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源地,文殊显圣境——鄂州西山古灵泉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4-12-24

鄂州古灵泉寺旧址2.jpg

鄂州西山古灵泉寺旧址

 

西山古灵泉寺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古称武昌)西山风景区内,又称资福寺、西山寺。东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自长安而下江南,见此山风景秀丽,于三国孙权所建避暑宫原址上修建此寺,矗立青龙、白虎二峰之间,后伴随大师弘法立宗而成净土宗发祥地,距今已1600余年历史。

 

这里挖掘出公元前3000年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遗址。这里坐落于吴王孙权大展宏图之重镇。李白、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大家在此挥墨抒怀,历史故事埋藏在西山古刹的一砖一瓦之间。

 

古寺依山而建,坐西朝东殿堂以中轴线左右分布,整体呈传统院落式布局。过山门,自东至西分别为天王殿及分列于左右的观音殿、武圣殿。殿堂全是砖木结构,莲花斗拱支架,重檐飞阁,红椽碧瓦,工艺精巧,气势宏伟。

 

鄂州古灵泉寺旧址5.jpg

古刹银杏

 

观音殿西有两棵相互依偎的银杏树,高约30米,树龄两百余年,每至春夏季节,硕果累累。2007年由鄂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挂上古树名木保护牌,见证了寺院最为动荡的近代变迁。

 

文殊显圣境

 

北宋元丰五年,被贬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常通过一九曲羊肠小道往来于西山、赤壁之间,于古灵泉寺留下诗篇:

 

“西上九曲亭,众山皆培塿。

却看江北路,云水渺何有。”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

 

在其往返西山的五年间,除了东坡饼等小吃因他闻名,寺中有一灵泉因其作铭纪念得名菩萨泉,享誉海内外。

 

“有泉出于嵌窦间,色白而甘,号‘菩萨泉’”。苏轼在《菩萨泉铭并续》中记载了一则关于东晋荆州刺史陶侃送菩萨的故事,也是古灵泉寺“文殊显圣”之由来:

 

陶侃生于公元259年,卒于公元334年,历经三国和前后两晋,多次在武昌为官,在武昌地区有良好的官声。在西晋孝愍帝统治时期,陶侃由于受到王敦的排挤,被贬为广州刺史。有一次,渔人从海中捕捞到一尊文殊师利菩萨金像,并将其送给了陶侃。陶侃随后将这尊佛像赠予了位于武昌西山的寒溪寺。后来,在陶侃担任江州刺史期间,寒溪寺遭遇了一场大火,大部分建筑被烧毁,但供奉文殊师利菩萨金像的地方却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

 

大约在寒溪寺火灾发生后的40到50年间,慧远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了这里暂时居住。见供奉文殊师利菩萨金像的处所历经火灾但仍保存完好,于是决定在寒溪之上,利用吴王孙权曾经的避暑宫遗址,重建了一座寺庙,即西山寺(今古灵泉寺)。

 

建成后,慧远大师将金像迎请到寺内供奉。后公元381年得庐山东林寺,再回西山迎请文殊师利菩萨金像。相传迎请时,菩萨金像纹丝不动,似不愿离去。慧远大师谓之菩萨:“如果你想保佑这里,就留下印象在此吧。”言毕,泉中映现菩萨影相,更添殊胜。

 

鄂州古灵泉寺旧址1.jpg

鄂州西山古灵泉寺旧址

 

“谁谓寒溪,尚有斯泉。盍往鉴之,文殊了然。”在寺前崖壁下,如今的菩萨泉已凿为井,水清见底,常年不竭。

 

净土法源地

 

“净土法源地,文殊显圣境。”古灵泉寺以此联著称海内外,上下两句皆与慧远大师有关。

 

慧远公元334-公元416),雁门郡楼烦县今山西原平人。二十一岁时因战乱纷扰,与胞弟慧持一同前往恒山,投身于高僧道安的门下,学习佛教的“般若性空”学,并由此出家。

 

公元365年,由于时局动荡不安,慧远随道安南迁至襄阳。后来,他率领数十名弟子继续南下。当他抵达武昌时,被樊山的葱郁景色所吸引,于是弃船登岸,沿着小溪前行,最终在寒溪寺安顿下来,并建造了西山寺。

 

鄂州古灵泉寺旧址3.jpg

大雄宝殿旧址

 

WechatIMG6529.jpg

大雄宝殿旧址

 

在武昌居住的两年里,慧远致力于弘扬佛法、传播教义,广泛搜寻佛教经典,一心向佛,虔诚修行。公元381年,他前往江西庐山拜访师弟慧永,并得到了江州刺史桓伊的支持,在庐山建立了东林寺。

 

公元402年,慧远与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在庐山般若台精舍的无量寿佛像前共同宣誓,立志潜心修行净土法门。公元416年于庐山圆寂。宋元以后,净土一教正式立宗,而慧远则被尊为佛教净土宗的始祖。

 

作为慧远大师净土法门发展完善的重要场所,古灵泉寺由此在佛教研究领域具有特殊地位。自慧远大师建寺以来,百余历史名人留下题额(匾)、咏诗、画作。

 

古今第一伤心人

 

古灵泉寺大雄宝殿右侧三泉亭壁上,有一“梅花石刻”。其作者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湘军将领兵部尚书、三江总督彭玉麟,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三不要将军”驰名官场,亦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

 

碑上有老梅一株和七绝十三首,隐藏着这位“古今第一伤心人”的凄美爱情故事。

 

梅花石刻.jpg

梅花石刻

 

关于梅姑的故事,流传着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梅姑是彭玉麟外祖母的养女,与彭玉麟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第二个版本则是彭玉麟在做私塾先生时,住在隔壁的多情而貌美的年轻孀妇。在第一个版本中,梅姑嫁作他人妇后难产而死;在第二个版本中,梅姑因羞愤投水而亡。彭玉麟因此一生为情所困,独痴梅花,传说他每晚定要画一幅梅花,并盖上古今第一伤心人印章才就寝。

 

虽仕途顺利,但他多次请求辞职,直到晚年才得以在西湖边隐居。他居住的退省庵与以梅为妻、鹤为子而闻名的孤山隐士林和靖的故居相距不远。

 

曾国藩称其为兵家梅花,并为其挽联云:千古两梅妻,公几为多情死;西湖三少保,此独以功名终。

 

除了梅花石刻以外,北宋文学家黄庭坚于此留下《松风阁诗卷》,明韩春高、许丙恭写《夜宿西山禅林诗》,蕲州王恕作《百佛图》等等。这些作品或被勒石于寺中,或被历代寺僧收藏,成为了古灵泉寺乃至西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搭建起这座文化殿堂。

 

鄂州古灵泉寺旧址4.jpg

大雄宝殿旧址

 

1991年,鄂州市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存古灵泉寺旧址为清同治三年湖广总督官文修建2006因来寺信众游客增多,方丈坚光法师主持寺院于西山东麓奠基扩建。次年建成新的山门和天王殿,随后大雄宝殿、藏经阁依次落成。

 

鄂州古灵泉寺全景航拍1.jpg

新旧两寺全景图

 

如今的古灵泉寺保留着原有的合院特征,以水为景观主线,并保护了原有的绿化及周边重要历史景观。为更好地在新时代背景下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团结两序僧众,经鄂州市宗教局等领导部门同意,1987年成立“古灵泉寺管理委员会”,制定《寺庙管理委员会章程》及诸制度,于学习、财务、劳动、消防、文物、环境等多个方面加强管理、建设力度。教风严谨,僧制有序。

 

17.jpg

“灵泉漱玉文化研究院”揭牌

 

202412月,“灵泉漱玉文化研究院”于寺中揭牌落成。古灵泉寺未来仍走在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历史资源,建设佛教丛林,弘法利生的道路上。(文/妙仝 图/果乐)

编辑:妙仝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