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佛寺聚宝莲池骑龙观音
般若门
历史上夏邑县曾有一个国家级的名寺,曾一度与白马寺、少林寺、寒山寺、灵隐寺、大相国寺、白云寺、麦茬寺、龙泉寺、法门寺齐名,被称作中国十大寺院,就是现在河南夏邑县韩道口镇洪佛寺村的洪佛寺。
洪佛寺始建于公元1156年9月19日,由禅门大德祖师普庵菩萨亲建!寺院开山伊始即净禅武医并弘!原名普庵茅棚,又名“石佛庵”。至正廿七年(公元1367年)元代末年义军元帅、明朝开国功臣、汝南侯、夏邑县人梅思祖命令家人在普庵菩萨亲建的茅棚卧佛殿原址兴建家祠堂,名曰“思祖堂”。 明洪武五年(1372年)梅思祖命家人将“思祖堂”更名为“洪武寺”,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太祖朱元璋下旨令梅思祖将“洪武寺”更名为“洪佛寺”。
据《中州缘集》记载,洪佛寺是普庵祖师道场、是观音势至应化道场、是财功德佛道场、是净宗旃檀功德法系祖庭。
历史沿革
残眼石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洪佛寺的起建源于元末义军元帅梅思祖,梅思祖是夏邑人,古县志记载他家在小白河南岸,由于时代变迁,人口的流徙,确切地点已不可考。他与张士诚等共同拉开了反抗元朝腐败统治的序幕。
1367年,梅思祖命令家人在家乡夏邑县普庵大师弘化茅棚原址兴建家祠,名曰“思祖祠”。后来梅思祖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开国24功臣之一。明洪武5年,梅思祖为感念朱元璋的知遇之恩,将祠堂更名为“洪武寺”。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令梅思祖将洪武寺更名为洪佛寺,寓意朱元璋做皇帝是顺应天意民意,终有佛祖显化。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将他的次女宁国公主下嫁梅思祖侄子梅殷。
朱元璋更名为洪佛寺后,三年时间里,马皇后亲临寺院焚香祈愿国泰民安,建造了财功德佛殿,凿造了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00米的聚宝莲池,成为了汉传佛教唯一的财功德佛的寺院。在贵族和皇家的支持下,洪佛寺鼎盛时期占地1080亩,寺内有96个院子,楼、阁、殿、塔厅、堂、房、廊共8524间。
建筑之壮丽、规模之宏大、僧人之众多(鼎盛时多达万人),远超唐代其他寺院。“万瓦如鳞百尺梯,遥看突兀与云齐;宝莲风定灯相射,踦陌尘香马不嘶。星陨半空天宇静,莲生陆地客心迷。归途细踏槐阴月,家在花行更向西。”陆游所描写的唐都盛景比之于当年的洪佛寺,稍逊风骚。
宗教史志记载,洪佛寺从明洪武五年至文革前,共有33位大德方丈。洪武六年,陕西法门寺果禅法师出任夏邑县洪佛寺第一任方丈,引领大众禅净双修。果禅方丈96岁圆寂,弟子栕莲法师接任第二代方丈,洪佛寺一度成为了衣钵传承寺院。法师76岁圆寂后,衣钵弟子红空法师出任第三代方丈。此后,善莲、普庵、上延、惠承、妙德、法坚等大德出任过洪佛寺方丈主持。
雍正八年,河南总督田文镜奉命从北京迎请皇宫大和尚素坛出任第十任方丈,主要从事为雍正王朝“官绅一体纳粮、官绅一体劳动”新政做民间弘化工作。素坛方丈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引领洪佛寺弟子创办了洪佛寺儒学堂、孝文院、般若佛学院。延锋、法度、瓮元法师后的乾隆54年(1789年),圆明法师从白云寺出任第十三代方丈,圆明法师一改往态,将衣钵道场变更为丛林道场,打破了师传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世袭周替制度,圆明法师传净土法脉,一门深入念佛弘化。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9月16日,洪佛寺遇到灾难,豫鲁苏皖四省的道家学员、农民、监生200余人来到寺院驱赶僧人,要求将洪佛寺还归神道,否则就要打死僧人。一个监生对圆明法师说:“你自视清高受戒甚严,现在给你一碗肉,你若把它吃完,我们就不刁难其他僧众,寺院还是你们佛家的。”圆明法师接过碗一气吃完了肉,止息了这场风波。27日后圆明法师50岁坐化圆寂。
之后,洪佛寺由居士众看护,直至嘉庆四年,开封大相国寺柏泉法师到洪佛寺常驻。此后,了建、了明、法明、播量、惠科、年丰、印权、明传、法道、济安、星河、慈回、儒玑、乾度等十位圣僧住持过洪佛寺。
清同治十三年(1874),夏邑县丞礼请游僧恬阔出任洪佛寺第27代方丈,兴办新学,将易经学、中医学、法学、理学引进寺院,创办了洪佛寺智慧学堂。勈暨、延平、易考三位法师接恬阔法脉,将虚云法师、弘一法师的思想引入洪佛寺,洪佛寺成为了佛教新旧派融合和净禅律三宗的复兴修行道场。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聪搭法师带病主持第三次大雄宝殿重修,次年8月16日圆寂。此后,圆达、妙湛法师在寺内常驻过。
寺院复建
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会在洪佛寺召开 参会法师在千化行院沟通
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会在洪佛寺召开
洪佛寺历经明清两朝27为帝王,期间三次重修。雍正八年即1730年河南总督田文镜奉皇命重修洪佛寺大雄宝殿、伽蓝殿、方丈室,划拨土地86亩,纳福田僧众230多众,洪佛寺二度成为皇封寺院,香火鼎盛起来。第三次重修即1924年民国十三年。洪佛寺现仅存民国十三年重修后的观音殿原址完好。
2013年末社会贤达苏翰林等游玩洪佛寺村,获知洪佛寺情况,与河南省夏邑县韩道口镇籍大德青年赵朝阳等动议复建洪佛寺。2014年初迎请中华宗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佛教书画院副院长、河南佛教学院教授法师、四川省南江县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四川龙华寺监院、硕士生导师济慈法师出任洪佛寺复建宗长。
济慈法师
济慈法师带领源灯法师、明恩法师、源熵法师、明净法师、明谦法师常住寺院,决定由源灯法师住持洪佛寺事务。济慈法师即32代中兴第一代方丈,源灯法师即32代住持、洪佛寺复山第一代住持。
如今的洪佛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净土宗宝刹,单说占地面积,恐怕也只能算其极盛时的一个小殿院落的零头吧,更不用说洪佛寺的文脉了。现在的一期复建:“兜率外院、兜帅内院、天王殿、东西寮房、五观堂、香积厨、檀讲堂(小法堂)、藏经阁、上客堂、僧寮、财功德行院聚宝莲池、钟鼓楼、文殊殿、普贤殿、三祖殿、地藏殿、大威圆通殿”等工程已竣工;“财功德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海慧楼、塔林、国学院、三愿馆、养老院”等工程都已经铺开。
现任住持
德晟法师
拈香礼佛
法事活动
明引法师,即德晟法师,净土宗第九代法嗣、临济宗32世第16代法嗣、伪仰正宗第十一代法嗣、曹洞宗第55代法嗣、南山律宗13世南山律七世法嗣,河南省人间佛教文化学会副会长、三愿总山苑宗主持、安徽马鞍山龙华圣寺首座、许昌建安僖牙寺监院、般若戒幢学佛院院长、中国洪佛寺复山住持。
明引法师1948年正月廿七生,河南新密市人,俗姓李,五十二岁居士身依止在嵩山少林寺素喜老和尚驾下,2006年二月初一,八十二岁的素喜老和尚为其剃度出家、老和尚赐法名“德晟”。2006年二月初九(阳历2006年3月8日11时20分)素喜老和尚舍报往生后,德晟法师分别在嵩山大法王寺、许昌县古观音寺、九华山茅棚参学,2009年南阳来佛寺海贤长老送德晟法师至五台山碧山寺受具足戒。受戒后常住九华山西竺禅院。
2011年发愿参访名山古刹,在南阳来佛寺起香辞别号条恩师海贤长老,行脚参朝四川峨眉山。2012年出行脚至四川南江县龙华寺与济慈法师相识,并相约一起回河南参加浴佛节,回河南后,德晟法师经海贤长老慈悲批准,开始跟随济慈法师学习。并于2012年浴佛节接济慈法师净土法,2013年元月海贤长老往生后,德晟法师依止在济慈法师门下。济慈法师赐法名“明引”、法号“源灯”、字“慧荣”。
2013年2月受济慈法师的委托常住方城县大乘山护国普严禅寺,2014年10月受济慈法师的召唤、夏邑县中国洪佛寺的邀请,出任中国洪佛寺民主寺务管委会主任,开始着手复建洪佛寺,2014年弥陀诞晋院为住持。
2012年以来,跟随济慈法师访问台湾高雄文殊讲堂、台湾释迦山、台湾善导寺、台湾佛光山、台湾仙佛寺,与慧律法师、慧伦法师、惟坊法师、混元禅师、元道法师、元松法师结缘,为海峡两岸和平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