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参观六榕寺
参观云门寺
参观永福寺
参观光孝寺
参观隐秀寺
岭南春光好,花城红似火。2025年4月21日至4月27日,普陀山佛教协会第六组参学团一行27人在团长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普陀讲寺监院会闲法师,副团长普陀山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隐秀讲院监院月灯法师率领下赴广东参访学习,先后参观了黄埔军校、永庆坊和英德宝晶宫溶洞,进行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体验了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朝礼了禅宗两大祖庭韶关南华寺六祖大师道场和云门宗祖庭乳源云门大觉禅寺,参访了广东佛学院云门学院和广东佛学院曹溪学院,朝拜了六榕寺、光孝寺、永福寺、大佛寺和隐秀禅寺等,沐浴了禅宗祖庭道场祖师家风,学习了岭南各大丛林道场从严治教优秀管理经验,感受了都市佛教、山林佛教和乡村佛教文化,深化了名山佛教普陀山观音道场与岭南诸山祖庭道场的情谊,进行了佛教文化友好交流。
21日下午,参学团一行抵达广州。随后就来到荔湾区西关永庆坊参观。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解陪同下,大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畅游粤剧艺术博物馆、李小龙故居、銮舆堂、泰华楼、钟书阁和月亮桥等。在总书记到访过的古城老巷,大家感悟到了中华文明。永庆坊凝聚了广府文化,历经明清繁盛至民国转型,形成独特的岭南文化风貌,是广东岭南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延续和保护了西关商贸、戏曲、市井文化的千年脉络。
22日上午八点,参学团一行参观六榕寺。六榕寺原名宝庄严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 年),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来寺游览时,题书“六榕”,后人遂称为六榕寺。在监院觉明法师陪同下,大家瞻拜了六榕寺花塔、大雄宝殿、观音殿、六祖堂和云峰长老纪念室。九点,大家出发前往光孝寺参拜。据历史记载,六祖惠能大师在此落发受戒,菩提树下开讲佛法。一入寺内,古木参天,殿宇棋布,香烟袅袅。在会闲法师带领下,大家分别瞻拜了大雄宝殿、祖堂,观看了《广州光孝寺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在六祖痊发塔前合掌绕佛三匝,思慕六祖慧能大师,发心修学佛法报三宝恩,发愿世世常行菩萨道。光孝寺融合了汉传佛教与南传佛教特色,其建筑与文物集唐宋元明清各代建筑风格,体现岭南寺庙布局,被誉为“岭南佛教丛林之冠”,不仅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岭南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广州千年历史的见证。
下午3时,大家到达风景秀丽的惠州,参拜“惠州第一寺”永福寺,这是从普陀山走出去的法师在外面建立的弘法道场,与普陀山观音道场法脉渊源非常深厚。参学团一行受到惠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永福寺监院常斌法师和惠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陶茂永,惠州市委统战部一级主任科员但盛炎,惠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法宏法师(普陀山原常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道然法师、永福寺监院常愍法师、常云法师、常正法师,莲花禅院监院常学法师等惠州佛协领导班子的热情接待。大家在永福寺牌楼前集体合影留念,随后在常斌法师陪同下,前往大雄宝殿唱诵香赞焚香礼佛。在二楼多功能大厅,常斌法师代表惠州佛教协会为参学团成员举行了欢迎仪式,大家一起畅叙法源情谊。局长陶茂永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并热烈欢迎普陀山佛教人才常到惠州进行佛法联谊帮扶活动。常斌法师向大家介绍了永福寺历史和发展情况,陪同观看了惠州佛教协会和永福寺介绍宣传片,希望日后加强互动联谊,共同为佛教事业贡献力量。此次双方通过交流互鉴,大家在佛教文化传承与发展、寺院管理创新、僧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收获了新的思路与启发。
23日11时许,参学团一行抵达云门宗祖庭道场云门大觉禅寺。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韶关市佛教协会会长、云门大觉禅寺方丈明向大和尚,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韶关市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广东佛学院云门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性国法师热烈欢迎参访团一行的到来。吃茶后,参访团一行在明向大和尚的陪同下,分别参观了云门大觉禅寺和广东佛学院云门学院图书馆、学生教室、禅堂、虚云老和尚纪念塔、佛源老和尚纪念堂和释迦佛塔等,共同观看了云门大觉禅寺宣传片并合影留念。明向大和尚跟大家介绍了云门大觉禅寺历史发展沿革、农禅并重的祖师家风和“崇俭、培福、惜福”优良传统、生动诠释了广东佛教界“中国化、法治化、智慧化”的多元内涵,其特色管理是将传统僧侣教育和现代教学相结合,健全了一套“学院丛林化、学修一体化”的管理制度。随后,明向大和尚带领大家礼拜虚云老和尚法相、舍利塔与佛源老和尚舍利塔及纪念堂,追怀祖师足迹,寄托对虚云老和尚和佛源老和尚的深切怀念和无尽感恩。虚云老和尚是中国近代佛教界泰斗兼承五宗法脉,殚精竭虑,德风高尚,特别令人敬仰。佛源老和尚一生爱国爱教,戒行精严,棒喝机锋彰显“云门天子”宗风,护六祖惠能真身,恢复祖庭道场,功德巍巍,兴办佛学院培养僧才、弘开戒坛续佛慧命不遗余力,一生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无我利生的高德懿行,堪为我辈佛弟子的光辉典范!最后,明向大和尚带领参访团一行登上八角释迦佛塔,瞻拜佛陀舍利,登高望远,凝彻虚空,美景一览无余,真是青山秀水,禅心独具。
24日上午九时,参学团行至韶关六祖大师道场南华寺。广东佛学院曹溪学院常务副院长、导师,南华禅寺首座,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东山寺住持传明法师和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熟练背诵过楞严经的优秀毕业僧印澈法师冒雨热情接待了参学团一行。大家在传明法师和印澈法师陪同下,沿着南华禅寺中轴线依次参观土地庙、五香亭、宝林门、天王宝殿、大雄宝殿、千僧锅、菩提树、藏经阁、灵照塔和六祖殿。走进祖殿,会闲法师带领大家至诚瞻仰礼拜六祖惠能真身、明代憨山大师和丹田大师真身像,并绕佛三匝。真身像也被称为“金刚不坏之身”或“肉身菩萨”,是用夹贮法塑造而成。随后,参学团一行参观了卓锡泉、广东佛学院曹溪学院和禅堂。每到祖庭一处瞻拜,传明法师便向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历史典故,启发学人参悟学习,真是:沐浴曹溪法水,灌溉智慧心苗;朝礼六祖大师,顿知本来面目。南华禅寺作为千年古刹,又是禅宗祖庭,历史底蕴极为深厚。如今南华宗风大兴,曹溪法脉延绵。千年古刹,犹如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建筑风格非常具有特色。寺庙依山而建,建筑群错落有致,木质结构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原始风貌。大雄宝殿、祖师殿层次分明,展现出中国古建筑的精妙工艺。作为禅宗祖庭,寺内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不仅传承了古老的禅宗文化,也积极推动禅宗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与应用。寺内经常举办禅学讲座和禅修课程,帮助现代人通过禅修来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心灵的成长与超越。
离开乳源,参学团一行来到英德。英德又称英州,地处粤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部,素有“岭南古邑”之称,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属清远市管辖,是中国红茶之乡。25日早晨九点,参学团抵达形成有亿年之久的溶洞地质奇观宝晶宫。此溶洞分为上、中、下、底四层,都是水平洞穴,由地下河冲积而成。大家畅游其中,洞内彩色灯光闪烁,光怪陆离,色泽艳丽清新,几乎一尘不染,颇具原始风貌。
13时许,参学团一行到达陈家祠堂。其布局对称严谨,从大门到左右小门,形成了“三进三路九堂两厢”的格局。在祠堂内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等工艺随处可见。陈家祠堂,亦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以建筑装饰精美、富丽堂皇而著称于世,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也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
随后大家来到了位于闹市之中的大佛寺。大佛寺,又称新藏寺,始建于南汉时期。因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三尊清代黄铜精铸重达十吨的大佛而得名,时为岭南大佛之冠,是广东省内现存最大的黄铜铸像。大殿正面檐下悬挂着的“阐扬三密”牌匾,是孙中山1922年亲笔书赠。大殿坐北向南,所用的巨型楠木柱为安南(今越南)王所捐赠,经近350年仍完整无损。其建筑艺术仿京师官庙兼具岭南风格,驼峰、斗拱造型简朴,复盆式砂岩柱础古朴稳重,保留了明代的风格。
26日上午九时,参学团出发前往中山小榄隐秀禅寺,该寺由普陀山法雨寺走出去的宏如大和尚所建。潜藏在明山秀水中的隐秀寺,特别静谧优雅。大家步入其中,仿佛隔绝尘嚣。在果恒法师陪同下,大家巡礼了隐秀寺各个殿堂。寺内香烟缭绕,钟声悠扬,佛光普照,给人以宁静与祥和之感。殿堂错落有致,仿唐宫殿式建筑风格,黄褐色的外墙配以深红色的梁柱,层层叠叠,建筑美感尽显无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特别庄重古朴。
27日上午参访团抵达黄埔,参观中华第一校——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诞生于 1924 年 6 月 16 日,正式名称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全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故而得名。黄埔军校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参学团一行在参观过程中一起回顾在黄埔军校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斑驳的照片、陈旧的信件,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通过这些历史瞬间,大家都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当时的艰难。在特殊的时代条件下,黄埔军校师生们做到了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优厚的待遇,却有着一颗炽热的心。大家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佛弟子,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佛弟子,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向革命先烈们学习,传承他们的英勇精神和崇高品德,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推进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广州,又称羊城、穗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2230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千年商都”。山水秀美,人杰地灵,自然环境优越,四季鲜花盛开,故又名“花城”。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得益于珠江水道资源优势,又是广东对外的商贸中心兼综合交通枢纽,成了中国最早进行对外通商的港口,海上贸易特别发达。岭南佛教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不但融合了原有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对外交流中有重大作用。广州是佛教重地,岭南佛教在南北朝时期最为兴盛,道场林立,梵刹众多,西域梵僧如菩提达摩、真谛、般剌密谛等源源不断地通过海路来华在此曾经住锡道场,翻译佛典,推动佛教不断向外传播。因此,广州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命脉,也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地带和现代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摇篮。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本次参访行脚为期七天,至4月27日圆满结束。虽然行程短暂,却是意义非凡。此次参学,充分展示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道行风貌,既是一次赓续红色血脉非常重要的参学之旅,也是从严治教背景下文化润教的交流互鉴与生动实践。参学团成员们都收获满满,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了佛法修为,坚固了信心愿力。大家赤心拳拳,纷纷发愿要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佛学造诣,永远牢记祖师大德的大愿和嘱托,坚持勇猛精进,不断守护初心,大力振兴观音道场,广泛传播观音信仰和观音文化,践行观音精神,为建设海天佛国普陀山勇挑重担,继续书写精彩华章!(文图/普陀山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