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大菩文化
2025年10月9日,“潮音慧境·和合共生——青岛天台宗与发展海洋文明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圆满落幕。
“青岛天台宗与发展海洋文明论坛”系列研讨自首届“青岛天台宗与发展海洋文明促进会议”起步,次届升级为“青岛天台宗与发展海洋文明研讨会”,本届进阶为“青岛天台宗与发展海洋文明论坛”,连续三届、一脉相承,三年深耕、又赴新程。
本届论坛由青岛市佛教协会主办,青岛大珠山石门寺和青岛灵珠山菩提寺共同承办。
论坛以“潮音慧境·和合共生”为主题,旨在深入挖掘天台宗思想中的时代价值,系统梳理海洋文明的精神内涵与发展脉络,探索天台宗文化与海洋文明在哲学、伦理、生态、艺术等层面的对话空间,寻求不同文明间的互鉴共通,为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青岛市地方统战部门、宗教事务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到会指导。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侨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苏州大学、鲁东大学、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宜春学院、滁州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上海佛学院、法门寺佛学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山东佛教界代表近70人出席活动。青岛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崂山华严寺住持天宗法师主持开幕式。
天宗法师主持开幕式
妙智法师代表主办方致辞
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青岛市佛教协会会长、青岛湛山寺方丈妙智法师代表主办方在致辞中表示,幸得各级宗教事务部门关怀指导、佛教界同仁鼎力相助和专家学者不辞耕耘,“青岛天台宗与发展海洋文明论坛”才能连续成功举办。青岛市佛教协会将以此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全市佛教界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积极内容,团结带领广大信众,为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保护,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而精进不懈。
本悟法师代表山东省佛教界致辞
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潍坊市佛教协会会长、潍坊广福寺方丈本悟法师代表山东省佛教界致辞,他阐述天台宗作为中国第一个本土佛教宗派,隋朝时期智者大师对佛法进行了中国化的表达,用中国圆融和谐的思想化解南北佛教的差异,提出三谛圆融的佛教理论。民国高僧倓虚法师兴建青岛湛山寺并住持十年,不断讲解天台教义,使青岛天台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表示在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天台宗通过海洋文明传播,使其带上浓厚的海派文化色彩,此次论坛立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时代背景,深入研讨青岛天台宗佛学文化因海兴盛和助力海洋文明的历史脉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陈坚教授代表学者致辞
山东大学宗教学系主任、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坚代表学者致辞,聚焦 “青岛、天台宗、海洋” 三大关键词展开论述。陈坚表示,今年恰逢智者大师入天台山1450周年,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智者大师是开创佛教中国化道路的关键人物,为天台宗发展奠定根基,而天台宗在历史进程中,更历经入山立基、宋代凸显宗派特色、倓虚大师推动北传及海外传播三次重要转折,其中倓虚大师将天台宗传入青岛,搭建起宗派与这座城市的联结纽带。他进一步提及,海洋不仅是国际佛教交流的重要载体,更深度契合城市文明发展。他强调古老的天台宗可依托 “圆教” 思想,与海洋文明、现代生活相融合,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路。
郑全彤代表青岛市委统战部、青岛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致辞
青岛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青岛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郑全彤代表青岛市委统战部、青岛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致辞,他指出青岛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各位专家学者、大德法师齐聚青岛,共话佛教当代价值,回应时代关切,助推社会发展,这既是佛教界、学术界对佛教教义中符合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内容的新思考新理解,是对文化自信的高度践行,更是贯彻落实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重要论述的实践成果,对传播中国佛教好声音,推动佛教中国化进程发挥着积极作用。
主旨演讲
陈坚教授主持主旨演讲
多位学术界贤达、法师围绕山东佛教文化、青岛天台宗与海洋文明、天台宗的历史沿革与当代价值等内容发表多维度、深层次演讲。
法航法师发表主旨演讲
青岛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青岛大珠山石门寺住持法航法师以《圆通互鉴,传灯海上,青岛天台宗——一带一路与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桥梁》为题,以青岛大珠山为地理与文化坐标,深入探讨了青岛佛教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张风雷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风雷以《天台智者大师的中道圆融思想》为题,阐述智者大师如何从二谛义理过渡到三谛体系,并借此透彻阐发三谛中道思想,最终揭示其 “圆融” 思想体系圆满自足的理论特质。
黄夏年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以《山东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为题,厘梳时代浪潮中山东佛教与海洋的渊源,指出印度宗教文化曾一度为中国佛教界“求经”样板,伴随求取真经之路而来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相当部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完成,山东作为“海路”的重要枢纽,在其中具有重要历史作用。
张雪松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哲学院教授张雪松以《从青岛湛山寺看近代中国都市佛教的兴起》为题,以倓虚法师创建青岛湛山寺为切入点,辨析其振兴近代都市佛教寺院的现代化手段,认为其一生功绩均在“随缘不变”——让佛教密切跟进并适应中国现代化进程。
李海涛副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李海涛以《山东佛教与东亚海洋文明》为题,强调佛教与海洋在理论教义和现实实践两方面都关联密切。他进一步论证山东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其佛教发展深受海洋环境的塑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海陆交融”的佛教文化形态。
陈红兵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陈红兵以《山东绿色低碳寺院建设理念与实践研究》为题,依托实地考察调研,为山东绿色低碳寺院的建设提供了一套理念完善、对策具体、可以实践的操作方案。
黄崑威教授主旨演讲
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黄崑威以《青岛海洋佛教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为题,对比青岛佛教与内陆城市佛教文化样态,指出前者独特优势在于“海洋佛教”,揭示青岛佛教在海洋文明发展中的当代价值。
韩焕忠教授点评
主旨演讲环节最后,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韩焕忠对演讲进行点评。
分议题
本届论坛设置三场分议题,二十位代表围绕议题开展深度的理论探讨,形成澎拜的思想对话。
分议题一:倓虚法师专题
分议题一研讨现场
本议题聚焦倓虚法师天台宗思想遗产与传承实践,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维中主持,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伟做总结评析。
杭州佛教协会编辑部办公室主任、法门寺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心悟法师发表《倓虚大师性恶思想探析》
山东大学宗教学系主任、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坚发表《天台宗的“观心”问题——从智者大师到倓虚大师》
浙江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永革发表《修学与品行——从倓虚大师一篇开示录看佛教品行观》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院长、教授邱高兴发表《倓虚法师讲经活动述略》
威海金井寺住持常心法师发表《探究倓虚法师时期的湛山佛学院对外交流的展现》
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冯相磊发表《<弘一大师青岛讲律残记>探析》
分议题二:历史回响
分议题二研讨现场
本议题以历史纵深考察佛教与青岛的因缘,由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伟主持,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史经鹏做总结评析。
上海佛学院教授金易明发表《于青岛登岸之求法高僧法显行迹及贡献略述》
滁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传强发表《憨山德清在青岛弘法及其启示》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维中发表《曾在青岛弘法的紫柏真可大师蒙冤与圆寂事考述》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哲学学院教授张文良发表《真妄论与天台思想的展开》
山西社科院研究员崔玉卿发表《天台智顗的佛学思想及其对中国哲学的贡献》
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王进健发表《憨山德清隐居崂山考》
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赵文发表《作于崂山的〈心经〉诠释——憨山德清〈心经直说〉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副教授吴小丽发表《海上丝绸之路东归高僧与青岛佛教的文化交流》
分议题三:青岛佛教
分议题三研讨现场
本议题立足青岛独特的地缘文化展开研讨,杭州佛教协会编辑部办公室主任、法门寺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心悟法师主持,滁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传强做总结评析。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公伟发表《湛山寺的兴建及其对一带一路佛教发展的启示》
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韩焕忠发表《赵朴初居士与青岛佛教》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伟发表《青岛唐太宗李世民传说与唐代佛教概况》
宜春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杨玉飞发表《经由胶东半岛传入日本的泰山府君信仰——兼论其与天台宗的关系》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史经鹏发表《崂山隐士明僧绍<正二教论>释论》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张云江发表《青岛佛教的历史脉络与地域特征》
闭幕式
各项议程顺利完成,论坛迎来闭幕终章。山东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青岛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胶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胶州慈云寺方丈了善法师主持闭幕式。
了善法师主持闭幕式
张云江教授代表学者致辞
学者代表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张云江表示本届论坛深化了学术理解,凝聚了诸多共识,搭建了未来持续合作的对话桥梁。
黄夏年研究员作学术总结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在学术总结中指出,本次学术研讨活动是积极、富有成效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起到了深化青岛佛教学术研究和提升青岛佛教认识的目的,是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必将对后世的佛教研究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号召学界同仁对青岛佛教的研究要继续提升理论视角,拓展研究范围,将青岛佛教置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重语境中展开辨析,尤其不能忽略青岛作为国际知名城市的文化属性,以及由此而来必须面对的城市佛教这个问题。
法航法师代表主办方致闭幕词
青岛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青岛大珠山石门寺住持法航法师代表主办方致闭幕词。他表示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质量之高、研究视角之新、探讨深度之远,都超出了预期。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天台宗研究的学术宝库,更为佛教中国化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至此,七十余名与会嘉宾带着对青岛天台宗与海洋文明的发展、佛教中国化的深入、“一带一路”的进步的期待与祝福,以热烈的掌声宣告本届论坛圆满落幕,伏愿“潮音”不息,“慧境”永驻,天台宗与海洋文明奏响更多“和合”新声。
闭幕式以短视频的形式重温本届论坛精彩段落
三届回眸
本届论坛秉承既往宗旨,以天台宗佛教文化传衍为根脉,深度锚定青岛海洋地域特色,围绕“天台宗与青岛佛教、青岛天台宗与东亚佛教交流、天台宗的历史与思想、佛教中国化与海洋文明的繁荣”四大核心关切持续深耕。
三年来系列研讨硕果累结,形成一批富有建树的思想成果。这些学术积淀深入佛教思想与海洋文明的对话,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挖掘天台宗“圆融”思想赋能“海洋强国”的战略;紧扣“和合共生”理念践行“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命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中国佛教的天台宗方案和青岛范式。
参访调研
考察西海岸新区规划展览馆
青岛西海岸新区蓝图
10月10日,与会嘉宾考察西海岸新区规划展览馆,调研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蓝图;随后参访青岛大珠山石门寺。
参访青岛大珠山石门寺
参访青岛大珠山石门寺
感受“传统合香”技艺
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
石门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有“岸海名山”之称的大珠山,得名于三块巨石“磊”型成门。该寺肇建于隋唐,距今一千五百余年。溯其源流,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重修,日本天台宗第二代祖师圆仁大和尚曾避难于此(公元839年),也曾更换门楣为玉泉寺(1165年),可谓沧海桑田,几度风雨。
青岛大珠山石门寺
改革开放后,石门寺成为胶南市政府批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原址重建,2003年礼请法航法师驻锡,同步恢复古寺建设,2008年依法登记对外开放,2016年正式扩建。石门寺作为本届论坛支持单位,为推动青岛天台宗与海洋生态文明的融合付诸了实际行动,功不唐捐。(图片/大会组委会 视频/果实 编辑/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