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尼众佛学院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2-10-11

四川尼众佛学院(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果云)


四川尼众佛学院(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果云)


四川尼众佛学院(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果云)



四川尼众佛学院(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果云)

 

  创建于1984年的四川尼众佛学院,是经国务院颁发[1983]60号文批准的唯一一所高级尼众佛学院。20多年来,在已故名誉院长赵朴初会长的热心关怀下,四川省宗教局和省佛协的大力支持下,在隆莲院长的亲自率领下,为佛教界培养了一批批尼众僧才。她们遍布全国各地名山大刹,弘化一方。受到教内外各界人士的肯定和赞扬。


  然而,作为精英佛子的摇篮,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办学条件却十分简陋,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希望工程”。学院地处郊区,交通不便,校舍危破。更没有象样的图书馆、电教室、禅堂等必要设施。无法与同类院校相比,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鉴于此,经四川省佛教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迁建,并由四川省宗教局宗发[2003]18号文件、国家宗局国宗函[2003]149号文件批准,迁址重建四川尼佛学院,籍以振兴佛教教育事业。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助下,选址彭州,征地120亩,分三期工程完成。在这关键时刻,老院长隆莲法师示寂,常务副院长如意法师的带领全院师僧克服重重困难,经多方努力,终于使前两期工程初具规模。


  学院创建后,隆莲法师又管理、又讲课、呕心沥血,为法忘躯,一九九六因操劳过度而一病不起,师资一时青黄不接,使教学陷入困境。教务长如意法师,继承莲老的风范,毅然担起办学的千钧重担。她一人曾任中观、天台、唯识、戒学等多门课程,终于闯过难关。


  如意法师从1990在读研究生期间就正式任教,1993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务长,并在省佛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副会长。1995年当选为全国青联委员,任成都市武候区政协委员。1999年当选为第九届省人大代表,同年5月在贵州省第一次传戒法会上任女众部尼和尚, 11月赴美国洛杉矶西来大学学习一年。2001年四川省委统战部正式任命为四川尼众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并在四川省第十届传戒法会,任女众部尼和尚。1996年、2003年两次赴韩国参加中、日、韩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友好交流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2005年12月,赴韩国迎请佛指舍利回国。2006年4月,参加了在中国杭州市及舟山市举行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大会。


  如意法师认为佛法的弘扬,历来以人间三宝为主体、核心、骨干。佛教的自身建设,佛教徒素质的提高,确为弘扬佛法的关键。“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住持与弘扬,需要清净的僧伽,而清净的僧伽则源自于佛学教育,因此佛教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佛教事业的盛衰。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会长说:“大力培养合格僧才,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于此,如意法师继承和发扬隆莲法师的教育精神,为了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如今的四川尼众佛学院在如意法师的领导下越办越好,藏经楼还增加了《续藏经》、《敦煌大藏经》等数种经典。另外还建立了图书馆,收藏了《文苑英华》、《十三经注疏》、《诸子集成》、《二十五史》、《古今图书集成》、《古代文史名著丛书》、《中华佛教百科词典》、《中华百科全书》、《中华佛教现代丛书》等珍贵书籍数万册,另有《道藏》等其它各教的部分书籍。


  在现任院长如意法师的带领下,学院从各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经国家教局批准,中国佛教协会同意,四川尼众佛学院于2008年2月正式加入“世界佛教大学协会”,这是四川尼众佛学院迈出了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佛教事业的复兴,现有的院校已经不适宜学院的长远规划和持续发展。为不辜负隆莲法师办学的初衷,为了适应佛教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意法师开始着手迁建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工作。在四川省宗教局和省佛协的支持下,经多次考察、分析、论证,经国务院宗教局批准,迁建工作已于2003年正式启动。四川尼众佛学院的迁建按照四川省宗教局提出的“总体规划,精心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全部工程分三期完成。2003年10月,迁建工作在新址彭州正式举行了的奠基仪式,张作哈副省长曾亲临现场作指导。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十方大众的热心关怀下,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如意院长可以说是披星戴月,克服重重困难,新校区已于2008年9月建成了山门殿、长廊、左右厢房、大雄宝殿、法师楼、上客堂、完善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投资近4千元万元左右。并于2008年9月正式上课。新学院全是仿唐建筑,庄严大方,得到了领导及教风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隆莲老法师的带领下,如意法师等的辛勤努力下,学院的基础设施逐渐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1、 生活设施方面:


  学院创办至今,走过了二十余春秋,教学用房以及其它设施都显得既狭小又陈旧。有鉴于此,如意法师奔走呼吁,在四大丛林的支持下,2002年学院首次进行全面维修,使学院恢复了生机。为了进一步保障学习和生活,学院增建了配电房;为了提高学僧的生活质量,在厨房购置了豆浆机、保鲜柜、开水机、电汽两用蒸饭机;为了解除寒暑季节给学僧学习带来的苦恼,在教室安装了空调和壁扇;在观堂四周安装了壁扇。


  2、教学设施方面:


  经云:菩萨为利众生,当于五明处学。为使学院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也为了学僧能更好的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学院购置了扫瞄仪、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33台电脑,并请专业人士讲授专业课,使学僧在毕业后能更好的使用现代科技弘法利生。


  (一)、明晰办学思路,创新管理理念


  1、办学原则:以育人为根本,以培养学僧的求学精神和弘法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知恩报恩,学修并重。


  2、育人方针:先成人,后成佛 。


  3、办学目标:隆莲老法师从佛教事业的实际出发,把学僧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培养寺庙管理人才, 二是培养弘法人才,三是培养佛学研究人才。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后,最低要求也要成为寺庙的管理人才。所以学僧们不仅要学习佛学知识和文化知识,还要学习许多具体的管理方法,比如如何举行各类法事,如何建立正规的财务帐目等等。当时负责教授汉语的游老先生还专门为此编写了一本《佛寺应用文常体浅例》。


  4、总体工作思路:以良好的道风、学风建设为重点,教师素质提高为关键,以院弘教、以教立院。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弘扬人间佛教思想


  1、提高文化素质


  基于预科班文化程度层次不同的情况,加强语文、历史、哲学等基础文化的学习与训练,以提高其文化水平。


  2、提高人格素质


  引导学生发扬东西方各种传统道德,并学习当代英雄的高尚品德和先进事迹,提高其人格素养,教育学僧首先做个好公民,行好“世间法”,做世人的典范。


  3、提高僧格素质


  以戒律为基础,以佛陀乃至于历代的高僧大德为榜样,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以入世间精神,勤修出世间法,上求下化,令正法久住。


  (三)、加强法师队伍建设,提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1、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法师不但要通达佛学,也要不断更新世间学问,学习新的科技成果和思想,了解当代的社会思潮,关心国家及世界政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专研佛学、以身示教


  在教理上,不能满足于原有的水平,要深入经藏、广学多闻,辩才无碍。能解答学僧的问难。在行持上,要认真学戒、严格持戒,模范遵守各项法规,明识因果,努力做世出世间的表帅。


  3、掌握规律,提高质量


  适当的组织法师学习《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并适当的组织外出参学,提高其教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对机说法,讲解玄奥的教理、力求以明喻暗,深入浅出,使学僧心开意解,成就其闻所成慧。


  我院始终坚持“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的办学方针,以三学戒定慧为纲领。为了能更完善地培养僧才,绍隆佛种,续佛慧命,我们将不断努力、扩大招生、提高教学质量,为佛教事业的振兴奉献毕生。


  迁建新院工程的启动,来自各方面的关怀和支持,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现已建成可容纳三四百人的大雄宝殿、山门、天王殿等法事活动场所;能容纳两百多人的学生宿舍、法师宿舍、观堂、厨房等生活设施;建成3000平米的教学楼,其中包括标准教室六间,小教室二间,多功能阶梯教室100平米,具备电教配套设施,现有汉传、藏传、南传、各种藏经十一部,图书馆藏书近六万册,阅览室100平米,配有各省佛教刊物及《中国青年》等部分社会杂志。配有计算机60台。有近六百平米的小操场,并有100平米的体育活动室,配备乒乓球案四副及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拟于今年九月开光、招生。展望未来,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计划:


  (一)、扩大招生


  启用新校址,拟招收:一个本科班四十人,一个研究班五人。


  (二)、定期举办居士培训班


  为满足在家信众的需要,拟于寒暑假期间举办居士培训班,学习期限为二十天。主要讲授佛学基础知识与净土宗的有关经论。引导居士树立爱国爱教的思想,反对任何披着宗教外衣、分裂祖国的违法行为。生起对佛教的正信,以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的不良影响。


  (三)、举办传戒法会


  在适当的时期,可传授沙弥尼戒、式叉尼戒、本法尼戒。并传授在家居士的三归、五戒、八关斋戒、乃至菩萨戒。


  (四)、完善设施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完善念佛堂、禅堂等实修设施,真正实行“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定期举办“念佛七”、“禅七”等法会。真正体现学修并进。


  (五)、增加藏书


  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增加藏书,组织居士捐印。及时搜集海内外各种新编印的佛教书籍信息,及时购入所需的书籍,以满足师生查找资料的需要。不断完善各宗派的经、论、语录等,培养佛教各宗派的专门研究人才。


  (六)、创办杂志


  在因缘具备时,创办具有自己本院特色的佛学杂志。为弘法利生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果云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