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代高僧

一代高僧:昙曜法师

大菩文化 2013-12-19 17:33:33


一代高僧:昙曜法师

 

    释昙曜(约5世纪),不知何许人也。他是开凿云冈石窟的倡导者。少年出家,生卒年月不详。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一《魏北台石窟寺恒安沙门释昙曜传》说他“摄行坚贞,风鉴闲约”。他原来住在中山(今河北省定县),魏文成帝拓跋浚复兴佛教的第二年(公元453年),他奉诏移居乎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当时北魏的首都)。

 

    先是魏太武帝拓跋焘,原信佛教,后听司徒崔皓的谗言,改信道教,开始灭佛,使佛教遭受巨大损失。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法难。其子继位之后,复兴佛教。关于此次法难,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一有如下记载:“先太武皇帝太平真君七竿(公元446年),司徒崔皓,邪佞谀词,令帝崇重道士寇谦之,拜为天师,珍敬老氏,虔刘释种,焚毁寺塔,至庚寅年(公元450年)太武帝感致疠疾,方始开悟,兼有白足禅师来相启发。帝既心悔,诛夷崔氏,......至壬辰年(公元452年),太武云崩,子文成立,即起塔寺,搜访经典。毁法七载,三宝还兴”。昙曜就是“三宝还兴”的第二年到达平城(大同)的。据说他到平城时,值魏文戍帝出游,相见于路。成帝的马向前衔住昙曜的衣服,当时的人们认为“马识善人”,因此帝与后向昙曜“奉以师礼”。昙曜到达平城之后,即任沙门统。所谓沙门统,就是管理全国出家人的最高僧官。

 

    昙曜担任沙门统之后,即向文成帝建议开凿石窟。《魏书.释老志》云:“沙门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岩壁,开凿五所,镑建佛像各一,高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时”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二《县嘿传》亦有比较详细的记赣,他说:螺去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州(亦作武周)山谷北面石岩,就而镑之,建立佛寺,名日炙岩。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镑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栉比相连三十余里。东头僧寺,恒共千人气由此可见其开凿工程之浩大。

 

    石窟凿成后约四五十年,郦道元作《水经注》有云:“韶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抵洹舍,并诸窟石矿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灵岩,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这里不仅记载了开凿的石窟寺和巨大的佛,而且描写了当地景色的优美。

 

    武州山的石窟寺,就是现在的云冈石窟。不过由于山石松软和年代久远,巨大的可容千人以上的石窟,似已木复存在。这样宏大规模的工程,都是在北魏迁都洛由以前的四十余年问完成的。

 

    在过去的一千四五百年中,宏伟的云冈石窟经过了风风雨雨,既有自然剥蚀和崩塌,也有人为的有意破坏。现在的情况是:仅存的石窟群,其中主要的编为二十一号,分东、中、西三组,东组四个窟,中组九个窟,西组八个窟。此外,还有许多次要的窟和佛龛,未编号。在二十一个主要洞窟中,有昙曜早期开凿的五个窟,呈平面椭圆型,规模宏大,但无后室。窟内造像,身躯高大。另外有一些石窟是长方型,平面,有后室,中央为大佛或菩萨像,四壁和拱门及窟顶,刻有许多佛像、佛龛、飞天和佛陀的本生故事。其余的一些石窟,皆以雕刻的石塔为主,称为塔洞。

 

    云冈石窟的开凿,略晚于敦煌,是我国五大石窟群之一。其中雕塑艺术,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和智慧。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品。我们看到这些珍贵的艺术珍品,就自然而然地回想起昙曜倡导开凿石窟的功绩。由于他的倡导,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规模极其宏伟的云冈石窟群。

 

    据有关史料记载。昙曜还翻译有《付法藏因缘传》和《净土经》,待别是前者,在中国佛教禅宗史上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禅宗,是中国佛教一个待有的宗派。宋代的契嵩为了给掸门定祖,就昙曜所译《付法藏因缘传》为主,上接释迦牟尼的弟子摩诃迦叶,下接印度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千百年未,成为定论。由此可见这部书在掸宗史上该是多么重要!如果没有这部书,禅宗就会被认为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契嵩想为祥门定祖,那也是不可能的。

 

编辑:妙然 责任编辑:李蕴雨
下载APP荧幕净土装进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