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很多时候都是匹夫之勇。”温岭净明硐住持白慈法师看着石窟,眼眶有些湿润。
十几年前,她打算在原址重建寺院。按原计划,整体风格为四合院。没想过大改格局,更没想过建石窟。
净明硐旧貌(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净明硐)
有一天,温岭李校长看到山顶的岩石,觉得很像天然的大佛,建议重建时结合现代建筑风格,不要遮挡大佛。
“他提了很多理念,我都没有接受。我从小出家,又在佛学院学习,观念比较传统,一下子改变不了。后来我才发现,这个种子已经种下了。”
天然大佛(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1- 拉锯战
回到普陀山后,白慈法师和自己有个拉锯战。一会儿,想着突破、创新;一会儿,又自我否定,想着传统建筑比较稳妥。这个拉锯战持续了多年。
2010年,白慈法师正式接管净明硐。“我还是不能接受他的理念。太翻天覆地了,反对的人很多。”
2011年,长廊地基完工,需尽快确定建筑风格。她的思想斗争更激烈了,觉得很痛苦。溪口大慈禅寺住持妙治法师、椒江智才法师、雁荡山严福法师等先后到寺,鼓励白慈法师创新。善知识的支持,让白慈法师更加坚定了信心。
长廊节省空间(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长廊建筑有助于采光(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一念之间,她咬咬牙,决定以洞为中心建寺,拆了3个殿。那一刻,她才发现,不知不觉间,种子早已萌芽,竟已如此根深蒂固了。
2013年,长廊完工。当时,她计划在洞内建大殿,还没萌生建石窟的想法。“我不了解石窟佛像,一点基础都没有。”
花了半年时间,人工挖平洞内的角角落落,移出西方三圣和济公活佛。
西方三圣安奉于山门外,方便来往的游客、村民礼拜(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济公活佛底座与石洞连为一体。移济公活佛,费了不少功夫(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挖平后,白慈法师觉得洞内太冷清。思来想去,她觉得现代人业障太深,雕八十八佛比较合适。八十八佛是五十三佛和三十五佛的合称。礼佛一拜,可忏悔无世劫以来的业障。
早些年,白慈法师曾看过一张佛像的图,觉得特别骨感。后来才知道,那是犍陀罗时期的佛像。她也曾在电影里看过一尊深山中的佛像,特别着迷。因缘巧合下,有人推荐她去了解南北朝时期的佛像。她一看,就被刚劲之美迷住了,决定雕南北朝时期的佛像。
当时想得比较简单,没考虑到艺术、文化等方面。白慈法师以为告知设计师想雕什么就行了。
-2- 灵魂三问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很多设计师都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下手。近半年时间,做了不少方案,都扔了。
经人介绍,白慈法师去杭州求助浙江美院的梁老师。“你想造南北朝时期的佛像,懂不懂南北朝?有多少经济?有多少物力?”
面对直击灵魂的三连问,白慈法师愣住了。
“他看我傻在那里,问我有多少钱。我说没有钱。问我有多少人力,我说就那么一两个人。问我懂不懂石窟佛像,我说什么也不懂。”
梁老师劈头盖脸地说了一顿,让白慈法师回去考虑清楚。白慈法师灰溜溜地回到净明硐。她后悔了,想过放弃。造石窟的代价太大。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件事,觉得她是“败家子”。
温岭市佛教协会会长、万佛寺方丈常君大和尚始终支持她的建寺风格,希望她能专注做事,不被闲言碎语干扰。
有一天,有个信众告诉她:“师父,我梦到您在敲石头,敲得一塌糊涂的。”她告诉信众,雕石窟佛像,第一步就是拿掉洞内的石板。这个梦,让白慈法师彻底决定造石窟。一是退回功德金,伤信众的心,二是“要面子”,说出的话必须做到。
咬咬牙,白慈法师再次去杭州找梁老师。梁老师说:“既然你坚持如此,那好吧。”梁老师帮她找了设计师和工匠。这已经是第8批工匠了。
-3- 笨办法
“我就这样接触了佛像。起初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
雕第一尊佛像时,白慈法师和工人围着石窟绕了一上午,无从下手。下午3点钟,才决定从裂缝处开始雕刻。第一尊是普光佛,依次是普明佛、普净佛......
在裂缝处,雕第一尊佛像(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温岭是石雕之乡,石雕艺术可追溯到宋代(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取用当地石材,保持岩石本色。银灰岩拙朴沉稳,常有小斑点(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主雕团队(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净明硐)
“放样时,我们采用笨办法。捡了一块板,以板为视觉中心。纸贴准了,中心位置就对了。不能完全按照图纸来。”
主佛粗坯打好后。白慈法师从门口进来一看,呀,佛歪了,倒向门口了。雕工认为原来主佛在的位置就是中心。白慈法师坚持以视觉效果为准。
如果主佛倒了,那么其余皆是败笔(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一分一分地切,压衣纹,调整头部......她一夜之间老了很多。
雕工和白慈法师经常吵架。初期,他们觉得法师不懂雕像,不懂艺术,整天指手画脚。
每一尊佛,她都仔细看过,也请艺术家把过关。雕工能把关技术,但情感还是要靠宗教信仰把关。法师对佛像有着特殊的情感,有强烈的共鸣,能敏锐地察觉到细微的差别。
心怀敬畏(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净明硐)
常君大和尚到寺指导(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金文荣)
结合洞窟弧度,雕刻大背光(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活泼的飞天与肃穆的佛像形成鲜明对比,令洞窟更加灵动(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仔细看,每尊佛像的表情都不一样(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她觉得工匠很重要,最后的修改更重要。她很在意微笑的弧度、视线的方向、菩提叶的纹理、脖子是否僵硬、打坐姿势是否沉浸、肩膀是否放轻松......
游客或信众站在石窟内,能否生欢喜心,能否有一念的恭敬心,这是白慈法师最在意的。
石窟门口塑像为盛唐时期风格(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门两侧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代表智慧和行愿。图为普贤菩萨(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卧佛长约8米,108尊佛环绕(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站在佛前,你总能被他的庄严与悲悯打动(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月)
“我们所有设计都是反复修改、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状态。不断地摩擦、吵架,后来都成了朋友。”到后期,脸削进去几分,往上提几分,她都能判断。
2018年,石窟完工,净明硐重建工程告一段落。白慈法师终于松了口气。“外人看看,可能只是觉得,这个佛像雕得蛮好的,蛮庄严的。其间经历,只有我自己明白。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梁老师不让我建石窟。”
白慈法师认为,很多事情,因缘如此,自然是要去做的(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李金洋)
明年,净明硐禅宗付法窟将开工。这个石窟将雕刻“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等典故(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金文荣)
净明硐位于浙江温岭长屿硐天。温岭是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月)
“图片库”是大菩文化改版后推出的原创栏目之一,汇集、分享佛教题材摄影作品,为大众提供作品展示、心得交流的平台。
改版后的大菩文化APP将在图片库栏目展示海量优质佛教题材作品,微信平台也将陆续推出系列图集,敬请关注。(文/妙澄 图/李金洋 妙月 净明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