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录NO.28丨李利安:从内心观照,走出深陷的泥潭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0-06-16


大菩文化对话录栏目系列访谈


“疫情下的对话与思考”


本期我们采访了西北大学教授李利安。他从缘起的角度观照疫情实相,反思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在他看来,在灵性的挖掘与呵护中,实现生命的自觉和灵魂的安顿,才有望超越世俗欲望的牢笼。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史无前例的瘟疫降临人间。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几乎没有哪个人能够避开疫情带来的冲击。由疫情引发的舆情更让人经受着立体性的冲击,心情的激荡在断断续续中,又显得那样的绵绵密密。

 

瘟疫如夜叉,避之唯恐不及

 

瘟疫就像一群夜叉鬼一样,暗藏着人类至今根本无法知晓的神秘武器,逢人便杀,毫不留情,人间的什么武器都难以应对,人类陷入与夜叉鬼神的一场恶战之中。在这场恶战中,人类的主要办法只能是躲藏。

 

交战双方的这种力量对比,便决定了我的作战方略,也牵制着我的作战过程。说起来玄乎,现实中其实也就是一个动作,藏起来,守在家里,闭门不出。人类都在采取这种作战方法,于是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刚刚开始的时候,人间便出现了历史罕见的躲藏行动。所以,躲藏,就是瘟疫影响于我的第一结果

 

在这段躲藏的日子里,我安然睡觉,安静看书,安稳做事,安泰生活,总之就是在安分守己中获得了应对瘟疫的“安”。开心的是,这刚好与我的名字有关,父母给我的“安”的祝福竟然在这场瘟疫中成为战略,也成为战术。

 

瘟疫的应对,牵动着人心

 

在这场激烈的人魔大战中,人的一方仓促应战,早期阶段失误很多。在防线洞开的情况下,人间阵地接连沦陷。所有参战者,也就是所有已经被动面临新冠肺炎病毒的人,会对前线的这种状况忧心如焚,他们在承受着这种疫情应对所带来的压力,他们有资格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声音其实就是与魔鬼作战的人间一方整体联动的一种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是人类尚未全面认识和精准应对的一种病毒,既来之悄然,也来之突然,面对如此意外突降的灾难,人类缺乏足够的经验,前期抗疫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认真总结,深刻分析,勇敢面对,努力消除。

 

值得称赞的是,湖北党政班子调整后,湖北的抗疫工作日渐有序,成效也日益明显。从全国来看,此后的抗疫决策是行之有效的,得到国人的信赖和支持,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从古今中外应对重大疫情的历史来看,面对如此狡猾而迅猛的病毒,如此辽阔的大国,特别是如此众多的人口,又在如此密集的人口流动期间,可以想象疫情防控是多么严峻的挑战。从元月下旬开始全力应对,能做到一月迅速见效,两月基本控制,这种力度和成效是值得赞叹的,也一定会写入人类应对瘟疫灾难的史册。


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很多人倒下了。那些日子里,我每天关注疫情发展最新动态,最让人痛心的是那些在万般痛苦的挣扎中撒手人寰的同胞们,特别是那些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我每每想起他们,都会落泪。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不幸罹难其中,我向他们致以沉痛的哀思,向所有牺牲的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疫情中的舆情撕裂人群,拷问灵魂

 

什么是疫情?在我看来,所谓疫情是不能只包括新冠病毒本身的。就好比说战局,不能只包括敌军一方。完整的战局,当然既有敌军情况,也有我军情况,更有敌我双方开战后的后方战线,或者说是直接战场之外的间接战场,非正面的战场,与正面战场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应对疫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战场中,可能构成的元素是很多样的,对我影响最深的则是舆情

 

在中国,从没有见过如此汹涌的舆情,激起上亿民众热议的事件一个接着一个。太多的人物,太多的事件,太多的声音,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个接一个爆炸性消息,一个又一个的深沉撞击,如此密集而汹涌的舆论,夹杂在各色文化背景与价值观之中,以前所未有的传播力度和广度在中华大地上飞舞,拨动着亿万民众的心弦。

 

那时的很多人,与我一样,既身陷新冠病毒肆虐的疫情之中,也身陷铺天盖地的资讯轰炸之中。疫情引发的舆情同样冲击着每一个人,拷问着他们的心灵,逼着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从而形成几乎是全民参与的大论战。

 

这种论战的主题不断更新,热点此伏彼起,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一点都不亚于疫情本身带来的冲击。很多家庭,很多朋友,很多同事,都因为疫情引发的争论而分道扬镳,一个一个的微信群都成了疫情的第二战场,很多人为此废寝忘食,很多人也因此徘徊在愤怒、焦虑、怨恨、紧张等各种不良心绪中。

 

对我来说,当然也不至于如此不能自拔,毕竟佛教文化的多年熏陶,本着善良宽容与超脱自在的本怀,也基本能做到处乱不惊。但滚滚而来的资讯风暴,热火朝天的观念冲击,不能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记。

 

在铺天盖地的资讯当中,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与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其中不乏冷静理性的观察和同情悲悯的呼吁,毕竟这是一场人间灾难,病毒危害的同时,也引发各地很多人道危机。但也有大量夸大疫情灾难、指责抗疫方法、乱传各种未经核实的信息,严重影响人们在重大疫情面前的沉稳坚定,造成更多的恐慌与怨气。

 

更有那些一味指责他国、并对西方国家疫情幸灾乐祸的人,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激情,裹挟原本善良的爱国民众,助推国际间的误解与论争,严重影响国际合作抗疫的氛围。所以,这场疫情也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叩问心灵,深刻反思国人的基本素质问题。一个理性、科学、自信、勇敢、求真、仁爱的民族,才是未来中国的希望。

 

人,活在无尽的因缘链条之中

 

从新冠病毒爆发到现在,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世界很多地方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暂时幸运的我们应当全心全意地为他们祈福,祈愿他们能够顺利渡过难关。

 

这次疫情,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很多国家的政局以及工业、商业、服务业、教育、科技、宗教等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几乎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全世界每一个人的生活也因为疫情而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甚至野生动物、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佛教缘起论认为,“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也就是说,世界万物的生起与灭亡都是因缘条件所决定的。大千世界,森罗万象,形形色色,生生化化,无一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和互为条件的,都是由于互相依待、互相作用才得以存在。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或哪个事物会游离于因果的链条之外,从而摆脱互为因果的生存之道和运动规律。

 

对于这次新冠病毒来说,生之有因,来之有缘,尽管其中的因果秘密还需要科学家的研究来精确揭示,但人在天地之中,万物一体存在,彼此依存互动,一定是一种有人参与的因缘链条,值得人类深刻反省。

 

作为生命,我们天生的与其他生命和事物相联系,地球上的一切事物和生命体都不要妄想可以在这场灾难中置身事外。一方面,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应联合起来,互相帮助,共同应对这场灾难,不能隔岸观火,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这种愚蠢的行为只会积累怨恨,并丧失应对灾难的良好时机。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生命不受外界的影响,处于巨大的因缘网中,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动都可能给我们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科学万能与物质至上的发展潮流中,人被机器支配,被体制压迫,被理性规范,被欲望污染,骄傲自大的现代人,性情也变得更加生硬呆滞。如果说,思缺乏了灵动,便与美丽的向往绝缘,那心一旦缺乏了柔软,便与与慈悲有了距离,理一旦缺乏了广博,便一定会滑向盲目自大和狭隘偏激的泥潭

 

在这种思维和生活方式的主宰下,对其他生命的痛苦缺乏同理心,更不要说佛教提倡的众生平等的慈悲理念了。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侵犯性发展与享受,这无疑是狭隘的,偏激的,自私的,甚至神残忍的。如此生活,从佛教的立场来看,也是在积累恶因,积聚久了,大自然的报复便爆发了。本次疫情的全球大爆发,说明是时候人类该深刻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了。

 

从内心观照,走出深陷的泥潭

 

本次疫情向我们密集展示了人类不可遏制的疾病与死亡,如此真切的苦难与无常,带给人间的伤痛与别离,是那么的刻骨铭心。疫情让我们更加珍惜无比宝贵的生命,并努力学会主宰自己的命运。

 

人活在整个世间,到底活的是什么?我们物质的欲望在满足,可物质的享受却是那么短暂,在满足时的欣慰过后,留下的依旧是平淡无奇与心的迷离,于是我们只能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新欲望来激发生命的意义,寻找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于是,疲于奔命成为人类生活的常态,创造欲望成为人类前进的动力。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不断向自然深处挺进,从认识自然到征服自然,从征服自然到破坏自然,从破坏自然毁灭自然,从毁灭自然必将走向毁灭人类自己。这似乎正在成为一个完整的进路,需要引起全人类的警醒。企图通过物欲激发达成人类生活的幸福,就像鼻子前吊着萝卜的驴子不停地走路一样,这种工夫注定是白费的。在纵情欲望的道路上,人类永远都无法达到真正的快乐。

 

本次新冠病毒的大爆发,世界迎来转折点,我相信,人们会藉由疫情认识到人性反思的重要性。在这种反思中,人们一定会发现,自己的生命不仅仅是一呼一吸的新陈代谢系统从而在表面上总是物质生活的享受中,而且会发现,自己的生命也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从而必然活在起心动念的精神牵引中。

 

如果进一步观照,还可能发现生命深处的灵性光辉,在灵性的挖掘与呵护中,实现生命的自觉和灵魂的安顿,才有望超越世俗欲望的牢笼,享受尊严而快乐的生活

 

佛教常讲,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慈心不杀,众生和乐;众生和乐,各安其分。总之,各净其心,各安其分,各行其道,各享其乐。告别人类中心,告别欲望捆绑,告别狭隘偏激,人类才能走出深陷的泥潭,才会有未来的希望。

 


作者介绍:李利安教授,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史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普陀山学院及浙江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出版《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等专著多部,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与三等奖多项。

编辑:贺雪垠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