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福寿文化(药师佛)与当代社会论坛现场采访杨曾文教授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4-05-16
第二届福寿文化(药师佛)与当代社会论坛现场采访杨曾文教授


第二届福寿文化(药师佛)与当代社会论坛现场采访杨曾文教授

(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雨)     

 

    大菩文化记者:教授,您好,谢谢您接受我们大菩文化的采访,请您简单的谈一谈药师经通行译本及其当代意义好吗?

 

    杨曾文教授:好,这次烟台福山合卢寺举行这个药师佛信仰和当代社会,这是一个题目也是一个尝试,就是作为第一次药师佛的论坛之后第二次,咱们更加深入的问题,这个为什么要对药师佛的信仰呢,要进行研究,因为作为宗教来说,它有自己的使命,佛教是宗教的一个个重要组成部分,啊,中国五大宗教之一,它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在社会当中怎么发挥它的积极的作用,它必通过宗教的形式,不能离开宗教的信仰和宗教的教育,也离不开它的佛经,那么药师佛信仰在中国的佛、菩萨、信仰的体系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讲清楚,特别给一般的群众来讲,这药师佛 药师佛也是佛,跟其它的佛有什么差别,有什么经典啊,我们今天供养药师佛,信仰药师佛,对我们信徒来说,那么,他有什么意义啊,这个会议,我想的目的就是这个地方,因为药师佛的信仰它有根据的,佛教的任何一个信仰他都有经文的依据,没有依据,那不是重法,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来,它经过了一个民族化的过程,从印度传来作为外来的宗教变成中国的宗教这个组成部分,民族的佛教它有这么几个方面,实现民族化,重要的一个,第一步就是经典的中国话,原来的梵文经典翻译成汉文,这个大家好理解,第二个佛菩萨的信仰体系这个在印度跟中国是不一样的,在印度当中它历史发展当中原是佛教,然后发生分裂部分佛教然后产生大乘佛教,那么在印度本土,佛教消亡了,那么现在在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泰国的佛教中属于南传佛教,它的大藏经是巴利文,它基本保留了早期的原始佛教后部分佛教的情况,对中佛教的那个小乘佛教,当然不是贬义了,它是藏传、南传上座部佛教,它的佛菩萨信仰体系啊没有这个,它没有菩萨信仰,它的佛信仰就是很简单释迦牟尼佛,其他的就是罗汉,中国不仅有佛,而且其中有菩萨,而且佛不是一种佛是无数的,释迦牟尼佛只是其中的一个佛,一些经都是佛说的,都是以它的名义讲的,但是它讲的佛很多,那么这个药师佛呢,就是他讲的佛之一,这个三世佛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按空间来说的,东方,西方,还有中间,这个广大宗盛所在地,那么西方,阿弥陀佛,东方尼,药师佛,东方琉璃光如来,就是药师佛,中间释迦牟尼佛,这是按空间来说的,这叫横三世,还有竖三世,从时间上,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尼,燃灯佛,现在尼,释迦牟尼佛,未来尼,弥勒佛,这个佛菩萨信仰体系,就跟印度历史发展当中它是后期大成佛,在中国现在就是大药宗混合,融合了就成为中国的佛信仰体系,此外还有一个菩萨信仰体系,中国的一个菩萨与四大菩萨作代表,观音菩萨,大悲,是不是,文殊菩萨,大智,普贤菩萨,大愿,地藏菩萨,大行,悲智行愿,四大菩萨,还有别的菩萨,所以药师佛作为这个横三世的东方的佛,它有什么特色,按照佛教要求,规定它跟西方的阿弥陀佛它的愿望,它的本愿不一样,西方的阿弥陀佛是死后做善事,念佛的,往生极乐世界,药师如来,是十二大愿发的,十二大愿尼,希望现实一切的众生,得到幸福生活,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或是延年长寿,这是他的特色,那么这个经典什么时候翻译过来,我们现在在考察,东晋以后陆续的传如来,最后的经典,最后的定本应当是在南朝,宋的时候,有个慧简加以翻译,把这个经典就加到了东晋有一个大灌顶经当中了放到了第十二愿,大灌顶经的译者就是帛尸梨蜜多罗,这个最后现在可以考证那个,发展到十二卷那都是后来的事情,那是唐代以后加进去的,译者一个是南朝宋的慧简,这是最早的一个翻译本子,那么按照佛教的研究来说,同样的版本,有不同的译本,有益译本,后来有三个译本,一个是隋代的一个翻译本子,唐代有两个,唐玄奘,义净的,那么现在最流行的是唐玄奘的,就是唐三藏,这个西游记最高的三藏法师,玄奘翻译,最优全,这个经典是这样的,现在看来,我们如果要学药师法门,信仰药师佛,要得到正确理解你就读这个玄奘翻译的药师经,那么今天我们信奉,或者是弘扬药师法门有什么意义,因为合卢寺在中国来说,在烟台属于东方,那么在东方建药师佛像作为寺院当中的主题佛像,本尊作为这的特色,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事情,因为各地,佛教信仰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可以不同的显现中国佛教丰富的内容啊,也就满足广大信众的信仰要求,一个信众可以到东方西方去旅游也可以去参访佛教,这不是,参拜寺院,那么到烟台来我就着重参拜药师如来,药师佛,这不是很好嘛,那么现在反正中国有东字的地方,一般也是想建药师佛,比如湖北东方山,那个地方叫黄石啊,它准备建个大的药师佛像,浙江的仙游也准备建药师佛像,我看着是好事,中国这么大,信众要求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按照药师佛的信仰有什么多种意义,因为按照药师佛的内容来说,它十二大愿的,这个愿望是达到怎么保佑众生达到什么的好的一个状态,生活好啊,身体好把,不缺衣,不缺食啊,丰衣足食啊,风调雨顺啊,没有病啊,或者是延命啊,那么把这个怎么来看待,我觉得宗教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对佛菩萨的一种信仰,相信这种保佑,是现实的,能够实现的,这是一个方面,从信众来说,从群众来讲,不要把这个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幸福,全部寄托在佛的保佑上,要把它看作是一种启示,告诉你怎么办,一种方向,你自己努力,把这个佛的本愿对你思想提炼出来,你不能说,我不健康我就每天呆在哪,哎,你不管多忙你要锻炼,那么生活跟生活的建设你要投入现代化的建设当中来,为国家做出贡献,从此也就改善的自己的生活了,那么这个跟信仰不矛盾,佛教特别讲究就说要实现一切愿望,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来实现精进修学要精进,工作要踏实这个是佛教要求的,你比如说善的要求,十善,五戒,十善,菩萨之道都让人行善失恶,我觉得这方面,在现实当中一个可以更好的跟人相处,另外是你自己身心健康,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对社会有力,本身的建设加入了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建设这么有意义的工作,另外我觉得这个在今天这个有一个非常优容的中国梦,这个提法非常好,中华民族百年来受苦受难的,就因为不富强,济贫济弱啊,现在我们现在国家建设小康社会,准备实现民族的复兴,我们把民族复兴这么一个宏伟的事业比作一个美梦,佛教应当发挥作用,就是要实现人间佛教。实现积极进取的人间佛教,投身现代化建设,投身道德建设、文化建设。药寺佛信仰作为佛教一个重要内容,在今天是可以发挥积极意义的。法师可以把这个(药师佛) 通过自己的弘法,与当前社会的情况结合起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他们能够乐观的投入现实社会建设,改善自己的人生。

 

《《《福山合卢寺毗卢殿落成开 光庆典暨第二届福寿文化周 》》》

 

 

编辑:慧德 责任编辑:李蕴雨

第二届,福寿,文化,药师,当代,社会,论坛,采访,杨曾文,第二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