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善福田 躬习润道心” 道慈大和尚一行赴普陀山普济农庄出坡劳作

来源:普陀山佛教网发布时间:2024-12-02

1-会长道慈大和尚一行赴普陀山普济农庄出坡劳作.jpg

道慈大和尚一行赴普陀山普济农庄出坡劳作

 

2-融禅于农.jpg

融禅于农

 

3-农禅并重.jpg

农禅并重

 

4-抢抓农时.jpg

抢抓农时

 

5-分工协作.jpg

分工协作

 

6-分工协作.jpg

分工协作

 

7-积极劳作.jpg

积极劳作

 

8-积极劳作.jpg

积极劳作

 

9-习劳惜福.jpg

习劳惜福

 

10-习劳惜福.jpg

习劳惜福

 

11-普陀山普济农庄一角.jpg

普陀山普济农庄一角

 

12-普陀山普济农庄一角.jpg

普陀山普济农庄一角

 

13-普陀山普济农庄一角.jpg

普陀山普济农庄一角

 

14-普陀山普济农庄一角.jpg

普陀山普济农庄一角

 

15-普陀山普济农庄一角.jpg

普陀山普济农庄一角

 

2024年12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院长、观音法界管理中心主任、普济禅寺方丈道慈大和尚,普济禅寺两序大众前往普陀山普济农庄出坡劳作,身体力行体悟祖师心怀,践行农禅并重的丛林宗风。

 

早晨7时许,阳光照耀,微风轻拂。在道慈大和尚的引领下,大众团结一心、精进劳动,分工协作拿起工具搬运木屑堆肥、翻耕松土浇灌、清理杂草杂物、拆卸旧瓜果架,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田间地头,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农忙景象。大和尚表示,出坡一事,重在将耕作与修行结合,在劳做中历练身心,以农入禅,心境相融,用劳动的方式,让自己静下来,达到专注、投入的境界。这样的农禅生活不仅延续了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又寓农于禅,砥砺心志,同时可以自给自足,维持僧众生活所需和寺院健康发展。

 

农禅并重是中国传统丛林的独特风范,顺应着时代及地方的不同随宜施设,成就着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履,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普陀山观音道场,唐代开山,宋代易律为禅,千百年来都有着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道慈大和尚带领僧众特别开辟普陀山普济农庄,寺院僧众集体劳作,融禅于农、以农悟道,将农禅并重落到实处。现在的普济农庄占地21亩,种植蔬菜、水果20余种,年产数万斤,在供养全山寺院同时,积极帮助有需要的人,传递社会正能量。(文图/普陀山佛教协会)

编辑:心毅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