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代高僧

一代高僧:善无畏长老

大菩文化 2013-11-15 13:35:58

  
唐代高僧 善无畏

 

    唐代高僧, 善无畏(637-735),中印摩揭陀国人。他的先祖出身刹帝利,因为国家有难逃到乌荼,做了国王,传承到他,十三岁就依父亲佛手王的遗命即位。兄弟们不服,起兵相争,他在平乱之后,把王位让给兄长,决意出家。他先在南印海滨遇得殊胜招提,修习法华三昧。其后,由水路搭乘商船,游历中印诸国,密修禅观。又到摩揭陀,拜访国王,王妃是他的姐姐,国王和王妃了解到善无畏舍王位出家的经过,大加敬重,善无畏因此名声远播。

 

    善无畏曾把自己携带的传国宝珠施给那烂陀寺,装饰在大佛像的额端上。后来归依寺内以禅、密著名的长老达磨鞠多,研习密教,受到鞠多的赏识,将总持瑜伽三密及诸印契完全传授给他,得了灌顶,号为三藏。他又周行各地,遍礼圣迹,方便教化。八十岁左右,依师教导携带梵本,东行弘法,经过北印迦湿弥罗、乌苌等国,到了素叶城,应突厥可汗之请,讲《毗卢遮那经》,然后再前进,通过天山北路,到达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宝应)。因为他的声誉早已传至汉地,唐睿宗特派西僧若那和将军史宪,远出玉门关迎接。他于玄宗开元四年(716)到达长安,被礼为国师。先住兴福寺南塔院,后迁西明寺;玄宗并严饰内廷道场,尊为教主。开元五年(717),开始在西明寺菩提院译出《虚空藏菩萨求闻持法》一卷。开元十二年(724),他随玄宗到洛阳,于开元十三、十四年间,在奉先寺译出《大毗卢遮那神变加持经》等三种。开元二十年(732),他曾请求还归印度,优诏慰留。二十三年(735)得病,十一月卒于洛阳大圣善寺,年九十有九。开元二十八年(740)葬于龙门西山广化寺。肃宗乾元元年(758),于塔院侧建碑。

 

    善无畏致力于翻译密宗经典,建立灌顶道场,推动了我国密宗真正成熟。与后来的金刚智、不空,并称为“开元三大士”。

 

 

编辑:妙童 责任编辑:李蕴雨
下载APP荧幕净土装进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