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芦山禅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9-05-13

图片12.jpg

芦山禅寺


循着窄窄的乡间小道,来到河姆渡原始生态区东北侧。远眺山丘连绵,近处曲径通幽,顿时豁然开朗,寺院大殿宏伟开阔,山坡处树木茂盛,竹林繁密,仿佛看到了世外桃源。这里,有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曾一度与天童寺、雪窦寺齐名,这座古刹就是闻名遐迩的芦山禅寺。寺院背山朝野,坐落于绿树翠竹、山水相映之中,是历朝历代文人学者游览探幽之地。


芦山禅寺坐南朝北,被芦山山脉环绕。据光绪志记载,陆游、史浩、舒亶等诗坛大家曾皆以芦山寺为背景,留下诗作。“别开小径入松关,半在云间半雨间。红叶满庭人倚槛,一池寒水动秋山。”


芦山禅寺占地面积约39600平方米,山门、藏经楼及两侧斋楼是光绪十三年(1887)守传和尚重修的建筑,大雄宝殿则于2017年重建,面阔33.4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历经1200多年,芦山寺几度兴衰,历经沧桑,如今正在全面修缮,不久将以崭新的面貌再现辉煌。


时代在变,人情世俗在变,周边的环境也在变。芦山禅寺几度沉浮,留下了不同年代的历史文化遗存。遇人生情,睹物思迁。芦山寺有一株千年古树,还有一口宋代古井,这一树一井,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述说着时代的沿革。


图片5.jpg

1000多岁的银杏树


在芦山寺内,有一株苍翠参天的银杏树,径围须三人环抱。说起这棵银杏树还真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因高炉炼铁需要大量燃料,古树林被砍伐了,却独独留下这么一株树。这关乎于叫阿五的孤寡老汉。这位老汉曾住在这颗大树下,他所居住的大棚就搭设在大树旁,当时若是大树被砍,他就居无安处。为了保住安顿之所,老汉拼死相护。于是,这棵树被幸运的留存下来。


芦山寺前的古树林不见了,而这株银杏树却见证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为了考证树龄,2018年,特地请来了浙江省林业局的研究人员,经鉴定,树龄距今已有1006年了。于是,有学者推测,这棵银杏树可能是宋治平二年敕赐“芦山普光”额时所栽。


据老人说,旧时从洪岙口一路过来,五六里石板路两侧都是松树林,到寺前更是松柏、银杏连成一片,人处其中,只闻钟声,不见寺院。正是“寒云数簇山南北,不见人家空见烟。”这是宋大学士舒亶《芦山寺》诗作所描述的。


图片6.jpg

僧人古井取水


芦山禅寺靠山脚之处有一口古井,上置的石栏上刻着三个字“明珠井”,清晰可见。据史料记载,这口井开凿于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距今有700多年,曾被数度深挖修建,井中之水甘甜清澈,一直为寺院饮用水源,富含多种矿物质。被历代僧人看成是龙脉之眼,圣水之源。时至今日,井水从不枯竭。


据王殿成居士说,禅寺旁边有罗江村、芦山寺村,村民们早已养成喝井水的习惯,每遇大旱,村里的井水打不出水的时候,明珠井肯定有水,只是水位低一点而已,足够村民们来打水。用井水泡茶,口感比矿泉水还好。冯国玲居士特意为笔者倒了一杯刚烧好的井水,还泡了一杯茶。喝了茶水,笔者感觉茶和水特别的润口,细细品味,真有一丝甘甜的味道。自从懂事起,半个世纪来,笔者还从没品尝过这么好喝的水。冯居士指了指旁边的办公桌说:“以前陈居士就坐在那,70多岁了,肠胃特别敏感,喝矿泉水也会拉肚子,但喝明珠井的水,就不会拉肚子。”


无独有偶。在芦山禅寺西厢房的南端有一放生池,长约2.5米,宽近1.5米,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池石上至今留有“清嘉庆辛酉年”字样。它与明珠井相通,常年不枯,乃寺中惟一活水方池。池中的水与明珠井一样,润口无比,被誉为“神水”。


图片9.jpg

弥勒像


芦山禅寺山门富有气势,门内浑身金光的弥勒菩萨开怀大笑。走进山门,一眼望去,芦山寺全面修缮正在进行之中,到处都能看见镀金彩绘的建筑,面貌焕然一新。面对此情此景,芦山寺的老人们肯定忘不了一个人,那就是妙善法师。妙善法师曾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金山住持等职。芦山寺的人习惯尊称他为妙老,忆起妙老,自然忘不了妙老为禅寺所作出的贡献。


1960年,破败不堪的芦山寺接纳了从普陀山、灵隐寺、七塔寺迁来的108位僧尼,开垦了一个农场,开展“生产自救”。妙善法师就在这一人群之中。他在芦山寺一住就是20年,始终把这段经历看成是一种缘分,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1979年,妙善法师重返普陀山后,仍然关心着芦山寺,将振兴芦山寺视为自己的事情,亲自从普陀请来一尊观音像。因那时芦山寺还没有观音殿,只能请观音菩萨暂居于山门后的天王殿内。据王殿成居士说,那时寺院里的佛像都已毁坏,观音菩萨是当时惟一的一尊佛像。


图片7.jpg

由妙善法师从普陀山请来的观音像


妙善法师在芦山寺期间,与周围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据知情者赵伟伦先生回忆,在困难时期,大法师有佛教界朋友送来大米、食油之类生活必需品,他会毫不吝啬地分给当地困难的群众,受惠于他的人至今还记着他的慷慨、热心。平日里,他为人很随和,年长的人至今还记得,他在农场果木组管桃园时,常坐在山顶上闭目诵经,内练气功。那时,僧人中有几位高人,比如俗称铁头和尚的大千法师、行伍出身的净慧和尚等。妙善法师同样看似平常,却内藏功夫,偶尔会在桃园里看到他展现的功夫,特别是轻功十分了得,行走速度让人瞠目。


妙善法师蒙禅宗泰斗来果老和尚器重,成为临济正宗第四十七世传人,1941年,出任江南名刹扬州高旻寺方丈;1944年,在普陀山闭关研修天台宗教规;1952年,出任法雨寺住持。他一生爱国、爱教,生平“教宗天台,行兼禅净”,学识渊博,戒行高洁,在海内外佛教界享有崇高威望,堪称一代宗师。今天芦山寺能有机会全面修缮,不久将再度辉煌,离不开妙善法师之前的悉心资助。

修缮中的芦山禅寺山门


修缮中的大雄宝殿外景


1978年,随着具有深远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党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各地的寺院修缮开始陆续进行。而芦山禅寺因遗留问题,修缮工作一度处于搁置状态,直至1992年,设在寺院内的工厂和居住的村民全部退出了寺院,芦山禅寺才获得正式备案登记。1995年,在妙善法师的资助下,重修了大雄宝殿,但周围的殿堂总体仍破旧不堪,不刮风时,屋顶上的瓦片也会滑下来,一半的屋檐都不见踪影。      


重新恢复千年古刹谈何容易,最关键的是寺院须有一位当家人。2005年下半年,受余姚市宗教局、佛教协会、河姆渡镇政府邀请,位于宁波高桥的万寿寺监院妙勤来到了芦山禅寺,开始担起了住持的重任。妙勤法师来后第二年,就在大雄宝殿后面,开始建起了观音殿,仅用一年半的时间,殿宇就落成了,请来了一直居住在天王殿的观音菩萨。妙勤法师主持起芦山寺一切事务后,第一个愿望就是尽快把芦山寺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如今远望大雄宝殿,光彩开始初现,殿内的佛像已经塑成,贴金后将金光四射,方丈殿已经修缮一新,西厢房也即将完工,第一阶段的修缮工程正在进行之中。接下来,东厢房的修缮、地坪和绿化的辅助项目即将展开,此后,塔院和禅院的修缮工程就要提到了日常议程。


芦山禅寺再现辉煌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与芦山禅寺相距仅1500米,届时,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和游人将会陆续不断地来到芦山禅寺,观赏千年古刹的金碧辉煌。(图片来源:芦山禅寺)



编辑:施琪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