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太平禅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1-10-13

寺院风光(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寺院风光(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寺院风光(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寺院风光(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寺院风光(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寺院风光(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寺院简介

 

    太平禅寺位于南通东郊观音山镇,始建于唐咸通七年〔公元867年〕。
 

    寺院坐北朝南,在山门前右侧,建有一座高近10米的重檐牌坊,牌坊抱柱镌有古人名联:“古寺拱山北,慈去覆海南”。牌坊之后,一堵影壁迎面恭立,上书已故南通佛教协会会长育枚法师题写的“南无阿弥陀佛”六个遒劲、凝重的大字。山门的门楣上书镌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的“太平禅寺”寺额。山门两侧的八字墙上,镌有江苏省佛教协会原会长、著名佛教书法家茗山大师题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佛语。


    太平禅寺复建之初,就确立了文化建寺的理念。僧人们认识到传布教义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对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作用,也是自己践行佛教宏旨和应尽的社会责任,将讲经弘法作为全寺工作的核心,重中之重。随着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数字化管理、设立书画院等项目也一一付诸实施。

 

    讲经,是佛教弘法的重要手段,佛主释迦牟尼创教之始就开坛说法,宣示佛乘,把佛理、旨义、规仪、律典,一一言传口说,普示众生,如甘淋雨露,似醍醐灌顶,除蒙昧,释群疑,播慧根,拨点智灯,振聋发聩……

 

    1993年以来,太平禅寺在主要佛殿及配套房舍竣工后,尽管条件还非常的简陋,但仍矢志不移,冒雨冲风,不畏寒暑,视弘法为已任,一直把讲经作为恒课,每月至少两次开展讲经弘法活动,至今累计已达数百场之多,可谓边建寺边弘法。寺内住持文定法师是讲经弘法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讲,其对佛家经典烂熟于心,演讲中旁征博引,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语言生动,为广大听众喜闻乐见,深受欢迎,太平禅寺因之赢得美誉。

 

    2008年5月,中央某领导一行来南通考察,抽暇游访狼山广教寺,接见僧人代表时,提出了一些佛教知识和理论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文定法师从容镇定,一一作了应答。该领导同志饶有兴趣地听了文定法师颇有见地的回答,高兴地赞扬南通僧人有水平,并勉励僧众要刻苦学习,不断提高佛学修养。这事在南通宗教界一度传为佳话,使太平寺在弘法讲经方面,增色不少。

 

    2008年5月,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两岸三地“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举行,此乃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59年尚属首次。大陆参会交流者,须经层层选拔。文定法师在江苏省常州市的推选赛上,脱颕而出,一举夺得一等奖,取得参加全国讲经交流会的资格。

 

    4月8日至10日,交流会在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礼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和港台地区的48位讲经法师参加了交流,主办单位的领导、佛学院师生、多所寺院的四众弟子以及新闻媒体记者莅会,盛况空前。文定法师以纵横排奡之势,学贯古今之论,峭拔俊朗之姿,侃侃于交流会论坛,终于征服评委,获得“摄众奖”,成为青年法师中的佼佼者。香港凤凰卫视、央视等媒体纷纷对文定法师进行专访,随即向全世界播发。

 

    自此,全国各地邀请文定法师讲经的信函络绎不绝。现已在南京、常州、苏州、以及上海、浙江、山东等地讲经弘法,反响很好。省内外佛门居士及社会各界民众慕名而来者数以万计。至今与太平禅寺密切联系的居士与日俱增,辐射面广被沪、浙、闽、粤等地。

 

    历史跨入20世纪,全球兴起信息化浪潮。太平禅寺依据佛陀“百界千如,一真法界”的理论基础,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瞄准这一契机,将数字化管理确立为禅寺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予以实施。虽然寺中经济较为紧缺,仍想方设法筹资,与电脑软件开发公司合作,量身定制,打造了全套富有特色的软件,在互联网上注册了自己的网站,开全省寺庙数字化管理之先河,率先成为寺庙现代化管理机制的领跑者。

 

    如今,登录该寺网站,轻点鼠标,方丈、办公室、课堂、财务、档案,甚至仓库、食堂等板块便一一跃然进入眼帘。特别是寺庙财务板块,原本例属民间非营利财务管理类别,在现有的财会管理软件中并无可资参照的模式,而是太平禅寺独家开发的成果。

 

    至于法师讲经的内容,也可以在网页视频上及时发布,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见面交流。寺内还安装了监控设施,为殿堂、物品的安全和日常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得力助手。所有这些,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

 

    而今即便是住持身在千里之外,也能全面掌控寺院的动向,实施远程管理的新法门。古老的佛教与现代高科技结缘,绽放出新颖的时代奇葩!

 

    古今中外,艺术与宗教如影随形,难解难分。中华民族的传统书画艺术,更是在汉传佛教播扬流布、对外交往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功不可没,也为世人留下了浩瀚辉煌的书画精品。我国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和书画家,都是佛门居士;而为数不少的高僧大德,又是声名显赫青史流芳的书画大师。中国书画与禅宗的关系尤为密切,画理禅意往往共生,书情佛性不辨彼此。

 

    太平禅寺重视继承发扬这一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举善企业家的支持下,于2009年5月,成立了“普门书画院”。并在全堂佛像开光大典的同时,举行画院揭牌仪式和首次作品展。展出的多达80余件的高水平书画艺术作品,得到省内外莅展嘉宾的一致好评,并喜收50多件专祝画院成立的贺仪,堪称宗教与文化界的盛事。目前,书画院有书画家20余人,经常在寺内活动,僧俗一家亲密融洽。书画院成立不久,部分成员即在文定大和尚的带领下已走出太平寺,喜赴镇江金山江天寺、焦山定慧寺、宝华山隆昌寺等寺院谒佛、参学、献艺,受到友寺的热忱接待和由衷赞许。他们在上述寺院举行笔会,现场作书作画,为各寺留下数量可观的书画作品。这一活动,不惟加强了寺院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使书画家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创作内容,升华了书画家的创作境界,获得向友寺学习取经的机会。

 

    普门书画院眼下的一大任务,是重新绘制沿用至今的民国版“水陆法会画”。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大型佛事活动,它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 自梁武帝首作第一次水陆法会后,而后每一个朝代,都绘制了不同时代特色的水陆法会图。

 

    现在沿用的原“水陆法会画”,画工粗糙,造型简劣,未能彰显水陆仪轨之深意。所以,普门书画院的书画家诚心发愿,准备用三年的时间,创作一套具有时代新意的“水陆法会画”,为敬佛弘法献上一瓣心香。太平禅寺为此将在近期举行创作工程启动法会。

 

    寺内一座拥有宽大敞亮画室和展厅的新楼,正在营建之中。不久,它会成为太平禅寺又一个出彩的景观。

 

寺院历史

 

    十年兴革,十处创缮,以文定法师为首的僧众,开始的举步维艰的创业,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年历程。

 

    端居莲座,覃思恢恢之佛法;淡赐悦色,俯瞫芸芸之苍生。以文定法师为首的僧众,其必将以令人震聋发聩的辉煌成就,而重振江北五百年宗风。

 

    千年古刹,钟鼓之声,传布四方,寓意太平。天之所授,神之所营,瑞我华夏,永不朽兮。

 

寺院建筑

 

  这座始建于咸通七年的古刹,曾有过冠盖江海的殊荣。鼎盛时有房一千多间,成为南通地区的“九大名寺之一”!昔日的建筑布局依次为天王殿、诸天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东为魁星阁、五百罗汉堂,西有火星阁、文丞相祠,祠前有地藏殿、牡丹亭等。罗汉堂内五百罗汉像,像高二尺二寸左右,为木雕艺术,造型不凡,神态炯异。但到了近百年来屡遭不幸,由于军阀割据,政局混乱,导致民不聊生,香火萧条。后又在日军侵华战争中,日军侵略者纵火焚烧,使屋宇连云的丛林,成为一片瓦砾废墟。此后,只能让过往者“凭吊遗踪一泫然”了。

   

《观音山碑记》

 

    通郡有九寺,城东观音山古名太平寺,其一也。世远年久,碑志无存。卐前卐僧卐卐。

 

    建自唐朝咸通七年,迄今将有九百岁矣。河干有外山门一座,迤逦而南有山门,关帝殿、诸天殿、天王殿。佛殿东有楼,妥五百阿罗汉。西有敕建丞相祠,祠前有地藏殿。土山环抱,山河围绕。寮房百有余间,僧众五十余人。庙宇之翰筑、林树之荫蘙、人口之繁衍,岂唯村镇驻锡难以媲美;即城市古刹不堪比肩,洋洋乎大观也。

 

    一、《重建文文忠公祠记》(明?史立模):通州东距十里许有观音山寺,寺内有一室奉安宋文山先生神位。岁月荐更,尘灰变灭,寺尝废,近境居民嗜佛者兴修之,而文山神出鬼没位之区竟为乌有,迄今百余年殊莫有讲焉者。……僧正能秀候道左,请曰:此文信公避元兵绝江而南处也,幸少停骖。……

 

    二、《明通州判官史立模赞太平寺诗》:郊原秋色正平分,胜地来游酒一樽。不是醉翁真为酒,可须乐事共论文。当檐海气靡靡动,排坐禅香冉冉云。回首城楼刚十里,画船凉月欲黄昏。

 

    三、《文信国公祠记》(清?成大士):观音山为雁沙古刹,去州仅十里许,公与吕杜等航海经一此。邑人士建祠奉公已数百年,近复于祠内从祀江南西路兵马都监金应,甚盛典也。(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仪典》)P159

 

    四、《名贤留迹记》(张謇):今观永市犹有文丞相马墓。嗟呼,名固愈久而益真,抑久而尤难也。(民国《南通县图志?杂记》)。 

 

    五、《崇川竹枝词(丞相渡)》(清?姜长卿):海滨渔父识孤臣,应是英雄变姓名。芳草夕阳丞相渡,天南何处梦江城。文忠烈渡海处在城南十五里观音山,公有赠送渔父诗,载州志。
 

[当今方丈]

 


文定大和尚

 

    文定大和尚字圣慧,嗣法临济与曹洞二宗

 

    1965年出生于新疆吉木萨尔,1974年来江苏依外祖母住,幼秉家教,即结佛缘,年十一岁即能熟读大乘法宝,然未克领悟,1982年于镇江金山江天禅寺依慈舟老仁善两老出家,翌年就读于苏州灵岩山佛学院,1986年毕业,同年考入中国佛学院继续深造,至1990年毕业。后应聘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执鞭两年,继后应南通市佛协邀请,接手复建太平寺,乃于一片废墟中募资鸠庀,终于再续太平寺法脉。

 

    2005年,经江苏省佛协批准,升座太平寺,时诸山云集,现未曾有之盛况。在寺院的建设过程中,虽艰难异常,然未曾忘记弘法之本愿,十八年来,除在本寺开坛讲经外,还应邀外出至江、浙、沪,广东,山东等地寺院讲经数百余场,接引信徒达万人之众。

 

    2009年在首届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上获得摄众奖。

 

 

 

 

编辑:一休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