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录NO.1 | 法光法师:今天的中国佛教徒要有使命感,不忘初心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9-10-01

法光.jpg


法光法师从事海外教学多年,对接触过的每一批中国留学僧都关怀备至。心系中国僧子、关心中国佛教事业发展的他在接受大菩文化专访时,高度关注中国佛教“走出去”,并呼吁广大海外留学僧,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法光法师,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香港佛法中心主席、斯里兰卡佛学研究中心期刊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主编,从事佛教研究与教育30余年,了解世界佛教历史,精通梵文、巴利文、英文,能熟练阅读藏、日、法等文字的佛学资料,对我国佛典翻译工作作出很大贡献。


Q:参与本次英语培训班,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最大感受吧。

A:培训班很好,我很支持。但培训肯定不能够在一个星期、十天、乃至一个月就完成,我们要继续下去。除此之外,经典的原本语言,梵文、巴利文、藏文,特别是梵文,要开设这样的课程。在明生法师的领导下,已经有英语课程,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Q:您在海外教学多年,中国留学僧给您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A:20多年前,我在斯里兰卡克兰尼亚大学教书时接触到第一批中国留学僧,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除了课堂,他们还常到我的寺院去。他们优秀真诚,如今都有很大成就,我很欣慰。凡是中国来的留学僧都跟我关系密切。他们的学习、论文纲要要通过,我肯定参与,尽力帮助。因为中国是我的祖国,他们是自己人。


1.gif


Q:您觉得能够代表中国佛教走出去的留学僧,要具备哪些特质?

A:我觉得现在到海外的中国留学僧,一定要有使命感,勿忘初心。这个使命是求学得到成就后为中国佛教服务,将中国传统发扬光大,把中国佛教传统光辉的伟大部分传播到国外去。


我要特别强调,玄奘大师所留下翻译是不得了的,还有他训练出来的一班弟子,窥基、法宝、普光等,每个都成才并做出很大贡献。因为他们的发心与使命感,现在能够成为中国佛教宝藏的一部分。所以,我希望中国留学僧,把这个精神传承下来,要有同样的使命感。


Q:我们说中国佛教正在“走出去”,您觉得已经到哪一步了?

A:在我看来,中国佛教走出去已经轻微起步了。当代学僧这个使命感,我看到是有的。像明生法师开设这种培训班非常有意义。但路途很长,谈到培训,那肯定是普遍性去培训僧才。所以我建议,除了要保留传统的佛教研读之外,一定要加强英文课程。比方说佛学院里面,要加上一些英语培训。


台湾有英语国际班,他们在整个佛学院中挑选一些愿意学、有能力、有条件的,成立一个特别班。他们不是一两个星期学习,而是引进海外老师进来长期教学,他们的方向是对的并且得到成果了。


培训几个英文人才,应付一些国际论坛是不够的,要能够代表中国佛教去弘法,去教学,或者是去学习读书,这才是有实际意义的。当时太虚大师也有这种宏愿,他要整顿僧俗教育制度,他把很多弟子派去外国学习语言,而且都是长期留学。赵朴初居士也体会到这点,希望他们学习外国的语言以及佛法,来充实自己祖国的佛教文化。


Q:中国佛教“走出去”,势必会与当地宗教文化相互碰撞,这两者的关系要怎么平衡?

A:坚持底线。我们需要向西方学习很多东西,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年轻的出家人到外国去不能忘记初心。


我觉得今天把使命讲出来、讲清楚,这种觉醒一定要呼唤出来。我们现在谈佛教,一个寺院,一个佛教组织,怎么样算是成功?重整今天的佛教,需要组织,需要效率,需要网络技巧等等。但是底线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一定要把握住,不能够盲从西方。


2.gif


Q:除了上面说到的关系平衡,中国佛教“走出去”还面临哪些困难?

A:我昨天晚上给这里的学生上课时,强调了一个点,佛经最初的翻译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佛教徒做的,而是西方的学者,特别是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我们应该感到惭愧。


中国留学僧要有使命感,应该挑起这个责任。别人为什么能成功?第一,他们有客观的治学方法。中国的佛法当然伟大,但是同时要知道,走不出去是因为没有西方的治学方法。


怎样治学、怎样求证与研究,是我们最大的困难。当然高兴的是现在中国的年轻学者,到海外去求学然后回来,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另外,中国学僧普遍不具备语言条件。玄奘大师在古代成功是因为他精通梵文、印度文,不需要通过翻译,就能直接地深入经藏。所以他翻出来的东西,既宝贵又正确。


现在一些西方学者,把梵文经典翻译成西方语言,都必须要参考玄奘大师的翻译。今天的学僧,应该要学语言,特别是梵文,因为中国传统佛经是从梵文得来。


玄奘大师有研究佛理的方法,能够吸收海外的佛学成就,有客观的治学方法,有语言工具。他还精通梵文,精通教理。


举个例子,有位比利时的天主教神父,是全世界第一位把《俱舍论》翻译成法文的人。他翻译时没有原文,只有藏文译本,以及真谛法师的汉译,还有是玄奘大师翻译的。这位佛学泰斗的翻译底本是玄奘大师的。所以你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语言能力就是我们走出去的难题。


访谈最后,法光法师语重心长地再次强调:今天中国的佛教,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现代化,乃至中国化。但是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不要盲从西方的价值观念,我们要有我们的底线,建设和发展也不能脱离中国传统,印度传统,要将整个佛教归纳起来,同时,发扬传统,超越传统。(图:卢鹏宇 李金洋 文:妙清)



编辑:贺雪垠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