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代高僧

一代高僧弘一大师的断食日记及出家因缘

大菩文化 2015-02-28 16:12:24


 弘一(1880—1942) 俗名李叔同 号息霜 

 

    他自幼聪明过人,国学根底深厚。他的诗词、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先风行天津文坛,又左右上海南社。他在音乐、戏剧方面造诣甚深。早年就学南洋公学,又留学日本学习油画,在东京创办戏剧团体“春柳社”,曾在《茶花女》一剧中担纲主演。

 

    回国后,先在天津教西画,后到上海接任《太平洋报》编辑,组织“文美会”,刨办“文美杂志”。

 

    1912年7月,他受聘于浙江第一师范,任音乐、美术教师,培养出丰子恺、刘质平等艺术大家。

 

    1916年,他利用假期去大慈山虎跑寺断食二十一天,经验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李叔同本是挥金如土的风流公子,早年出入雅士、名妓之间。

 

    在虎跑寺断食之后,他的整个气质发生变化,前后判若两人,并于1918年毅然出家,削发为僧。

 

    出家之后,他食粗茶淡饭,披补丁袈裟,严守戒律,创办了“南山律学院”,培养出大批人才。

 

    1942年十月十三日,弘一大师取吉祥卧式,安然圆寂。

 

    李叔同在浙江师范主教音乐、西画,已经五年了。校园里,到处可以听到他自己创作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首歌唱遍了大江上下,长城内外。(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传唱……)

 

    1916年的阳历年假开始之后,李叔同断然做出决定,到大慈山虎跑寺断食二十一天。陪他去的,是校工闻玉。

 

    断食期间,他体验到了从未体验过的身心轻快、心灵无碍,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感悟。

 

    回到学校之后,他继续教书育人,但在内心深处,他却一步一步地接近净土。

 

    十多个月后,他最终于1918年7月剃度出家,法号弘一。

 

    他后来写的文章中回忆道:

 

    “民国五年(1916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

 

    “因为我那时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至于断食的地点,须先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当时,我就和西泠印社的叶品三君来商量,结果,他说在西湖附近的虎跑寺可作为断食的地点。”

 

    他在实践断食的过程中,写下了断食日记,详细记载下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编辑:妙菲 责任编辑:李蕴雨
下载APP荧幕净土装进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