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生态园林与正念禅修学术交流会正式开幕。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百花古寺住持耀智法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以下为致辞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德法师、学者嘉宾、护法居士:
大家下午好!
百花盛开,灼灼其华,群贤毕至,齐聚一堂。在这个充满新春喜庆、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相聚一起,在百花古寺隆重举办“绿美寺院,生态禅行——2025生态园林与正念禅修学术交流会”。我谨代表广州市佛教协会、广州市增城区百花古寺对各位领导嘉宾、大德法师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给予本次交流会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自古以来,佛教与自然生态相融相生,形成了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国佛教的特色在于“禅”,它不仅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更深刻影响了生态观念与生活方式。早在公元524年,菩提达摩抵达广州,此地被誉为“西来初地”,开启了中国禅宗的宏伟篇章。禅宗不仅将自然视为生活教化的场域,也促成了中国古典艺术、园林美学与生态文化的交相辉映。
无论是佛教中国化的禅宗思想,还是当代全球化的禅修实践,皆强调内心觉悟与外在环境的共生共融。禅的理念倡导 “正念入境,园景融禅,消除相待,内外共生”,以深度的心性修行与自然和谐契合,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对自然的敬重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更孕育了独特的生态哲学,并在全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得到了创新传承。园林空间不仅是景观之美的呈现,更承载了修行者身心安顿的生态智慧,展现出禅宗所推崇的简约、宁静与和谐。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广州市佛教协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及市民宗局关于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要求,加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古树名木,推动“一寺一品牌”“一寺一景观”的建设战略。通过巩固“文明敬香、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的成果,实践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打造既充满绿意又浓缩禅意的佛教寺院,促进文化与生态的和谐共进。以广州百花古寺为例,其设计结合了岭南园林的风格和生态智慧,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运用岭南本草植物和传统营造技艺,打造了生态友好型的宗教文化空间,展现“禅”所倡导的 “内外共生、清净安住” 的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接下来的学术交流中,诚邀各位大德法师与专家学者,围绕 “绿美寺院,生态禅行” 主题深入探讨,建言献策,共同探索生态园林与寺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学术交流会圆满成功,祝大家身心康泰、吉祥如意!阿弥陀佛!(文/广州市增城区百花古寺 图/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