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代高僧

一代高僧:昌臻法师

大菩文化 2013-12-20 10:27:12


一代高僧:昌臻法师

 

    昌臻法师(1917-2009),四川乐至县报国寺前住持,成都市人,俗姓张,号妙首。出生于佛教家庭、医学世家。大学毕业,上世纪四十年代以优异成绩考上民国文官,1946 -1949年任四川省西充县县长,1950年后任四川林学院教师。早年追随圣钦老和尚参禅,后皈依普钦上师学密。读《印光大师文钞》,自觉契机,遂专修净土。八十年代,参加编修《四川省佛教志》,任教于文殊院空林佛学院,撰写佛学论文,致力弘法。1992年依离欲上人剃度出家,任乐至报国寺住持,兼四川省佛学院教务长、四川尼众佛学院教师,昌臻老法师于2009年12月26日早8点舍报圆寂。

 

    贡献

 

    昌臻法师继承离欲上人的遗志,以持戒修行、弘法利生为宗旨,专修专弘净土宗,主办净宗弘法人员培训班,培养净宗弘法人才。定期举办念佛七,主编刊物《蜀中净土》,常应邀赴各地弘法。

 

    昌臻法师出家奇缘

 

    1992年春节前夕,四川乐至报国寺方丈——离欲上人——叫寺内长住居士李仁杰用红纸  写了三个大字:“方丈寮”,并贴在客堂左边一间屋的大门上。李居士以为上人要迁新居,笑呵呵地问:“师父,你哪天搬过来住?”“我不过来,是新方丈住的。”“是哪一个?”上人神秘地一笑:“你以后就晓得了”。

 

    2009年4月16日上午,离欲上人口述,居士李仁杰记录,要向成都文殊院发送加急电报:

 

    “成都文殊院省佛协志编室妙澄首:我已病危,有寺庙经济重大事情商计,希你与冯学成速来。乐至报国寺离欲电。2009年4月16日。”上午10点钟,电报发出。下午,上人到修建殿宇的工地上进行现场指挥,他目光炯迥,神清气爽,无丝毫病兆。可是电报发出后,乐至县城的居士则紧张万分,一大群人找了汽车,直奔报国寺。晚上9时,车到报国寺,大家进入上人寮房,见上人安详如常,于是纷纷顶礼。然后上人说:“你们都到了,妙澄首也该来了。”接着,又庄严地讲了几件事,其中一条就是报国寺未来接班人的事。

 

    他讲道:“寺庙的接班人妙澄首,他现在文殊院,是1949年前的大学生,当过考起的县长,他就是这个庙的接班人,法名叫昌臻,立刻披剃……”晚上睡觉前,上人叫居士潘近仁再拟一个电报给妙澄首、冯学成。“明天拟吧!”上人急急地说:“不行,不行,现在就快写!”潘执笔拟电报:“成都文殊院转妙澄首居士与冯学成速来寺。离欲。”

 

    这一切都表明上人一直是神志清醒,心不颠倒。上人与昌戒各盖一床棉被睡了。昌戒睡在里边,闻着满屋的异香。夜里12点,上人要喝水,昌戒兑的是葡萄糖水,上人喝了一口。睡了一阵,上人问:“几点钟了?”昌戒答:“三点半了。”又睡了一阵,上人问:“几点钟了?”昌戒答:“快到四点半了。”上人说:“差不多了。不忙,我还要去解个手。”起床解了小便,要喝水,昌戒端了一小瓷盅的水来,说:“冷的,喝不得。”他说:“喝得!”喝了一半,留下一半,把瓷盅交给昌戒。不妙!上人的喉咙里发出痰鸣声。昌戒慌了,一边扶着上人,一边高喊:“潘老师,快来!”潘老师进屋一看,说:“快去请邓医生来!”邓岂云立刻跑来,按太阳穴,摸了脉,摇头表示:“已经走了!”

 

    这时,上人脸色与平时一样,红润而有光泽,栩栩如生,身子稳稳当当地坐在床边,双手放在膝盖上,也与平时一样,无人扶助,一直坐了两天两夜。一生一世心里只有众生,慈悲济世,普度有缘的高僧,就这样,随着异香,平静自在地走了。

 

    潘近仁把发给妙澄首的电报改为:“离师凌晨圆寂,速来!”叫昌顺火速送去县上发出。妙澄首快来呀!在这最最关键的时刻,你在哪里?此时,妙澄首在飞驰的汽车上!原来,4月16日下午,妙澄首才得到加急电报,看后大惊失色。

 

    心想:自己怎么能够当上人的接班人呢?但是,如不愿意,又怕对不起他老人家。离欲上人曾于一年前致信妙澄首:“我观察你颇具慧根,应该来接替临济宗四十二代的传承。”17日下午3点钟,妙澄首走进师父的寮房,心情非常沉痛,立即跪在恩师面前,顶礼参拜。

 

    乐至县的许多居士,这才第一次见到师父昨夜多次提到的妙澄首——细细一看:

 

    呀!这脸型,这头顶,这风格,多像自己的师父啊!只是身上穿的是蓝色卡其中山服,整整齐齐,颈项下面的扣子也是扣上的,确实是一位品德高尚,修养有素,学识渊博,注重仪表的有德之士。如果一披剃,穿上僧衣,搭上袈裟,更像我们师父了!大家对师父盼望已久的接班人,都投去尊敬的目光,报以莫大的希望。下午4点过,立刻为离欲上人任命的接班人披剃落发,立刻为新任的报国寺住持昌臻法师穿上法衣,搭上袈裟。

 

    出家为僧,当即就担任一座颇具盛名的寺院的住持,这在我国佛教史上可算是罕见的一页!

 

    这时的昌臻法师决心以有生之年,以恩师为榜样,把自己全部身心奉献给佛教事业.

 

 

编辑:妙然 责任编辑:李蕴雨
下载APP荧幕净土装进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