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慈大和尚作主题讲话
祥龙辞旧岁,瑞蛇迎新春。今天,我们在此隆重召开2024年度年终总结大会,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总结宝贵经验,并为即将到来的新一年明确目标、部署任务。在此,我谨代表普陀山佛教协会,并以个人名义,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普陀山佛教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致以诚挚的谢意!特别感谢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普朱管委会等上级单位的鼎力指导,也向普陀山全体僧众、职工及护法居士的辛勤付出与默默奉献,致以崇高敬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落实《普陀山佛教协会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4-2028)》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我们认真履行委员职责。向全国政协和省政协提交提案共6份,获得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与正式批复。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教风巡查工作。对全山32家寺院(单位)及民主管理小组成员逐一巡查督导。
一年来,我们推进“慈云普陀”数字化平台。完成普陀山十五所寺院宣介视频和《海天佛国 普陀潮音》专题片的制作。
一年来,我们加快推进老旧庵堂的修缮与收回。先后收回普慧庵(香樟园)、兴善堂、永福庵、逸云庵等4处建筑。
一年来,我们积极参与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相关工作,并高规格接待了第十一世班禅大师一行。荣获由浙江省佛教协会颁发的“先进集体奖”2项和“先进个人奖”9人。
一年来,我们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慈善。累计捐赠社会公益资金近4000万元,广泛参与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和共同富裕项目。
一年来,我们加强与海外佛教界的交流与合作。前往澳大利亚参加“2024中澳新佛教论坛”,赴日本中国观音灵场会、菲律宾慈航禅寺进行参访交流。
一年来,佛协六大职能办公室和各主要重点寺院(单位)在强化组织管理与深化道风建设等方面切实履行职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固然可喜,但对照标准,我们也发现仍有不足之处亟待改进:一是新恢复寺庙和庵堂的功能定位及人员编制需要进一步明确与细化;二是寺院环境卫生和对香游客的服务品质仍需提升;三是僧众的学历结构和职工队伍的老龄化问题需要加快优化;四是网络舆情的预警与应对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完善各项措施,确保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守正才能不忘初心,创新方可与时俱进。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承前启后、启航“十五五”发展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普陀山佛教协会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4—2028)》的重要之年。我们要牢牢坚守“三统一”“三不准”“三三制”,恪守“独身”“素食”“僧装”,遵循“丛林清规”“四分戒本”“三藏经典”,以确保正信正行、严谨自律;同时,要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数字赋能创新”,“守法正行”“从严治教”“教义阐释”,“道风兴教”“文化兴教”“修持兴教”为抓手,不断在传承中开拓,在规范中创新,深入实施“六名”工程,全面谱写普陀山佛教协会奋进发展的新篇章。
一、爱国爱教,正信正行,打造名山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守爱国爱教、正信正行的原则,不断提升普陀山佛教事业的政治、文化与制度建设水平,全力打造高素质的名山佛教典范。
1、筑牢思政根基,坚定爱国方向。要组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切实将政治理论学习纳入会长办公会议、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以及各寺院(单位)的学习议程,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
2、强化普法宣传,确保制度落实。要持续实施“之江同心·正信正行”省、市、区“三级轮训”以及“2025年普陀山佛教教职人员轮训培训班”,确保优秀僧才进入佛教团体领导班子后备梯队,推动“同舟明道”人才培养行动的深入实施。
3、厚植报国之志,浸润民族情怀。要坚持常态化落实佛教寺院“五进”举措,通过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以及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升国旗仪式、观看爱国影片、参访革命圣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
4、践行中国化方向,打造名山样板。要持续贯彻普陀山佛教协会《中国化寺院建设与管理规范》,努力展现新时代普陀名山佛教中国化发展的新成就和新气象。佛协常务理事及理事成员要严于律己、勤于反思,以实际行动彰显正信正行,努力树立修行典范。
二、规范管理,统一修建,建立名寺
“管理比念经还难。”我们要充分发挥长期以来在管理方面形成的优势,凝聚僧团共识,强化工作执行力。要以规范化管理、统一化建设作为打造名寺的总体方针,不断提升寺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1、坚持制度引领,做到管理有章。要在现行《普陀山佛教协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成对《普陀山佛教协会关于出国(境)开展宗教文化交流的管理办法(试行)》的修订,形成以制度管理事务、以制度规范行为的良性运行机制。
2、坚持民主管理,做到决策有据。要不断强化寺院民主管理领导小组的议事机制,充分发挥各寺院主要执事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档案意识,对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与实施过程进行台账记录与资料归档。
3、坚持精细建设,做到规划有序。要有序推进全山寺院的修缮与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重点实施普慧庵(香樟园)、兴善堂、永福庵、逸云庵、融来小院、广福禅院、青铜佛像造像艺术研究院、佛教颐养堂、宗风馆等庵堂的腾退和修缮项目,并加强对施工进度与质量的监管。
4、坚持资源整合,做到服务有质。要按照“1+9”平安寺院创建体系的总体要求,持续强化消防、财务、车辆和网络舆情等多方面的安全措施。进一步完善2025年修建项目的审批流程及大宗物资采购审批机制,优化法物流通处的集中采购管理制度。
三、从严治教,强化道风,成就名僧
我们要通过教风巡查机制,全面推进僧才队伍的高质量培养和道风建设,确保成就一个清净庄严的名僧团体。
1、在精进行持中,坚守清规戒律。要重新对各寺院进行功能定位和人员定编。无论寺院规模大小,必须坚持二时课诵、过堂用斋、半月布萨、结夏安居等传统丛林生活制度。僧众要坚持“独身”“素食”“僧装”,修学“丛林清规”“四分戒本”“三藏经典”等佛法要义。
2、在巡查整改中,维护丛林清净。要继续开展常态化教务教风巡查,严格落实巡查责任制。对巡查中发现个别寺院私自组织禅修等有商业化倾向的活动,要采取严格措施予以规范,确保普陀山教风正、道风纯。
3、在规范传戒中,弘扬普陀家风。目前,普陀山各寺院均已实施结夏安居,设有念佛堂15处、闭关阅藏场所10处、学戒堂1处。其中,学戒堂已培养出30位能够背诵《四分僧戒本》的法师。白华庵有17位法师专注阅藏,2位法师闭关修行。宝陀讲寺今年起每年承办四次三皈五戒法会。
4、在勤俭惜福中,彰显僧家本色。普济禅寺自1月1日起,为保护寺内古树名木免受香火侵蚀,向每位入寺香游客赠送三支清香。各寺院要及时更新墙报宣传栏,让勤俭惜福真正内化为普陀山僧众的日常规范与行为准则。
四、常随佛学,信行合一,创办名校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要继续以“学院丛林化、学修一体化”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常随佛学、信行合一”为根本任务,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影响世界的高等佛教学府。
1、突出学修并重,实现智慧共融。学院教学要从“学会”走向“会学”,师生要从“控制”走向“引导”,培养要从“成才”走向“成长”,课堂要从“多讲”走向“精讲”。完善“智慧佛学院”电脑端和掌上端建设,优化在线教学,推动教务OA系统的全面应用。
2、突出师资提升,实现教风纯正。要培养信仰坚定、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积极鼓励法师、学僧参加“金牌讲师”荐选竞讲活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宗教“双通人才”。
3、突出学历进阶,实现僧才拓展。鼓励常住僧众积极参与各类国民教育及宗教院校进修,深化与华东师范大学、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交流,形成从入学教育、在职培训到学历进修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
4、突出丛林导向,实现知行合一。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合理安排岗位分配,为优秀毕业生提供优质的任用和发展机会。鼓励毕业生持续研读经典、弘法利生。
五、卓越品质,新颖理念,建立名园
观音文化园要在不断深化观音文化内涵、提升园区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以创新理念和卓越品质为引领,努力将观音文化园打造成为集观光、礼佛、研学于一体的标杆性文旅名园。
1、深挖文化底蕴,激发观音新韵。完善展陈词与解说词,突出新时代背景下的观音文化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中国化理念深度融入园区文化氛围,结合传统文化诠释文物藏品价值与时代意义。
2、完善内部管理,打造服务标杆。继续完善园区内部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与服务标准。加强团队培训与安全管理,深度开展礼仪、服务规范、技能提升以及宗教中国化相关知识培训。
3、丰富互动体验,彰显名园品质。继续完善公共便民场所,倡导“四个一”文明礼仪服务与“席地能坐”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游客营造舒适、整洁、温馨的参访环境。
4、拓展国际交流,赢得优良口碑。通过数字化平台“慈云普陀”与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传播,深度挖掘观音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六、文化润教,弘法利生,集结名著
要聚焦深化学术基础、优化出版工程、拓展传播渠道和坚守中国立场,通过整合研究资源、编撰特色典籍、用好新媒体与国际论坛,不断提升普陀山佛教的学术地位与国际影响力。
1、深化学术基石,挖掘文化源流。要依托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国际观音文化研究中心,有计划开展“普陀山佛教文献与传承”“一山一宁”研讨会等系列研究,确保依据佛教经典作出更多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阐释。
2、打造学术品牌,铸就普陀名著。要继续精心编撰、整理并推出一批具有普陀山特色和观音元素的佛教图书和丛书,力争形成独具影响力的“普陀文库”。
3、拓展传播渠道,丰富国际影响。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与新媒体矩阵,强化对观音文化的立体化传播。要重点提升“普陀潮音”论坛的国际化交流水平。
4、坚守中国立场,彰显时代品格。要始终坚守中国宗教政策法规,恪守正信正行。通过对互联网宗教信息的严格规范,以及对宗教文化内涵的专业阐发,突出中国特色和中国认同。
七、对外交流,慈悲济世,成就名誉
要继续打造“之江同心·海上禅路”对外交流品牌,深入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与慈善公益事业的规范化、国际化进程。注重以慈悲精神助力共同富裕,进一步完善内部救助体系,切实彰显大爱济世的佛教精神。
1、深化国际联谊,拓宽交流渠道。要进一步深化普陀山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佛教文化交流。计划5月份组团赴美国梵音寺举行水陆法会,委派3名法师赴菲律宾慈航禅寺负责日常寺院管理工作。
2、培育弘化人才,壮大智库力量。要组织海外观音文化活动与讲经法会,集中展示普陀山观音文化。通过对港澳台地区及海外佛教机构的访问交流,以及邀请海外僧团、学者来山访问,讲好普陀山佛教的中国化故事。
3、扩大公益援助,惠及弱势群体。要助力“985”行动、“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等内容,不断提升“共富包”基金影响力和实效性,建设葫芦岛甘露寺文化阵地,用好普陀山影响力打造“禅修岛”。
4、健全内部救助,彰显大爱情怀。要进一步完善《普陀山佛教协会关于僧众职工困难救助办法》,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座谈交流,倾听困难人员的诉求与意见,适时调整救助政策。
各位代表:
旧岁有枝皆硕果,新春无树不繁花。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名山宗风,谱写正信正行“六名”华章;要有“是日已过,命亦随减”的紧迫感,要有“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的使命感,更要以“观音菩萨的大悲、地藏菩萨的大愿、普贤菩萨的大行、文殊菩萨的大智”担当历史重任。
初心如磐,正法在肩。2025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让我们团结一心,勇猛精进,努力将普陀山建设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典范,为舟山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佛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