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宝通禅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2-04-24

寺院牌楼(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寺院建筑(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寺院建筑(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寺院建筑

 

寺院简介

 

  宝通禅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洪山南麓,殿宇亭楼,依山就势,层峦叠起,直入云霄,宏伟壮丽,为荆楚名刹。武昌洪山于南朝刘宋时(420——479年)已建寺院“东山寺”,唐贞观年间(627——649年),鄂国公尉迟敬德在此扩建寺宇,监制铁佛,改东山寺名“弥陀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荆湖制置使孟珙奏理宗发帑金,诏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禅寺”,至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更名为“宝通禅寺”。

 

寺院特色 

 

  宝通禅寺是历代皇家寺院,在建筑上都显示出皇家气派,这与归元寺的民间身份截然不同。现有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1865——1879年)所建,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进入山门,文物古迹有宋朝古钟、明朝石狮、宋朝寿云石刻摩崖、古石刻须弥座、清朝藏经等佛教文物珍品。寺内有黄龙泉、白龙泉、乳泉等诸多各泉。山上还有古岳飞松及古烽遗痕等名胜古迹。

 

 

  宝通寺如今的山门面向武珞路,门额上“宝通禅寺”四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山门内一大院落,中有放生池,放生乌龟出没其中。池上横跨一桥,名“圣僧桥”,原为木桥,相传无念祖师云游到此,改建为石桥。按照佛寺一般建筑格局,此处应有钟楼和鼓楼之设,但兴毁情况不见记载,只好阙如。

 

 寺院布局

 

  过桥数十步为弥勒殿,又称天王殿或接引殿。殿前左右各立石狮一只,身高丈余,一戏绣球,一抱幼狮,神态可掬。殿左侧有一口大铁钟,清咸丰年间铸造,由城内铁佛寺迁来。殿内主尊为弥勒佛,金光夺目;佛寺的守护神韦驮亦供奉在此殿内,背向弥勒而立,造像威严。左右有观音、地藏王塑像,两壁立有高大的四大天王。

 

  由弥勒殿后拾级而上,即可达大雄宝殿。殿内一口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大铁钟还是1240年(嘉熙四年)孟珙迁寺时铸造的,铁身铜缘,形体庞大,重约万斤,号称:“万斤钟”,其声雄浑,可传数里之外。大雄宝殿为正殿,供三位主尊,佛教缔造者释迦牟尼居中,身后左右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两厢有十八罗汉。殿中有归元寺住持昌明法师所书楹联一副:

 

古今来宗教几何自由平等无如我佛;

 

东西国文明进化言行高尚独让法王。

 

  出后门登山原有铁佛殿,殿内有铁佛二座,均为唐代遗物,系从城内铁佛寺迁来。此殿原为方丈说法处,殿下石砌暗道曾发现方丈说法用的锡杖。殿中银质舍利塔一座,八寸高,三寸宽,仿缅甸大金塔式样制成。此殿1949年前已毁于大火。再上即法界宫,为宝通寺前住持持松于1923年由日本留学归来,为恢复我国密宗,依唐密金刚部五佛曼荼罗修建。原建已遭破坏,现在维修复原。该殿右侧有华严洞,深丈余,原供有毗卢佛像,现无存。洞上建有华严亭,为游人休憩之所。最上为灵济宝塔,又称宝通塔或洪山宝塔。

 

 寺院历史

 

  90年代初,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先生说: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湖北省佛教僧才奇缺,许多大小寺庙长期空闲无僧人或无住持,这与湖北在佛教教育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近代以来,湖北有华严大学、法界学院、中江佛学院、武昌佛学院等。其中武昌佛学院贡献最大、影响最大、创立了新型现代的办学体系。

 

  1994年,在昌明等高僧大德的迫切要求下,在湖北省和武汉市民族宗教局的支持下,由湖北省和武汉市佛协具体筹备,终于恢复重建了武昌佛学院,院址选定在洪山宝通禅寺内。昌明在复校典礼上的讲话,处处声明该院的办学宗旨是对太虚的继承:“武昌佛学院创始人太虚佛学思想的正信精华:学佛必须先学做人,成佛必须先成人。我们办学宗旨就是培育僧才,振兴佛教。”

 

 

 

编辑:青尘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