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录NO.6 | 王邦维教授:佛经翻译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环节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9-10-06

王邦维.jpg


在2019佛教英语培训班上,王邦维教授以自己的一篇论文为例,带领学员梳理中印两国的历史渊源及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期间,王邦维教授接受大菩文化专访,讲述当代佛教经书翻译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实践性。


王邦维,北京大学东语系梵语专业博士毕业,现任北京大学东语系、东方学系、外国语学院、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Q:去年您也参加了英语培训班,今年再次参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佛教英语培训班,只能说是一个初步的尝试。真正要完成这个任务,路还很长,当然也不能指望一次两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这个努力是好的,方向是对的,和中国当前的发展是同步的。中国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位也逐步凸显,在综合国力强大的基础上做这个事,是很好的。


Q:您觉得佛经翻译对佛教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A:佛经翻译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化中一个重要环节。佛教经典,是以印度语或者西域某种语言记载,传至中国时,是中国文化高度发达的状态。中国人为了理解佛教,支持信仰,从而将佛教经典翻译成中文。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对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起推动作用。


另外,当前国人使用的很多词汇都是从翻译的佛经中诞生的,这大大丰富了中国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印度文化也影响着中国文化。


比如说反切,语音的平和,之前国人是不了解的。而通过翻译,才知道一个语音是可以有两个部分拼合在一起,这帮助我们去注音,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研究语言学,这都是佛经翻译的影响。


1.gif


Q:一名优秀的佛经翻译者,您觉得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A:首先是要懂英语,而且是能让读者读懂的英语表达方式。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汉语佛经的理解。要理解汉译佛经的本来意义,再将它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更多的是专业知识的问题。两方面都需要提高,后者难度更大。


Q:具备以上素养后,怎样翻译经书才能够更好地被大众接受?

A:经书翻译出来,是希望读者能够理解,最好是受到欢迎。我觉得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如说问卷调查,或者召集大家坐在一起收集意见,了解译好的经书大众是否接受以及大众的理解程度,以此来帮助佛经翻译者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佛经翻译,不是说要把汉语佛经变成外语佛经,还要把古代译本中所传递的信息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在国内语言不存在问题,但与1000多年前相比,社会环境、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想,任何一个宗教都要随着历史去发展,和时代发展同步。


Q:您觉得能够代表中国佛教走出去的年轻僧才又要具备哪些特质?

A:中国的立场、世界的眼光、较好的外语、群众的需要和贴近社会。


2.gif


Q:中国佛教“走出去”,您觉得需要去适应国外环境吗?

A:将中国佛教介绍给一个此前从未接触或者了解很少的群体,是需要好好动脑筋的。让佛教适应当地,不仅是语言问题,还有表达习惯,最重要的是了解当地人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将当地民众关心的问题与想要弘扬的佛法相结合,这个需要法师们的努力。


Q:在您看来,中国佛教中的哪些内容是能在“走出去”过程中大力弘扬的?

A:中国佛教的大背景是大乘佛教,弘法利生,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都是中国佛教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佛教走出去中应当重点弘扬的内容。(图:卢鹏宇 李金洋 文:妙清)



编辑:贺雪垠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