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录NO.7 | 振冠法师:僧人的形象是中国佛教的符号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9-10-07

3.jpg


振冠法师是美军历史上第一位汉传佛教宗教师。身为美国汉传佛教国际文教中心执行秘书长的他常年在美弘法,深入社会组织,为大众服务。2019佛教英语培训班上,记者从他的视角了解到,中国僧人在国外的具体形象,以及汉传佛教在外弘扬的新方式。


Q:请您分享一下当初的留学经历。

A:2005年,我在中国佛学院毕业之后,美国洛杉矶延寿寺邀请我过去弘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在那边也开始读书,包括接受英文的学习。最早在夏威夷大学读英文,也在哲学院拿了一门课。


大概在2009年初,西来大学开始设置“佛教宗教师”专业。这个时候,我就转学到西来大学,读完佛教宗教师专业,并且做了佛教宗教师的工作。大概在2014年秋季,我觉得可能要在这个专业上再加强。所以,我就决定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工作专业。这个专业在我原有基础上,让我更明白宗教师的社会服务倾向。这就是我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一个经历。


Q:在您留学经历当中,生活学习上有没有遇见过困难?他们当地人是怎么看待我们汉传佛教的?

A:困难一直都有。不单单是以前,当时最大的困难,我觉得还是第一年、第二年的时候,因为它是一个文化的转化。我们在中国长大、学习,在这个环境里熟悉了,到美国之后突然发现,整个环境变化了,生活习惯也变化了,包括语言的交流方式的变化,思维的转化。所以,第一年、第二年困难非常多。


在第三年慢慢感觉到融入进这个社会后,这些困难变成一种增上缘。所谓的增上缘,意思是你不断地成长的过程。这些困难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环境的认识,对不同文化之间对比的认识。

 

Q:当地信众对我们汉传佛教过去弘扬佛法有什么看法吗?

A:首先,我们要知道,根据2010年格林玛瑞传教之家(The Glenmary Home Missioners)的数据报告,美国有48.8%(1.5亿人)的人口有宗教信仰。他们一出生,要么是基督教徒、要么是天主教徒、要么是广义基督教徒等,都有信仰。基于这样的信仰,他们对宗教人士非常有好感。他们在教堂,经常会碰到牧师神父。牧师神父在他们的社会作用很大,包括对他们家庭的辅导,对社区的民众生活的影响都很大。


反过来,我们作为出家人这种身份,他们一看到我们穿大褂,觉得我们有点像天主教的神父,就很恭敬。比如出门坐飞机,在机场里面,有人会过来跟我合掌,即使我们互相并不认识。所以在美国,民众对出家人的感观还是非常好的。


1.gif


Q:那您觉得代表中国佛教走出去的当代青年僧才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简单用五个词概括一下。为什么是这些特质?

A:结合个人多年的感觉,我觉得是“谦恭礼让仁”这五点。虽然是儒家文化,但我们作为中国人,实际上一直有这根性在里面。这五点对于出家人很重要。


谦、恭、礼、让、仁,也有很多佛教的意义在里面。恭敬会覆盖两方面,首先是恭敬、尊敬你自己,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尊敬对方,就是彼此的一种恭敬,这个很重要。人总是不同的,但是文化的之间的恭敬、尊敬可以消除隔阂,并更好地增进理解。


谈到“礼”这一块,美国人实际上非常有礼貌。因为宗教人士在美国代表的是一种道德伦理、社会良心的表现,这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是精神层次的表现,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仁”这一块,我觉得可以代表佛教的慈悲和利他两块。首先你要慈悲他人和自己。有“仁”之后,你会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个就涉及到佛教的戒律。所以,我觉得这五点是汉传僧人走出国外很重要的特质。


Q:结合您在美国的实际,在中国佛教对外推广过程中,是不是应该针对国际情况有所变通地适应当地文化环境?

A:你到国外去的话,一定是要适合那边的环境,特别是汉传佛教走出去。首先形式上要改变。我们僧人保持形象很重要,这个是代表了一种文化。我在美国这么多年,穿着大褂到处走,这个形象很重要。


但是在硬件方面,比如说盖道场不可以盖宫殿式的。目前来看,在美国汉传佛教的宫殿式道场还是有的,东岸跟西岸都盖了蛮大的。但是已经快30年了,道场并没有融入本地社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文化差异。当把庙盖成宫殿式的时候,已经定位了自己,就是表达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中国文化,跟美国本地的文化是没有关系的。


说到改变这一块,在硬体上,可能要接受西方目前的一些宗教发展状况的道场的设备,包括民众的需求。但在软体上,一定要保持传统,保持汉传佛教僧人的传统。


这几天,我在普陀寺参加禅坐,感触比较大,包括广义法师讲法的方式也非常传统。禅堂规矩非常好。我觉得如果中国佛教要走出去,首先硬体应该改变。但是,禅宗的这一套应该原封不动地把它先做出来。本地的变化是本地的事情,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精髓不变。以后这个变化是另外一个过程。这个就是我个人这么多年对汉传佛教走出去的一些看法。


2.gif


Q:我们汉传佛教有没有特别吸引当地人的特色?

A:汉传佛教吸引美国本地人的特色跟优点,不单单是汉传佛教本身,应该是中国文化的本身。


严格来讲,汉传佛教比较吸引本地人的是菩萨道的精神,就是入世的佛教或者叫“人间佛教”,他是服务社会的。因为汉传佛教,无论是从禅宗的模式,出家人的生活方式、言行举止,跟他们本地的交流,实际上体现的完全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交流。所以,未来吸引本地人的应该是佛教的精神。


Q:社会工作在国内也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佛教是不能够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或是帮助?

A:最近,圣地亚哥大学专门研究佛教的慈悲教义对医疗系统、医护人员的影响和对服务的影响。目前有些结果显示,社会服务行业这一块,医疗服务人员,包括护士。他们经常看到人生苦的一面,包括患者跟医生的关系,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佛教的教义对中国社会服务这一块,将来会有很大的影响。


佛教的特性不同于其他宗教,不排外。“一切善法皆是佛法”,只要是一切善的,一切有利于社会人心的,都称为佛法。所以,我觉得佛教将来应该会成立专门的训练机构,对医护人员、社工人员,从慈悲心、佛法、自利利他的角度来训练他们,未来对社会人性有很大的裨益。


Q:您对这两天英语培训班有什么感受以及他的意义是什么?

A:这个英语培训班,我从一开始每堂课都参加了,包括早殿跟过堂。我觉得这个培训班办得很好。


首先,他把这些有双语能力的人才结合在一起,地点选在庙里,寺院给参与者传达这样一种感觉:我在宗教场所里,目的是为了培训、传承宗教文化和传统文化。


另外,除了在提供佛学方面,寺院还提供不同的视角,请不同的专家学者包括净因法师、源流法师、惟善法师讲专业的课程,对来受培训的人非常有用。


另外一方面,这里把过堂、禅修,把教礼跟生活、行政结合得非常好。我也观察到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信念都是很好的。我觉得培训班应该进行下去,未来肯定可以培育一批双语人才。


不要小看英语培训班,因为目前来看,世界上两大语言,就是英文和中文。英文是比较国际通用的语言,中文用的人口很多,包括我国十四亿人口,还包括早期移民到海外的人,都基本保留了中文,所以它的用途很广。中国目前在稳稳地发展,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培育了很多人才。(文/妙甜 图/邓彬 编辑/妙月)



编辑:王颖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