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下午,“之江问道·和乐人间”雪窦山慈光讲堂首期佛学讲座于雪窦山资圣禅寺圆满举办。
讲座现场
门愿法师主持讲座
本场讲座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浙江佛学院院长、雪窦山资圣禅寺方丈怡藏法师讲授,讲座以《慈光的名义》为主题,深入阐释弥勒菩萨的大慈精神与人间佛教思想的当代实践。
众人迎请怡藏法师
怡藏法师首先表示,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雪窦山举办后,全山迎来了后论坛时代的弘法使命。2025年是雪窦山资圣禅寺恢复开放四十周年,亦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化“后论坛效应”、进一步推进雪窦山名山建设的关键之年,为继续发扬大乘佛教服务社会、教化世人的优良传统,弘扬人间佛教思想及弥勒菩萨的大慈精神,成立雪窦山慈光讲堂。这既是承袭雪窦山千年法脉的责任担当,更是回应新时代弘法实践的创新之举。
怡藏法师从经典义理、哲学内涵、修行方法及现实意义四维度展开,深度诠释了“慈”与“光”的深义。“慈”者,上兹下心结构,此心光明,来到雪窦山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弥勒菩萨的慈光普照,启发我们内心自性的光明。
太虚大师1932年驻锡雪窦山期间,系统构建了"慈宗"理论体系,建立"五重次第":
第一:信解(研习唯识)、第二:发心(立慈济誓)、第三:持戒(受菩萨戒)、第四:修定(习慈心观)、第五:证果(成办利生事业)。将传统弥勒信仰的"等待救赎"心态,转化为"创造乐土"的责任伦理。
弥勒菩萨其兜率净土的本质,正是“慈心所化,安乐所成”。布袋和尚契此在此示现“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弥勒化身,将佛教的慈心哲学转化为“欢喜、包容、利他”的生活智慧,奠定了雪窦山“人间佛教”的文化底色。在东亚佛教文化版图中,雪窦山以其独特的弥勒道场身份,谱写了佛教中国化的传奇篇章。
法师深切回顾了来到雪窦山三十年的弘法历程,并分享了建设露天弥勒大佛的缘起与初心。这里不仅是弥勒信仰的圣地,更成为人间佛教思想的实践摇篮。既是对太虚大师“慈宗”愿景的致敬,也是雪窦名山建设继往开来的使命担当。
慈光讲堂的弘法主题为“之江问道·和乐人间”。法师指出,“之江问道”是我们浙江民宗委为五大宗教创立的共同品牌和平台。这将会成为我们雪窦山佛教弘法的标志,其中“和”、“乐”便是弥勒菩萨的本怀,“人间”便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弘法宗旨。
他结合传统僧团修行的"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与现代社会倡导的"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人间和美、世界和平"新六和理念,提出"和合共生"的实践路径。
最后,法师分析了慈光精神在修学五戒十善中的启示。太虚大师将五戒十善视为人间佛教的实践根基,是“人乘正法”的核心,能使人远离恶业、培养善根与道德健全的人格。五戒十善,乃为人类道德之根本标准,亦为一切善法之基础。慈光讲堂后续会定期邀请大德法师来山开展主题弘法,诚邀大众闻思共修、信受弘持。
讲座尾声,诸位护法善信在怡藏法师引领下念诵回向偈,首期讲座在悠扬的梵呗声中圆满。
怡藏法师引领大众合掌诵回向偈
愿每位走进慈光讲堂的人,皆能点亮心灯愿每盏心灯的光明,汇聚成人间净土的曙光愿曙光跨越山河,照见自己本具的弥勒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