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宗发源地:湘阴县法华古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1-04-23

原标题:扎根华夏连绵千年 弘传海外浩荡万里——法华宗发源地湘阴县法华古寺

早国法师


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法华宗的创立,是标志性历史成果。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东方释迦”智者大师依《妙法莲花经》(也称《法华经》)开宗立派,在湘阴县樟树镇卧佛山创建法华寺、法华宗。这是中国人依经而悟,用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文字直接撰成教典而开创的法门。


法华宗的诞生,不再是“佛教在中国”,而是“中国化的佛教”即“中国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400多年来,法华古寺的历代宗师,始终以爱国爱人民为信仰之基,以根植于华夏沃土为弘法之本,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佛文化的中外交流,奋楫前行。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使法华宗文化在人类文明激荡交流的大潮中,浩荡万里,走向世界。



在历史大变局中勇担使命


樟树镇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是一座山青水秀的美丽集镇。相传,伏羲在这里结网渔猎,神农在这里耕种水稻,娥皇、女英在这里追寻舜帝,大禹在这里治水……在众多历史传说中,最动人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授记师燃灯古佛与法华古寺的故事 。


据传,上古尧帝时期,如佛和尚在阳雀湖南岸的法源山上,结草庐修行。时值洪水滔滔,如佛和尚带领弟子们四处救灾,有一天在阳雀湖救起了一位老僧。却不料那老僧乃燃灯古佛所化,他在草庐中显圣后,洪水立即退去。


燃灯古佛离去后,留下了一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米,用来救助灾民。官府和百姓们都感于燃灯古佛的恩德,纷纷捐钱捐物给如佛和尚修建寺院。历时19年,在法源山上建起法华寺的前身——如佛寺。为了纪念燃灯古佛在法源山草庐卧床休息而留下的圣迹,人们将法源山改名为卧佛山,又称卧佛灵山或东方灵鹫山。


北魏太武帝时,如佛古寺毁于灭佛运动。南梁时,高僧法绪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古寺,并将其改名为果愿寺。法绪培养了许多僧才,最著名的是智者大师。智者大师18岁时在果愿寺出家,后来弘法各地,曾为陈后主说法,被陈后主尊为国师。陈光大四年(公元570年),智者大师开始重修出家古寺。


陈隋时期,隋文帝杨坚也推崇佛教。杨坚出生在冯翊般若寺,在智仙尼姑的抚养下长大,所以对佛教“敬信情重”。杨广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幼年时便礼佛。


杨坚建隋后,父子二人都给智者大师修庙布施黄金。在杨坚、杨广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公元583年,古寺又重放异彩,成为华中佛教中心。开皇11年,智者大师为杨广授菩萨戒。


公元585年,智者大师在古寺证得法华三昧的前方便——一旋陀罗尼,于是毅然将古寺改名为法华寺,以宣讲《妙法莲花经》为主。智者大师在法华寺著述宏富,创立了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形成了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思想体系。从此,由中国人依据《妙法莲花经》而开宗立派创立的中国化佛教第一宗——法华宗便产生了。因智者大师晚年居于天台山,后世又称为天台宗。


法华宗是中国人依经而悟,用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文字直接撰成教典而开创的法门。该宗派的教典,除《妙法莲花经》来源于印度,其余都是智者大师的著作,主要是煌煌六十卷的“法华三大部”即《摩诃止观》《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智者大师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充分吸收儒道文化的精华,并吸纳民间信仰,开创出符合中国文化习俗,方便中国人理解和修持的法门。他将中国文化的力量注入佛文化,由此创立出的法华宗不再是“佛教在中国”,而是“中国化的佛教”即“中国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法华宗的创立,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南北朝时,人民渴望结束南北两大政权的对立与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而智者大师是南北两大政权都尊崇的佛教领袖,他在与统治者交往过程中,始终劝导和平,劝止杀戮,劝施仁政,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在当时,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都需要心灵皈依的精神家园;统治者更希望,有一种文化,能够在普通百姓心间建立起一种精神秩序。这个时候,智者大师挺身而出,担纲这种文化使命。于是,契合中国人的根基、适合中国人修持的法华宗便产生了。



在文化大交流中彰显力量


盛唐时期,有3位高僧驻锡过法华寺,即僧哲、大津和道邃。这一时期,中外佛教文化交流频繁,法华宗开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最初传向新罗和日本。


在唐代西行求法的高僧中,最著名的是玄奘和义净。其中义净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西域。咸享二年(公元671元),义净从广州出发,经海路西行求法,经25年,历30余国,到天后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回国,“天后(武则天)亲迎于上东门外”。同期,法华寺高僧僧哲和大津也泛舟西行,并将智者大师“法华三大部”带到沿线国家,僧哲还收了一个新罗国弟子叫做玄游,在新罗播下法华宗文化的种子。


据义净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僧哲禅师者,潭州法华寺住持也……而解悟之机,实有灌瓶之妙……庄刘二籍,亟尽枢关。思慕圣踪,泛舶西域……巡礼略周,归东印度。到三摩呾吒国,国王名曷罗社跋乇。其王既深敬三宝……其僧哲住此王寺,尤蒙别礼,存情梵本,颇有日新矣……僧哲弟子玄游者,新罗国人也,随师修习法华”。


该书又载:“大津师者,潭州法华寺僧也……遂以永淳二年,携法华三部,振锡南海……泛舶月余,达到尸利佛逝洲。停斯多载,解昆仑语,颇习梵书……净于此见,遂遣归唐,望请天恩,于西方造寺,既睹利益之弘广……遂以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五月十五日,附舶而向长安矣。今附《新译杂经论》十卷、《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


从义净法师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可知:法华寺住持僧哲法师,佛学造诣很高,并精通儒学经典(庄刘二籍),在三摩呾吒国受到国王的礼遇,在该国王寺中钻研印度佛学经典,取得很大成就。有一名新罗国弟子随他西行,修学法华宗。这是唐代湖南僧人在国外开展宗教文化交流的开始。大津法师也是法华寺僧人,于唐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到达尸利佛逝洲,后受义净师派遣,带回义净新译和撰写的一批著作,回到长安,完成了使命。为义净4年以后(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回到河洛,顺利翻译经典打下基础。大津保存佛教文献,功不可没。


《大唐西域高僧传》虽然对法华寺两位高僧记载不多。但在屈指可数的西行求法高僧中,法华寺就占了两位,可见法华宗师在佛文化交流中的决心和毅力。两位高僧经历海上泛舶的艰险,不仅求法成功,而且将法华宗弘传到海外,谱写了湖南佛教文化对外交流的历史篇章。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法华宗九祖道邃法师,移锡法华寺。这一年,日本僧人最澄来唐求学法华宗。最澄在日本被称为“宗祖大师”,研读过鉴真带到日本的“法华三大部”,有所悟。“大师入唐之正意,在于研究法华宗及承传嫡流。”据《大日本佛教全书》记载:“宗祖大师奉桓武天皇之敕,于延历二十三年(公元804年)七月六日,发于九州(日本),十月十八日达潭州,直登卧佛山,追仰高祖(即智者大师)之芳躅。从法华寺座主道邃和上(和尚),受教观二门及菩萨大戒。翌年五月,方将回国”。公元806年,最澄在日本创立天台宗(即法华宗)得到朝庭承认。


历史上,湖南佛教对日本佛教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法华宗影响巨大。明治乙巳年(1905)出版的《湖南》(日文版)收录的日本佛学专家水野梅晓所著《湖南佛教考察报告》(文平志摘译)指出:“溯其根本,整然的天台教观,是从湖南发祥的。日本佛教界三分之一强,与湖南佛教有母子关系。”



在历史大变迁中坚守初心


法华宗自诞生以来,历代宗师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心同向,始终秉持爱国爱教爱人民的初心,迎着历史的风雨砥砺前行。


智者大师有着深厚的爱国爱教爱人民情感,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兹在兹。他临终前,还在给晋王(后为隋炀帝)杨广写信,在信中,他写道:“生来所以周章者,皆为佛法为国土为众生……”以爱国爱人民为信仰之基,以扎根于华夏沃土为弘法之本,这是智者大师在弘法实践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激砺着一代又一代的法华宗师,永远与国家和人民同心同向同行。


元朝后期,公元1358年,法华宗第25代祖师东溟慧日住锡法华寺,每日讲经说法,信众川流不息。元顺帝闻其名,赐金邈袈裟及“慈光妙应普济大师”之号。法华宗风,再次兴起,到明朝时,尤为鼎盛。


洪武二年和洪武五年,朱元璋两次诏请慧日大师赴南京佛会,讲授《妙法莲花经》,“太祖甚悦”,众人更是听得如痴如醉,好不欢喜。或许是受慧日大师的影响,明太祖于洪武二年诏令为湖广布政使司免税五年,并为开荒农民奖励耕牛、农具和种子。


清朝后期的法华古寺,佛门泰斗东林长老有四位弟子著称于史,分别是敬安禅师(世称八指头陀)、左宗棠、郭松焘和杨度,其中“一文一武、一僧一俗,敬安和敬棠(即释敬安和左宗棠)”广为人之。释敬安是清末民初的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18岁时,在此剃度出家。法师不仅佛学精湛,更留下190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蜚声海内外。敬棠也就是左宗棠,少年时曾在这里读经习字、博览群书,皈依东林长老,成为法华寺俗家弟子,法号敬棠。受古寺爱国爱教爱人民传统的熏陶,释敬安和左宗棠都成为近代著名的爱国人士,前者被尊为爱国诗僧,后者被誉为民族英雄。


面对列强侵略,敬安禅师发出了“豺虎未平空有恨,国仇未报老僧羞”的呐喊,企图唤醒东方睡狮;而左宗棠则率领湘军雄师收复新疆。在民族危难之际,法华古寺的这“一文一武、一僧一俗”都在竭尽全力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令后世景仰。



在时代大发展中与时俱进


1400多年来,法华古寺的声声木鱼穿越古今,一位位大德从这里走出,一代代禅师在这里弘扬佛法。他们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时俱进谱写精彩华章。1999年,湘阴县佛教协会会长早国法师担任古寺住持,古寺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法华古寺在早国法师的努力下,已成为禅修祈福的宝刹。2018年6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法华宗发源地——湘阴法华古寺》,引起强烈反响。



2016年10月,圣辉大和尚发愿重建法华祖庭、再振卧佛灵山。湖南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中佛协副秘书长怀梵法师亦鼎力协助。目前,各项重建工作有序推进。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法华古寺必将重振法华宗风,谱写新时代爱国爱教爱人民的崭新篇章。(文图/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编辑:王颖 责任编辑: 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