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觉禅师又称真觉大师
玄觉禅师(665~713)唐代僧。温州永嘉(位于浙江)人,俗姓戴。字明道。号永嘉玄觉。
当时世人又称其为真觉大师,师法号又有作“元觉”,实师号为玄觉,之所以后世有称其为元觉乃因避清圣祖康熙皇帝之名讳(帝名玄烨)故称师为元觉以避开皇帝的名讳。
师八岁出家,博探三藏,尤通天台止观。后于温州龙兴寺侧岩下自构禅庵,独居研学,常修禅观。偶因左溪玄朗之激励,遂起游方之志,与东阳玄策共游方寻道。至韵阳时,谒曹溪惠能,与惠能相问答而得其印可,惠能留之一宿,翌日即归龙兴寺,时人称之‘一宿觉’。其后,学者辐凑,号真觉大师。玄朗赠书招之山栖,师覆书辞退。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一说开元二年,或先天元年)趺坐入寂,世寿四十九。敕谥‘无相’。著有证道歌一首、禅宗悟修圆旨一卷、永嘉集十卷(庆州刺史魏靖辑)。弟子惠操、惠特、等慈、玄寂等,皆为世所推重。
他少年时出家,先学天台止观法,在行、住、坐、卧中,常冥想静观。后受左溪朗禅师指点,前往韶州曹溪参拜六祖慧能。
玄觉初见慧能时,绕着慧能走了三圈,振振锡杖,然后双手合掌而立。
六祖慧能说道:“凡佛教的僧侣,应具有三千威仪,八万种戒行。大德(即有大德的行者)从何方而来,竟如此傲慢无礼。”
玄觉说道:“生命只在呼吸之间,万物变化迅速。我顾不了这么多。”
六祖问道:“既然担心生死时速,为什么不证取不生不死的大道呢?那是否完全没有迅速?”
玄觉答道:“道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当然就没有迅速可言。”
六祖赞叹道:“此言极是!”
当时众门人听了无不愕然。玄觉于是恭敬地参拜六祖,迅速告辞。
六祖却说道:“回去太快了!”
玄觉反问道:“我自己还没有动,怎么说太快呢?”
六祖又问道:“谁知你自己没有动?”
玄觉答道:“大师自己心生分别。”
六祖说道:“你深得无生之意。”
玄觉问道:“既然是无生,哪里还有什么意呢?”
六祖不答而问道:“如果无生没有意,谁又能分别它呢?”
玄觉答道:“分别本身也无意。”
六祖赞叹道:“妙哉!妙哉!少留一宿,明日再走吧。”
玄觉就住了一晚上。从此,世人称玄觉禅师为“一宿觉”者。
这里所谓的“无生”即是“有生”,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超越生死,无生无死。玄觉禅师了悟顿教思想,直截本源自性,当然就没有什么快慢和动静之分,有分别意识则不可能了悟妙意,达到绝对正定,智慧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