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尼众佛学院:培养尼众僧才,承续如来慧命

来源:江苏尼众佛学院发布时间:2021-04-20

原标题:培养尼众僧才,承续如来慧命

本科班位于南京鸡鸣寺内

 

专科班位于溧水东庐观音寺

 

江苏尼众佛学院,位于南京市区的鸡鸣寺,这里东望紫金山,北枕玄武湖,明城墙从寺旁逶迤而过,风景秀丽,自古为名胜之地。

 

1500年前,梁武帝在这里构建“同泰寺”,四次舍身精研佛法、弘扬并护持佛教,这里是当时佛教的中心。600年前,明太祖朱元璋以“闻鸡起舞”勉励国子监学生,将寺院更名为“鸡鸣寺”,并以“鸡鸣天晓”赋予了学生们光明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里是当时的教育文化中心。

 

今天,“江苏尼众佛学院”也在鸡鸣寺这方历史积淀的土地上,筚路蓝缕、精进开创,“学修一体”、“以戒为师”、“八宗并弘”、“知恩报恩”,以一颗慈悲利生的心,行弘法度众之道,致力于将这里建设成为佛教尼众培养中心。

 

毕业答辩

 

2003年9月,为培养江苏尼众僧才,经江苏省宗教事务局批准,在江苏省佛教协会指导下,鸡鸣寺承办了一期“江苏省佛教尼众培训班”,成立“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尼众部”。

 

此次培训班时间是两年,学历为中专,培训结束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尼众的佛教素养,尼众部在培训班的基础上,开设了本科班,并于2005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班。

 

为了更好地办学,本科班从尼众部独立,筹办“江苏尼众佛学院”,并于2009年招收第一届研究生。十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佛学知识丰富、戒律精严、威仪庄重、善于讲经弘法的尼众僧才。在经过了多年的筹办,“江苏尼众佛学院”于2015年8月正式被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设立,并于2016年7月举行揭牌仪式。

 

一、较为完备和先进的硬件设施。

 

佛学院从最初的一个教室、几间宿舍,逐步发展到现今的教学楼、佛学讲堂、图书馆、宿舍楼,学院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院的办公室、会议室、教研室等配套办公设施也日臻完善。

 

近年来,学院改造“智慧教室”,将教室、会议室原有的“多媒体一体机”更换为“86寸互动液晶一体机”和“智能讲台”,老师能够从比较单一的展示模式中解脱出来,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支持教学,将技术与教学相融合,逐渐从普通的教学方式向现代化教学方式转变,实现教学模式质的改变。

 

将原“计算机教室”改造成为“互动录播系统”,仅“一个屏幕”便承载过往所有繁琐设备和复杂操作,扫码即登录、轻触即录课、所见即所得,老师能以更轻松的方式进行录课,“师师能用、课课能用”,让录播成为教学常态,紧贴教研,打造常态易用的交互智能课堂,为今后开展网络教育提供软硬件支撑。

 

图书馆阅览

 

图书馆是江苏尼众佛学院的特色之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一个藏书丰富、设施完善的图书馆,是培养大师的基础。佛学院自身发展需要更专业的佛学图书馆,而佛学院因自身的限制,建设专业图书馆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佛学院图书馆与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合作,成为佛学分馆,实现了与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两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的查询馆藏书籍,并实现馆际之间的通借通还。学院也可以使用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100多种电子数据库,方便学院师生进行研究与学习。

 

二、正在建设日趋正规的管理制度。

 

在硬件设施完善的同时,学院也不断加强管理,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管理体系,学院管理日趋制度化、正规化。佛学院不断完善管理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心澄法师、赖永海教授为名誉院长、莲华法师为院长、周道清老师为副院长的领导组织。健全了办公室、教务处、后勤财务、图书档案馆、同泰佛学研究所等中层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能,健全管理制度。

 

三、较为优秀稳定的师资队伍。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强化师资力量。从2003年最开始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到现在已经拥有自己培养的一批专职法师。

 

学院共有10位法师在各级讲经交流会中获得奖项。其中果也法师获2009年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摄众奖。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能够开设所有佛学及人文学科类课程,完全满足高级佛学院的师资要求。佛学院成立的“同泰佛学研究所”,邀请资深佛学研究者,通过连续举办三期“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提升佛学院的专业水平以及研究能力。

 

对在职教师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学院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对在职教师进行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教师技能的培训,邀请知名学者、法师对在职教师讲授佛学研究前沿动态,加强教师职业技能。

 

同时,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社会学历。部分符合条件的法师,为他们提供进入高校或者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他法师,都已在南京大学校寺合作班中就读,毕业后都可获得南京大学本科学历和学位。

 

四、正在摸索完善的课程设置。

 

佛学院佛学院以培养“适应国家和佛教需要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佛教专业教学人才、海外联谊和国际佛学交流人才以及寺院高级管理人才”为宗旨,自足于江苏,面向全国,招收出家尼众。佛学院学僧需进行早晚功课、出坡过堂、诵戒布萨等宗教生活。佛学院的课程形成了以佛学基础知识和佛教宗派主要经论为主,佛教英语、梵文、宗教常识等课程为辅的专业类课程体系;以宗教政策法规、时事政治、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以英语、中国历史、古代汉语、计算机、中西哲学史、教育学、心理学、书画艺术等为主的文化类课程。目前,各科教学大纲均已重新修订和健全。

 

出坡采茶

 

五、逐步建设和打造的研究实力。

 

为提高“江苏尼众佛学院”的教学、教研水平,突出佛学院特色,佛学院于2014年5月10日成立“同泰佛学研究所”,研究所下设有“南朝佛教研究中心”、“梵文佛典研究中心”、“佛教英语教学研究中心”、“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佛教素食研究中心”,并邀请大德知识参与研究与教学,为佛教培养高水平、高素养的研究型尼众人才。

 

六、优质而稳定的学僧来源。

 

佛学院现有中专、本科、研究生和自考大专四个层次的设置。中专学僧要求具有佛学院预科班或者普通中学初中以上学历,本科需具有中等宗教院校或普通中学高中以上学历。佛学院多年来严格执行这一规定,确保学僧质量。同时,佛学院扩大招生规模,立足江苏省内,面向全国,学僧来源稳定。

 

2018年起,学院与南京大学继续教学学院、哲学系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合作办学,为佛教培养具有较高社会学历的僧才。2021年,与吉林省佛教协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为吉林省佛教界培养高素质的尼众僧才。

 

七、规划筹建溧水东庐新校区。

 

随着学院的发展,目前现有的教学、生活设施情况,无法满足同时开展各类教学、科研活动。因此,新校区的建设成为较为迫切的需求。

 

学院拟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建设新校区。新校区的建设,将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学院丛林化、有利于教学科研、僧人与居士分开居住、方便生活的原则,坚持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符合当地规划的原则,坚持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超前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学院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显、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形成既符合佛教传统、又符合现代高校功能需求,集修持、教学、科研、文化弘传等为一体的现代佛教院校,为佛教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尼众僧才,及正信正行的居士群体,引领佛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学院溧水校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培养新时代汉传佛教尼众人才,促进江苏佛教健康发展。

 

在当前出家尼众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尼众的培养和教育亟待完善和提高。从自身实际办学能力出发,考虑江苏本地尼众人才教育的迫切性,结合多年的尼众培养经验,在上级各宗教局及省市佛教协会的领导下,“江苏尼众佛学院”正逐步走上正规化、规模化,正在向国内一流的高等尼众学院稳步发展。

编辑:张妙 责任编辑: 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