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代高僧

一代高僧--支道林法师

大菩文化 2010-12-22 09:12:25

      支道林(公元314-366年),又名支遁,晋代著名玄化般若学者。俗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人。梁《高僧传》卷目《晋剡沃州山支遁传》说他“幼有神理,聪明秀彻”。他“家世信佛,早悟非常之理。隐居余杭山,深思《道行》之品,委曲《慧印》之经”。由此可见支道林在青少年时代,即与众不同。他二十五岁出家,常与社会名流交游,备受赏识。他“每至讲肆,善标宗会,而章句或有所遗,时为守文者所陋”。其时谢安闻而善之,他说:“此乃九方堙之相马也,其玄黄,而取其骏逸”。

  支道林出家之后,先在吴建支山寺,后到剡(今浙江嵊县),路过会稽(今浙江绍兴)与王羲之相见。晚年到石城山建栖光寺。晋哀帝继位后,诏令其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住东安寺,讲《道行般若》,僧俗敬重,朝野悦服。三年后,他请求还东山,得到哀帝许可,并厚赐。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卒,世寿五十三岁。

  两晋时期,老、庄玄学盛行,佛教界许多僧人,如竺法雅、于法兰、于法开、于道邃等,亦深究老、庄之学,成为清谈家,而支道林则可算得上突出的代表人物。他对《庄子.道遥》篇有独到的见解。据说他在白马寺与刘系之等人谈到《庄子.道遥》篇,有人说“各适性以为逍遥”,支道林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夫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以为得者,彼亦道遥矣”(梁(高僧传》卷四八于是他作《道遥论》当时的群儒旧学,对他无不叹服。关于这件事,《世说新语.文学》有这样的记载,即“《庄子.道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将冯大常共语,因及《道遥》支卓然标理于(郭、向)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昧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王羲之听说支道林对《庄子.逍遥》篇有研究,初不相信。后来支道林路过会稽,王豢之去拜访,以试探的口气问支道林:“《逍遥》篇可得闻乎”?(同前书)支道林遂作数千言,阐述《道遥》新理。他的学识,使王羲之信服,流连忘返,甚至舍不得他离开会稽。

编辑:一休 责任编辑:李蕴雨
下载APP荧幕净土装进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