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录NO.10 | 贾俐:佛经翻译者——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力量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9-11-10

贾俐.jpg


文明交流离不开翻译,文明的提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而佛教经典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同时涉及到佛教义理的深层次理解。


在佛教英语交流基地于珠海普陀寺举办的2019佛教英语培训活动中,贾俐女士接受了大菩文化记者的专访邀请,与我们分享了中国佛教“走出去”进程中,佛教翻译工作者们担当着怎样的角色?他们又将如何帮助中国佛教更好地走向世界?跟随大菩文化一起了解佛教翻译者们的世界。


贾俐,副译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


Q:您怎么看待佛经翻译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作用?

A:佛经翻译在中国翻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由于中国最早的翻译实践起源于此。可以说,佛教翻译已经渗入了中国文化中,例如语言、文学、哲学和其他等各个方面,影响巨大。


当翻译活动具备一定规模且保有持续性时,就必然具有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佛教翻译正是如此。例如佛教的“圆融”思想就促进和完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次高峰,给中国的文化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


Q:佛教经典一般晦涩难懂,翻译成大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形式是不是更好一些?

A:佛教有自己的高深内涵,自己的佛教传统,不能为了迎合社会大众就脱离了原本的味道。


Q:一个好的佛教翻译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A:首先要尊重原文,这是翻译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但不能墨守成规,必要时还要有细微的补充和删减,才能恰当地用表达原文的意思。


其次,佛教翻译者要有一定的佛学造诣。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才能真正的传达


出佛经的要义。佛教翻译工作者要使自己在理解原文或原话的基础之上,准确的传达信息,语言要简洁,含义要深刻。希望此次英语培训班能够在佛学和语言上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提升。


1.gif


Q:从您翻译的专业角度来看,培训班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

A:在培训形式上培训班应创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活动形式,尊重佛教信仰,坚持以僧为本,从学僧的思想实际和精神需求出发,真正培养出在走向世界时,说得出、看得懂、读得通的国际化青年僧才。


Q:结合您的经验来看,代表佛教走出去的青年僧才应具备哪些特质?

A:首先是博学。青年僧才不能只了解佛学,应该涉猎广泛,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有所了解,甚至对其他宗教也应有所研究。简单来说,不能成为一个佛学研究的书呆子。


其次是睿智。走出中国的青年僧才,要有自己的思想。除了基础的佛学知识,还要学僧与不同信仰的人交流沟通,尽量让他们接纳自己。


Q:为什么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依旧保持着勃勃生机?

A:佛教传入我国2000多年,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个中国人从小接触到的东西里都充满佛教元素,比如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是水乳交融的,所以当今佛教依旧保持着勃勃生机。(图:卢鹏宇 李金洋 文:施琪)



编辑:贺雪垠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