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济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1-10-10

 

浙江舟山普陀山普济(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普陀山上的寺庙建筑总面积约14.3 万多平方米, 有4700 多间寺院, 有高耸入云的大雄宝殿, 有古朴幽雅的梅福庵, 育艺术珍宝之称的九龙殿.其中最为着名的是前寺、后寺、佛顶山寺三大丛林.


大殿(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普济寺,俗称前寺,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后屡兴屡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时下诏重建寺庙,后又赐题额“普济群灵”。


方丈楼(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普济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289平方米。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殿、堂、楼轩共计357间。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卢观音。


大圆通殿(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普济禅寺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宋神宗于1080年将其改名为“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后来明初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直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拨款重建,并赐额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使普济寺成为当时江南规模最大的寺院。清康熙年间,遭荷兰殖民侵略者践踏,寺院被劫掠一空。

 

      1689年海疆平息后,康熙下旨重新修缮、扩大规模,至雍正九年(1731年)时基本完成,现在的大部分建筑都是这期间完成的。抗日战争后,寺院萧条败落;“文革”期间佛像尽毁,僧侣被遣散。1979年开始全面修复原貌,重筑了毗卢观音等佛像和楼阁,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普济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在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是我国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编辑:圣贤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