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高僧:文才法师
文才法师(1237-1352),字淳拙,山西临汾姚氏子。其父静妙居士,虔心向佛。文才年岁稍长,即请学佛,父母从其志,送他出家剃度。文才少年时至绛州福严和尚座下剃度,受具后读《证道歌》“幻化空身即法身”之句,欣然契悟,后谒福遇和尚于少林,获印可而传衣偈,为首座。不久,住龙门寺闭关三载,深入经藏。继则隐居于终南山,泰定元年(1324),受请入主少林寺,严奉戒律,率众虔心事佛,声誉蔼然。五年后,辞法席,退隐香严寺,诠释《楞严法界则》及《般若心经》、《沩山警策》等,复校正《四家语录》,锓梓以传。至正五年(1345),应请再次执掌少林寺法席,直至至正十二年(1352)圆寂。两度主法少林祖刹,贡献卓著。尤其是后一次为时八载,主持新建钟楼,修葺储粟之庄,重立《大元重建河南嵩山少林寺萧梁达摩大师碑》,后人称之“以繁达之资,卓绝之行,遗外势利而任道自居,大振祖庭之席,使普遇之灯,烬而再焰,亦可谓克绍直接之传矣。”法嗣有松庭子岩和日僧邵元等影响较大。
就在文才禅师两度执掌少林寺法席的前后,净肃禅师的高足菊庵法照与普就禅师的法嗣息庵义让相继执掌少林寺法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