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大菩文化)
4月20日,无锡市崇福寺举行2025岁次乙巳·己卯戊戌(清明)万姓祭祖大典。此次祭典旨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赓续无锡孝悌文化,唤醒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方善信云集寺院,法喜盈盈。
上午9时活动启幕。无锡市崇福寺住持昌发法师作开幕致辞,向两序大众、诸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到会主祭官、陪祭官、乐生、赞生、礼生、义工菩萨们致以感谢。
昌发法师致辞
法师表示,孝亲文化是中华文化与佛教修行的根本,清明自古便是礼敬祖先、传承孝道文化的传统节日。无锡市崇福寺作为千年古刹,每年固定在道场举行祭祖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今日缅怀先祖,祈愿祖先庇佑华夏子孙,祝福国家繁荣昌盛、嘉宾顺遂吉祥。
随后,全体人员庄严肃立,奏唱国歌。由33810个姓氏组成的两块“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牌”立于大雄宝殿前,承载着华夏文明悠远历史。
主持人
奏唱国歌
三鞠躬礼
人们以 “三鞠躬礼” 恭请历代祖先莅临,一鞠躬感恩庇佑,二鞠躬缅怀功德,三鞠躬传承遗志。祭祖典礼正式开始。
祭祖活动
主祭官:
无锡市振兴机电五金有限公司、无锡市兴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维振
陪祭官:
无锡市合肥商会会长李庆林
迅杰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民
无锡市归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红专
无锡华生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迟序生
无锡市双麦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恒国
苏州振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恩
江苏金震手机连锁总经理叶君
无锡市社会好人刘永健
无锡市崇福寺护法善信丁鹏
无锡市振兴机电五金有限公司、无锡市兴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维亚
无锡梁溪国学校长丁素萍
无锡市崇福寺护法善信谢华英
无锡市崇福寺护法善信印霞
无锡市崇福寺护法善信乔秀明
无锡市崇福寺护法善信钱紫娟
无锡市崇福寺护法善信华全娣
无锡市崇福寺护法善信黄蓉芬
无锡市崇福寺护法善信夏燕娟
无锡市崇福寺护法善信朱晓琴
主祭官、陪祭官、赞生、礼生、乐生整齐排班,随鼓钟之声依次完成启扉、迎神、进馔、上香、行初献礼、恭读祭祖文、行亚献礼、行终献礼、饮福酒、受福果、撤馔、送神、捧祝帛旨燎所、阖扉、撤班、礼成等环节。古乐《咸和》《宁和》悠扬回荡,笙箫琴胡和雅相应。
主祭官就位
启扉
迎神
上香
饮福酒
受福果
望寮
读祝生恭读祭祖文,追溯华夏文明、先祖基业、孝义恩化、法脉传承,祈愿国丰民安、天下和顺。
恭读祭祖文
现场还举行了文艺表演。常青树老年大学禅修班同修、崇福寺义工及志愿者表演手语舞《国家》《跪羊图》,以肢体语言传递 “上报国家恩,下报父母恩” 的情怀。
诗朗诵《我的祖先叫炎黄》回溯民族历史,唤醒与会大众血脉中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
《歌唱祖国》磅礴烘托 “慎终追远” 的文化主题,为本次活动画下句号。表演与庄严仪轨相互呼应,现场爱家爱国氛围浓厚。多次参加祭祖活动的群众表示,通过现场观礼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讲经说法
20日下午,昌发法师于念佛堂开示《祭祀与超度》,结合经典义理与生活实践,从家庭、事业、修行三重维度论述“祭祀”和“超度”的内涵与意义。
法师开示,承祭也是承继。祭祖不仅是缅怀先人,更是引导众生存感恩心、行厚道事。修佛即修心。不忘怀祖宗先辈,找到回家的路,其实便是回归自身的本性,找到本心。故超度的本质是度化自心,转贪嗔痴为戒定慧,抛却烦恼,以“一切恭敬如礼佛”的态度处世待人。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为先”“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尧舜圣人之德,无非孝悌而已矣。古人崇信《孝经》,身体力行,移孝作忠,爱敬一切。孝悌作为一切仁义道德的根本,得到国人的广泛认同与践履。
佛教倡导知恩报恩的人文理念,对孝道尤加重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儒释道三教不断交织,形成明清以来三者无法分割的信仰体系,历史上称为“三教合一”。这一阶段推动祭祖礼的礼义内核由早期的诚敬逐渐过渡到求报,一方面在世者向祖先报恩,另一方面也祈求祖先保佑在世者。神主、焚香、素食、斋会等仪节经由佛教融入祭祖礼,通过新的仪节支撑着民众精神世界,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则的基石。
无锡孝悌文化
在无锡,孝悌文化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涌现了《弟子规》中“兄弟睦,孝在中”的典型代表——泰伯仲雍。《论语》赞曰,“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之后,又有季札以孝悌之道让国的佳话。惠山脚下,汇集了80余个姓氏的100多座祠堂,可见无锡民间孝悌文化之兴盛。
惠山祠堂群中,被誉为第一古祠的“华孝子祠”祭祀着无锡最著名的孝子华宝,在古代的影响力很大。他是第一个被记入国史的无锡平民。
华宝乃东晋南朝时代的人,《南史·列传第六十三·孝义上》载,华宝父亲华豪于东晋义熙十二年(416)随刘裕北伐。临行前,华豪告诉华宝:“待我得胜而归,就为你结发戴冠。”次年,刘裕挖通了淮黄之间的运河,率领舰队一举突入后秦,攻取了长安。但是义熙十四年十一月,留守长安的晋军在青泥被赫连勃勃击败,华豪随右将军朱龄石向潼关撤退时战死沙场。噩耗传到无锡后,华宝痛不欲生。从此,他终身不戴冠、不娶妻,头上扎着双髻扮作童子,凡是亲戚朋友提到他父亲便号啕大哭,直到七十岁去世。
齐高帝萧道成听闻华宝事迹后,于南齐建元三年(481年)降旨,赐华宝故宅“孝子”匾额。唐时改宅为华孝子祠,北宋又将华宝与《南齐书》所载无锡另两位孝子——怀母茹素的薛天生、念父不絮的刘怀胤刘怀则兄弟合祀一处,称“三贤祠”。
在华孝子祠影响下,无锡运河沿岸陆续涌现了许多孝子祠庙。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每次都特地沿运河而下,来惠山游览,希望借此将家国天下的普世价值传遍四方。
从泰伯开凿的伯渎河起源,孝悌文化随着运河之水流淌至今,绵延千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无锡运河孝悌文化。其内涵丰富,具有地方特色,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无锡市崇福寺
无锡市崇福寺,前身为崇庆庵。据《无锡县志》记载,三国时代佛教传入无锡地区,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在堰桥西高山建崇庆庵,是无锡最早的大乘佛教寺院。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为与崇安寺等以崇字排名,改名为崇福寺,为当时无锡六大崇字排名寺院之一,闻名江南。
寺院位于西高山北山西坡,屡建屡毁,至明代重修。 1984年乡里贤人发动信众修缮,逐步建有石牌坊、山门、罗汉堂、玉佛楼、大雄宝殿、藏经楼、寮房、讲经堂等,成为“诵经堂佛教活动点”,曾被无锡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吴地佛教文化展示馆创建。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所、美国纽约佛教会、日本樱花访问团、尼泊尔皇家学院等文化考察团均到堂拜谒游览,寻找无锡佛教文化的源头。
“祭祖活动是崇福寺的固有师承。”无锡市崇福寺现任住持昌发法师表示,万姓祭祖活动曾于数年前在香港、东北盘锦等地举办,今日于崇福寺重启,十分殊胜。
4月21日至26日,无锡市崇福寺将接续举行讲经、皈依、三时系念系列活动,引导大众以智慧超越生死迷思,以慈悲连接三世因缘,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祈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护国息灾。(图/妙心 果一;视频/果一;文/妙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