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昰法师——功圆果满证菩提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0-08-28

 

  受到天然和尚感化的不仅有芸芸众生,也有不可一世的当代枭雄平南王可喜(一五九○~一六七六年)。《天然昰和尚行状》提及∶「..尤喜与诸英迈畅谈,穷其隐曲,以发其正智,於生死去就,多受其法施之益。即一阐提与自负奇才而不可一世者,见之无不心折」。在和尚及弟子们凛然正气的威仪和善恶因果的循循诱导下,尚藩乐善好施,在重修广州各大寺庵中有大功德焉。有一日,尚藩去雷峰寺拜见天然和尚,叩问本人祸福。和尚对其直言∶「平王具有佛性而无定力,『萧墙之祸』近在目前,遑论其他耶?」尚藩受一言警醒,自知之明,即行申报归老辽东。其子尚之信继续行凶作恶,不得善终。道独禅师订立了今後法脉辈份,道、函、今、古、传、心、法、默、契、相、应、达、本、宗..。天然和尚深明师尊本意,物色了十位法嗣(「十今」),担当弘化一方之重任,无令断绝,他们分别在广州海幢寺、番禺海云寺、鼎湖庆云寺、潮州开元寺、丹霞山别传寺、福州长庆寺、庐山归宗寺、栖贤寺、净成寺住持和发展法系徒众。到民国时期,住持寺庵的僧尼法名有部分与曹洞法脉相符。天然和尚预知时至。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所作《八月初五日示诸子》有句∶「床头休问菊花期」。果於八月二十七日圆寂於海云寺方丈室。示寂前书偈别众∶生也如是,死也如是,如是不是亦如是,是不是亦如是。星宿经天,霜风匝地,汝诸人到这里,大须仔细。七十八年老道翁,翻转面来,不知是我是你,信手拈来,犹较些子。可见高僧道德修养,体证真常,来去自由,解脱自在,果满功圆。后人赞曰∶三教同源等无异,惟兹灼人乃二视。儒门淡泊世交丧,誓向空王竖赤帜。诸见既灭觉照空,得无所得住圆位。一毛端霎现金身,大千抛掷同游戏。从上窠窟尽掀翻,瓦砾生光无剩义。目空今古道风孤,超濡世间扶正气。入坐道场四十秋,龙象蹴踏谁能企。南天佛国赖重兴,洞上宗纲终不坠。我无生灭随因缘,道树忽枯涅盘至。恒沙劫坏塔巍峨,如是如是亦如是。  

 

  参考资料∶《光孝寺志》、《天然(日+正)禅师塔志铭》、《天然年语》等。 

 

  注释∶  

  1、青原行思(六七一~七三八年),六祖弟子也,其後衍派云门、曹洞、法眼三宗;南岳怀让(六七七~七四四年)亦六祖弟子。其後衍派沩仰、临济二宗。有资料显示,在天然和尚到诃林住持的前前後後,光孝寺长时期由临济法脉弟子主法席。所以道独禅师偈语有「不须分」之告诫。  

 

  2、三玄--临济义玄(七八七~八六七年)接引学人,有三玄、三要、四料简等方法,量材施教。在这句诗中「三玄」代指临济宗。  

 

  3、五位君臣--洞山良价(八○七~八八三年)接引学人的五种简要分别。这句诗说的是曹洞宗弘法纲要。  

 

  4、秩宗--礼官、主郊庙之官。《书经·舜典》∶「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後世均称礼部为秩宗。陈子壮历官至礼部右侍郎,和尚是以「秩宗」称之。

 

  5、文苑连营--陈子壮,子升兄弟与同里黎遂球,陈邦彦等文士「以文章声气遥应复社(反清复明)。」和尚诗句「文苑连营」所指即此。  

 

  6、新亭泪--新亭,亭名。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南。西晋时,过江诸人每至春秋佳日饮宴於此。东晋元帝时(三一七~三二三年),丞相王导与客宴於新亭,周岂页在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於是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耶」。和尚诗意无异作王导之语也。 

 

  7、禾黍--西周亡後,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所见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  

 

  8、落落--孤独貌;秋社--古人在立秋後,设祭以酬土神。(唐)韩《王山樵人集·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句意说「明朝社稷已经没落了」。  

 

  9、亭亭--孤峻高洁的状态,此句是说∶「是严酷的政治现实催使我皈依佛门以保持孤峻高洁的状态」。  

 

  10、长休--官吏长期去职休假。七、八两句意为∶「从今以後,完全彻底献身於佛教事业,比陶渊明的归隐更清醒、坚定」。  

 

  11、明朝又被称作朱明,朱者,红也。此句又是身怀故国之痛的抒发。  

 

  12、今辩--字乐说(一六三八~一六九七年),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年)夏,立为天然和尚第六法嗣。  

 

  13、有妹--指和尚季妹,法名今再,字来机。

 

 

编辑:妙翊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