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传”武学,境界“常定”——我记忆中的泉州少林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1-08-04

“禅传”武学   境界“常定”——我记忆中的泉州少林寺

吴汉洪


90年代初,泉州市区仅局限于温陵路以西的老鲤城区,“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指“东西塔”和“中山街”)就是古城的真实写照。东岳山下的东岳村(现光明城文武坊),则是十分偏僻、落后的小村落。古泉州东大门,进出城区的必经之路,是一条横穿东岳村、三四米宽的古驿道(明、清代称“晋安驿”),亦属古泉州通往省城、京城的古官道。东岳村往东一小段路,即为“七里庵”(泉州东门外仁风门距此七里故名,建于唐,公元1004年,北宋宰相韩琦之母莲理在此庵出家),古代泉州人为士大夫饯行就是送到“七里庵”止步的。这不禁让人想起在泉州圆寂的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的诗作《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彼时的东岳山虽然“芳草碧连天”,却未见一点诗情画意、离别秋思,唯见荒郊野岭、坟头遍地,人烟稀少、杂草丛生;乱坟岗上,鸦叫凄凉、野狗狂吠,令人毛骨悚然;山路崎岖,路旁垃圾成堆,晴天“尘飞”路,雨天“泥水”路,车辆难以行走;少林路(原属城郊“环城路”)两边草木萧疏、木麻枯廋,盗抢猖獗。走夜路时,经常可看到枯株朽木上吊着“插着冥纸的死猫”。每入夜,东岳村民皆关门闭户,一片冷寂荒凉景象,只待春天的唤醒、大地的滋养。


度过多少寂寥时光,迎来了1992年,在社会各界贤达的呼吁下,少林寺定址东岳山,启动了复建工程,从此赋予了它新的生机。一张白纸绘蓝图,弹指一挥,旧貌换新颜,成就百年大业,抚今追昔,有幸见证少林寺的发展,便想把点滴回忆书写下来……


祇树有缘 广修善业


泉州监狱于1985年由濒临倒闭的泉州机砖厂改建而来,与泉州少林寺仅一墙之隔,同处清源山麓的东岳山上。1989年8月,我毕业分配到福建省泉州监狱(彼时名为“福建省第四监狱”)当一名基层民警。1997年5月,常定法师在泉州古南少林五祖拳传承人周焜民老师的推荐下,由泉州市佛教协会、市民宗局聘请出任少林寺住持,开始主持复建与寺院管理工作。万事开头难,少林寺几经兴废,灰飞烟灭了230多年,终于把古刹从历史的废墟里建构成现实梦境,功德无量,众望所归,2006年11月,常定法师荣膺复建后泉州少林寺首任方丈。


1999年6月,我初识常定法师,当时我担任泉州监狱基建大队大队长,常定法师找到了我,协商为少林寺修缮一条从南门上山的路,我也因此有缘结识了常定法师。当年的常定法师,看上去也就二十出头,朝气蓬勃、风华正茂,虽稚气未脱,但从交谈中,可以感受到他为人和善,眉宇间透着坚毅,骨子里有着一股泉州人爱拼敢赢的闯劲。更让我敬佩的是,他重建少林寺的宏愿与传承弘扬南少林五祖拳精神。我心想,一个年轻僧人,为何有如此毅力?在条件异常艰苦、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修建一个寺庙谈何容易?可是,常定法师却远离世俗、笃志参佛、践行合一,毅然决然做起了这件难事,把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南少林事业。



佛经曾云,发菩提心有三个要件:第一是深心,广修无量善法;第二是悲心,广度无量众生;第三是直心,正念真如。常定法师发菩萨心、筚路蓝缕,上求下化、自度度人。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奋斗,少林寺就像常定法师的“掌上明珠”一样,在菩提心的护佑之下,茁壮成长。


2010底,因工作交流,我先后到三明、莆田工作,2020年1月回泉州,离开将近10年,蓦然回首,如今的少林寺,已成名山胜迹,规模宏阔、名扬中外,成为了泉州东亚文化之都一张重要明片。岁月无痕,沧桑有迹。再次拜访常定法师,其修行境界已蝉蜕龙变,更显超凡脱俗,心静神安。


灵气化生 榕荫古刹


泉州少林寺位于泉州市东门外仁凤街东禅村凤山,据上辈人讲,仁风门外至古驿道早期还有一条规整的古石板街,沿街林立130多座古牌坊,后历经浩劫以及城镇化建设遭到破坏,仅存现在的东禅少林寺。九十年代初,途经仁风街去泉州市区时,还能随处可见仁风村民存放在庭院里的老石头摆件、古物件,足见当时少林文化的繁荣。可惜那时村民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大都损毁、废弃或失窃。


未建寺前,东岳山满目荆榛,仅有一座孤零零、年久失修的东岳庙(始建于宋·1152年)。庙后一片荒芜,闲暇之余,偶然一次,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披荆斩棘,翻越到东岳庙后山,在悬崖怪石、乱木丛中,意外发现两棵参天古榕,树高20余米,树冠展开30几米,在榕树的庇荫下,村民放养的牛羊在斜坡上悠然吃草。当时场景,仍历历在目,惊讶于两棵“奇树”,心驰神往,不禁驻足流连,只见两棵大榕树左有须、右无须,雄左雌右,长得枝繁叶茂、威严挺拔、盘根错节、相向而立。两棵榕树就像隐居深山的高人一样,已在此矗立百年(据考证有250多年),相濡以沫、历经沧桑,承载着人间千千万万祈愿,冥冥之中等待着少林寺的重建光大。大雄宝殿就自然天成地在两棵榕树的正中间陡峭山坡上平整建成。我想,这两棵大榕树应该是“佛祖”早已赐给的“哼哈二将”,守护这片佛门净土,迎名寺焕彩,开古刹重光。


古墓传史 金石铿锵


比较少人知晓的是,东岳山还埋葬着一位传奇的“侯爷”,这就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明初被封江夏侯的周德兴。此人乃军事工程学家,曾经略福建海防,后被朱元璋赐死,其坟墓就在东岳山。该坟墓是独具一格的棺材竖葬(据说,皇上赐给的墓地是风水大凶之处,寓意剪刀断子绝孙,棺材竖着葬,破了剪刀之轴,顺了风水之术),留下“剪刀剪芙蓉穴”的传说(现遗址还保留在泉州监狱)。    

  

    

古道向东,与东岳山山水相连的草邦水库西北侧,依山傍水安葬唐朝开闽武肃王王审邽之墓。水库南岸葬有南宋丞相(封郑国公)梁克家墓,俗称“五虎朝金狮穴”。开国侯王与状元宰相比邻长眠,沉淀着厚重历史,说明东岳山属于大贵之地,有墓必有寺庙,少林寺建在人杰地灵的东岳山上,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冥冥中倒是颇具几分历史传奇和独特意义。


1993年,记得在组织建设监狱5号家属楼围墙、进行地基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墓,墓台用花岗石铺砌,似八卦形;墓室砖砌,形似葫芦;精美的瓷罐装着骸骨。经泉州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鉴定,该墓系宋朝年间的和尚墓,这也可看作是泉州少林寺的历史考证。


据史料记载,自661年(唐龙朔元年),“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1100年间,泉州少林寺经历了“三兴三废”的历程。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下,体现的是少林寺历代佛门弟子的一心向佛、志比金石的坚定精神。可别说,东岳山的石头还真不一样,地层密布着坚硬的黑青石,仿佛铜、铁一般。建寺时,考虑到周边安全,难以用炸药爆破,只能人工用錾子凿孔破石,或用最原始的办法,一边用火烧烫,另一边用水冷却,热胀冷缩,让石头裂开。每每敲击硬石,声音清脆响亮,像铃铛的声响。因开凿出来的石头实在太多,难以清运,就把各种不规则形状的石头垒成假山、挡土坡,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难啃的顽石,也从侧面印证了常定法师志比石坚的担当,见证了少林寺的发展。


常定法师开玩笑说,“荒山石头硬,硬不过少林和尚的光头和意志”。意志如钢,痴心不改。少林寺众僧就是凭借着这种百折不饶、长期坚持的顽强意志,经过了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努力,才使得少林寺“一天一变化、几年大变样”,从一片荒野发展成为一座占地500亩,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常定法师把几十年的青春奉献给了少林寺,与少林寺同成长,开启了少林寺第三次复兴的宏伟之路,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同时又开疆辟土,以泉州少林寺为法脉源地,重建重庆西少林寺,并兼任西少林寺住持,不遗余力地弘扬传播南少林禅武文化。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体会最深刻,我也感同身受。


在跟常定法师茶叙时,每每回忆起当年的事,我们都感慨万分。“想想以前的苦,现在的困难实在不算什么”。我想,无论是人民的公仆,还是佛门弟子,或芸芸众生,都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化导顽愚 福泽广布


老泉州人都知道,东岳山这一带,是早年棺柩停寄、安葬先人的地方。查阅史料可以得知,明朝中期,安溪富翁兼善人李森(生于1398年,即洪武三十一年,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八世祖)乐善好施,购买东岳山大片荒地作为义冢用地,供泉州穷人免费埋葬尸骸。少林寺山门前,有一处“急功尚义坊”石牌楼,就是康熙帝御笔表彰李森赈灾行善义举所建(牌坊上栏板刻有李光地纪文)。当时山坡地在“三通一平”施工时,骷髅遍野,经常会挖掘到重复埋葬、一层压着一层、叠加在一起的墓地,记载着各个朝代的墓葬遗迹,重现了当时坟场的凄惨景象。其时,东岳山一带人迹罕至,基本都是住着“乡野村夫”,生活水准较为艰难。



自从少林寺在此复建后,寺庙内每日梵音阵阵,礼佛诵经,为民祈福,为亡灵超度,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修行不忘济世,少林寺僧众还经常开展敬老爱老、资助贫困生等志愿服务活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扶贫济困、回报社会。如,连续多年举办腊八节免费施粥活动,支持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继续升学,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和孤儿公益活动,等等。


每逢节假日,泉州少林武僧、社会武术精英经常集聚在少林寺演武厅、大雄宝殿前广场,定期开展绝艺表演、功夫展示,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成为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养生的乐土,获得老百姓赞誉。


此外,少林寺注重禅武结合,持续推动以五祖拳为代表的泉州少林武术走向世界,相继带领武僧团出访亚洲、欧洲、非洲、东南亚进行佛教文化交流和少林功夫演出。2008年6月,五祖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泉州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把少林寺打造成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窗口。


少林寺与泉州监狱依偎毗邻、琴瑟和鸣,佛教的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戒为师,以法为依”。而监狱的宗旨是“教育、感化、挽救”,“惩罚与改造相结合”,将罪犯矫正为守法公民,两者功能殊途同归,都是“劝人为善、教化育人”。每天寺庙众僧的木鱼声、诵经声与监狱服刑罪犯的改造歌、晨练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一曲祥和动听的“交响乐”。我心想,一方是让信众积德行善“立地成佛”的宝刹。一方是让罪犯迷途知返“放下屠刀”的监牢。受戒剃光烦恼丝的“出家人”,剪光头从头做起的“阶下囚”。在天地的巧妙安排之下,呈现出一片圆融,和合,共生景象。


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慈悲济世精神和报恩孝亲文化,泉州少林寺为善一方社会,造福一方百姓,影响一方风气,带动一方发展。为提升少林寺周边环境,市政府加大力度发展旅游事业、推进村落拆迁重建,加强配套市政交通建设,村民们都过上了让人羡慕的好日子。随着刺桐路北拓和快速通道的建成,如今的东岳山四通八达、高楼林立、旅游繁荣、政通人和、人才辈出。我想,这与少林寺的区位影响力是分不开的


菩提萨埵求佛度众,法轮常转六和共住。正是这一颗菩提心 ,才让禅定东岳山。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沧桑巨变。常定法师的事迹,让人心生敬佩;泉州少林寺的发展,令人鼓舞神往。如此盛世,如此妙缘,如此精神,当提笔记之。

编辑:妙月 责任编辑: 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