镇报告的主题为《一诚法师佛教生态理念及实践探析》。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公伟报告的主题为《佛教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教授陈坚报告的主题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生态寺院之厕所问题》。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学所副研究员全军报告的主题为《佛教素食对生态环保的作用》。香港中华书局编辑许颖报告的主题为《探索一种佛教参与生态共建的创新途径——两则生态保育与生命教育实例引发的思考》。香港珠海学院教授寂和法师报告的主题为《从传统放生到奉斋放生——探讨佛救慈悲理念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路径》。

 

2-2-1向世山.jpg

2-2-2赵建伟.jpg
2-2-3王建光.jpg2-2-4欧阳镇.jpg
2-2-5王公伟.jpg2-2-6陈坚.jpg
2-2-7全军.jpg2-2-8许颖.jpg
2-2-9寂和.jpg

 

本场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周勤勤主持,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赵文作为评议人,共有9位学者发表主题汇报。

 

第二分会场现场图.jpg

 

主题四:九华山佛教生态环保研究

 

九华山佛教生态环保研究深入探讨了这一佛教圣地在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贡献。研究涉及历史、文化、教育和实践等多个维度,反映了九华山佛教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刻理解和积极行动。

 

从历史角度来看,九华山的佛教道场,如翠峰华严道场,不仅是宗教修行的场所,也是生态保护的先行者。月霞、虚云法师等高僧大德在此弘扬华严宗,强调了佛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九华山的佛教教育,特别是华严大学的创办,也体现了佛教对生态智慧的传承和普及。综合来说,九华山佛教生态环保研究展现了佛教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育、实践和文化传承,九华山佛教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9月8日第一分会场

 

池州市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寿新报告的主题为《月霞、虚云法师与翠峰“华严道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教授徐文明报告的主题为《翠峰华严道场创建考》。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尹文汉报告的主题为《九华山华严寺(回香阁)小考》。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张雪松报告的主题为《华严议程法界图研究》。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孙桂彬报告的主题为《欧美当代佛教生态伦理思想基础研究》。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研究员陈琼报告的主题为《试论九华山翠峰寺与人文共生的生态美学》。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讲师李心苑报告的主题为《佛教视域下的自然医学——四个维度的观察》。

 

1-3-1陈寿新.jpg

1-3-2.jpg
1-3-3.jpg1-3-4.jpg
1-3-5.jpg1-3-6.jpg
1-3-7.jpg

 

本场由浙江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黄复彩主持,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韩焕忠作为评议人,共有7位学者发表主题汇报。

 

第一分会场主持人.jpg第一分会场评议人.jpg

 

9月8日第二分会场

 

中国佛教协会《法音》编辑部编辑王丽心报告的主题为《佛寺应成为生态化的示范区——古今寺院的环保实践谈》。河南佛教学院华藏寺天然法师报告的主题为《从心建设美好世界——依经典智慧构建环保意识推进环保发展》。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副秘书长郭兵报告的主题为《略论赵朴初居士生态环保思想及其实践》。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胡永辉报告的主题为《近代中国汉传佛教放生组织的环保实践》。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马迎雪报告的主题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佛教生态寺院建设思路及举措探讨》。合肥师范学院教授、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研究员宋红梅报告的主题为《佛教寺院园林:生态与教育意义的综合研究》。厦门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张艳超报告的主题为《加里·斯奈德佛教生态哲学的可践行路径——以厦门南普陀寺为例》。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乔英斐报告的主题为《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放生叙事研究》。

 

2-3-1王丽心.jpg

2-3-2释天然.jpg
2-3-3郭兵.jpg2-3-4胡永辉.jpg
2-3-5马迎雪.jpg2-3-6宋红梅.jpg
2-3-7张艳超.jpg2-3-8乔英斐.jpg

 

本场报告由中浙江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永革主持,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于飞作为评议人,共有8位学者发表主题汇报。

 

第二分会场主持人+评议人.jpg

 

分会场研讨至此圆满结束,经过此次研讨会,九华山翠峰寺将不断总结经验,梳理问题,优化生态寺院建设经验,努力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和佛教事业的健康传承。(图/妙九 文/果味)

编辑:果味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