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涟水能仁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3-08-09

 

淮安涟水能仁寺鸟瞰效果图 


黄昏下的淮安涟水能仁寺 


 能仁寺山门


大雄宝殿 


涟水妙通塔 


伽蓝殿 


寺院建筑

 

【寺院简介】


    千年古刹能仁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涟城镇中山路西首,距周恩来纪念馆北约30公里,南濒碧波荡漾的古黄河,东依风光旖旎的涟漪湖,西临通贯南北的宁连高速公路,昔日誉为“涟水八大景点”之一。能仁寺始称“文殊院”,后改“承天寺”(又名“承天院”),宋仁宗时易名为“能仁教寺”,简称“能仁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该寺始建于唐初,距今至少有1400年历史;寺内妙通塔,始建于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80多年历史。


【历史沿革】

 

   清雍正本《安东县志》(涟水古称安东)记载:“妙通塔,在能仁寺内,宋仁宗敕建,卧佛藏舍利处……浮屠七级,皆砖石砌成,内中并无寸木支柱。顶上望黄河如线,间放光明,照耀数十里,远近男妇皆见之,真法林之胜迹也。”另据康熙本《安东县志》记载:“能仁教寺,宋天圣元年敕建,旧名承天寺,即娄道者证道之所。祥符间赐额能仁寺,塔曰妙通,藏道者舍利。”据此可见, 涟水妙通塔和能仁寺这一“胜迹”,不仅仅是由皇帝敕建,更重要的是与宋时高僧娄道者的奇异因缘密切相关。

 

    娄道者,姓娄,名守坚,他自号“道者”,世人称其为“娄道者”,宋初涟水丁湖口(今涟水红窑镇朱楼村庵圩组)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六年(960年),圆寂于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享年63岁。据天启元年《淮安府志》本、清康熙三十七年《安东县志》本、《证因大师成道记》等记载,娄守坚出生时就有奇异征兆,因生性皮顽,“嬉笑无节,目大口方”,幼时即被乡人称为“弥勒佛”。少时随父兄业渔,后被送承天寺为僧,通晓医术,“其颖悟之才盖天所赋,悟得无尽宗禅,虽手不翻乎贝叶,口不挂乎梵音,但能识透本来面目,早能见识明心。”在承天寺10多年修炼,能知人休咎,助人消灾免难,一时名声大振,远播四方。祥符三年(1010年)五月朔,皇太子(即后来的宋仁宗)降生,“昼夜啼”,宋真宗“诏天下能止啼者”进宫,涟水承天寺僧人娄道者应诏,治好太子夜啼,真宗大喜,赐号“证因大师”,让其回涟水住持承天寺,并赐以御偈、金器等物,偈曰:

 

慧目朗然,烛天之秘。
保朕皇储,以克永世。
号称证因,恩光尔被。

 

    天禧五年(1021年)冬,泉州兴化人方偕任涟水知军,证因大师闻其不信佛事,便对弟子说:“缘尽矣!”遂于乾兴元年(1022年)正月十一日“侧卧而化”(世人因此亦尊称其为“卧佛”),之后乡人将其衣物葬于古黄河侧岸,名“卧佛岗”,又在寺内建小塔,将其舍利藏于塔下。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仁宗诞日,其母告之娄道者曾为其儿时止啼之事,仁宗即诏道者进宫,可此时道者已圆寂,仁宗感其恩,遂敕其家乡涟水建塔,以藏“卧佛”舍利,赐名“妙通”,改“承天寺”为“能仁教寺”,并加谥道者“蹈宝华如来”。

 

    妙通塔与连云港阿育王塔同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据民国时期遗留下的塔照及史料考证,其整体建筑遵循宋代营造法式的规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楼阁式,塔高60多米,七级八面,巍焕雄伟,古朴凝重。内部结构,奇特精巧,用材简洁合理,无寸木支柱,皆砖石砌成。地宫内的八角形塔基与藻井,方形宫室以及仿木建筑的倚柱、斗拱等,都具有宋代的形制特征。其主体风格与河南郑州开元寺塔基、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相近,属于宋代早期建筑。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庆徽方将祖师证因的骨灰安葬于妙通塔内。

 

    妙通古塔建成后,能仁寺亦整修一新,当时有大雄宝殿、卧佛殿、韦驮殿、藏经楼、观音阁等,气象雄阔,美轮美奂。由于妙通塔是皇家敕建,藏有高僧舍利,能仁寺也就成了苏北一方著名的丛林,从宋到清,高僧云集,群贤毕至,梵音余袅,香火鼎盛。明清时期著名禅宗大师嵩乳道密、南庵大依等都曾在这里进行过佛事活动。千百年来,该寺一直是涟水乃至苏北一带善男信女、达官显宦烧香礼佛的重要去处。苏东坡、王安石、米芾及历代漕抚、知府等的游足络绎不绝,不少文人善客游兴勃发,在此留下优美的华章。明朝诗启运游能仁寺后写下了《能仁宝塔》云:

 

中拄涟城半壁天,晓昏青锁万家烟。
西归卧佛何时醒,百丈浮图斗气连。
缥瓦光澄云获落,朱甍秋迥月婵娟。
定钟觉后慈幢冷,锁尽人间草木年。

 

    短短一首诗,赞美了能仁寺妙通塔巍峨庄严的雄伟气势,若非妙通塔有此内涵,何以能得名家吟咏出如此有气韵的诗篇。宋、明、清其他诗人诗篇中也有不少名章佳句描绘和赞颂能仁寺、妙通塔的景观:“浮屠万丈玉瑶成,巉绝巍巍耸碧空。漫通梵门藏舍利,岿然千古镇涟东。”“孚堵波成插紫烟,梵王宫殿接诸天。江河海水杯中泻,日月灯光斗际悬。”“古塔巍巍峙海陬,深藏舍利宝千秋。试登塔顶凭高望,一线黄河傍寺流。”“塔高高处却无天,塔上登临羽化仙”“七级神工建,嘉名圣主题。妙通通妙理,我佛不归西”。

 

    塔因诗传,诗因塔显;能仁寺因有妙通塔而名闻海内,妙通塔因证因大师而誉满天下。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能仁寺跨越千载,历尽无数磨难。宋金之际兵火屡加,元、明时因黄河夺淮,地域动荡,载籍凋零,故宝刹之史料无从查考。惟明崇祯戊寅年间,据总督漕运兼总理河道朱大典之《重修能仁寺碑记》得知,明末寺庙有较大之修缮。清康熙末年,大雄宝殿遭毁。雍正初年,住持僧因傑重建,内有藏经楼、卧佛寝殿、韦驮殿、观音阁等。民国时期,兵燹再起。1948年7月,历时925年的妙通塔不幸毁于战火,几经风雨后,宝刹近成废墟,香客云集的盛况变为尘封往事。

 

    建国后,涟水人民非常怀念这一千年古刹,海内外很多有识之士曾多次呼吁重建妙通塔,渴望再现涟水昔日风彩。二十世纪末,国势兴盛,政通人和,1992年8月,涟水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复建妙通塔、恢复能仁寺道场。1998年6月,组织专家等有关人员对妙通塔原址进行勘探和挖掘,在塔下发现地宫,雪藏于地宫中931年零两个月18天的佛牙舍利影骨等18件珍贵文物重光现世。地宫为方室,单向,高2.05米,东西南北长1.35米,地面标高1米。劵门朝南,高1.45米,宽0.5米,进内有七级踏步,里面三道拱门,最里一拱门只有0.536米高。地宫内四周有角柱,顶部有八角藻井,井中央镶有一面直径约25厘米的莲花纹铜镜,上刻铭文“千秋万岁”,铭文中“万”字为简体字,这说明简化字在我国很早就已使用,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皇宋治平四年,岁次丁未甲辰月辛亥日,安葬祖师证因大师娄道者砖塔内;佛牙舍利,具录宋朝宣赐金字牌院额事件等。一奉两朝,圣恩宣诏证因大师入内供养。一奉太宗皇帝,淳化三年正月内宣赐:御制御书偈子一首,御制秘藏诠三十卷,御制逍遥咏一十一卷;次遇真宗皇帝,景德四年十一月内宣赐:御制御书偈子二首。并在本院收管,永为纪录。”

 

    证因大师两次奉诏“入内供养”,荼毗后,仁宗又为其建塔,并赐塔名和匾额。一个僧人,受到三朝皇帝如此尊崇,实属罕见。

 

    地宫北壁有供台,台上放置一石函,前方宽,后低窄,全函形制仿棺式样。整体长75.4厘米,宽32.2厘米,高35厘米。分函盖和函体两部分。函盖上满刻为浅浮雕缠枝忍冬等花卉图案,函体壁两侧分别为阴刻线雕《高僧说法图》和《涅槃图》,人物形象丰满,花卉富丽充盈,栩栩如生,清晰可辨。地宫中出土之文物,多置于此函内。石函内装有银椁(又称银棺),椁身呈长盒形,长21.5厘米,宽8—10厘米,高6.8—11厘米,重470克,椁体造型虽简,然周边錾刻之图案却美轮美奂。银椁内装有金棺,金棺全长16.3厘米,宽6.2厘米,高7.2厘米,重193克。金棺内又装有银盒,盒内存放着证因大师的骨灰。

 

    在石函里发现的文物中,最珍贵者为佛牙。佛牙计2枚,其一,置于金棺内,长6.7厘米,呈方棱柱形,有齿面,一端损毁。经省文物专家鉴定,应为动物牙齿(马牙)。其二,置于石函内,木质碳化,形制与尺寸同前者。二者均为佛教意义上的影骨舍利。关于它的来历和如何入葬,已无确切资料可考,然经多位专家鉴定后形成一致共识,无外乎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前者系证因大师生前收藏而供奉的圣物,宋乾兴元年(1022年)他圆寂后和骨灰、舍利子一起供奉在卧佛殿内。后者,木质佛牙系后来僧众制作,用于卧佛为证因大师超度或举行佛事活动时使用的影骨舍利,到宋治平四年(1067年)庆徽大师安葬祖师证因大师骨灰、舍利子时将二者一起入塔。第二种可能是,证因大师圆寂以后,一直被供奉在卧佛殿内达45年之久,而佛牙是必不可少的供奉之物,所以后来僧众便找来马牙及制作木质马牙,将经过开光的影骨舍利,一并供奉在卧佛殿内,直到宋治平四年安葬证因大师骨灰和舍利子时一并入塔。尽管说法不一,但这两枚佛牙为影骨舍利确定无疑。在佛教意义上,它都是非常重要的神圣之物。略有佛教常识的人都知道,凡是供奉和安葬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师,佛牙舍利往往是不可或缺的神圣之物。佛经上讲,见佛舍利如见佛,佛舍利可以用各种物品替代,包括用动物牙齿替代,此即影骨之谓。对佛牙舍利的替代品,也要像对待佛陀真身牙舍利那样恭敬礼拜,就像以金、银、铜、泥、木、纸各种材质制作的佛像,都应视作佛陀本身而不可有些许轻慢。

 

    石函里还藏有金凤钗、水晶、铜钱、舍利子、云母罐、箍形器和宋代青白瓷盘口瓶、色彩斑斓的玻璃瓶等很多随葬物品,其中舍利子两瓶,其一,存放在银椁金棺中玻璃瓶内,有若干粒,细如芥子,内有白色骨片,据此可以断定是证因大师的生身舍利。其二,存放于石函内青白瓷盘口瓶中,共49粒,此瓶底书写一圈“庆因所收舍利一瓶入塔”,可知该瓶舍利子是证因大师生前收集的神圣之物。

 

    1999年3月,涟水县有关领导带着发掘喜讯赴京向国家宗教局和中国佛教协会汇报了妙通塔地宫出土文物情况,并恭请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为能仁寺、妙通塔题写匾额。

 

    在涟水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由于各界贤达大力支持,妙通塔于1999年6月1日在原址开工复建,2002年9月建成。能仁寺于2004年8月复建,2007年10月建成。寺院占地约50亩,总建筑面积9645平方米,斥资4000余万元。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严整,主体突出,典雅古朴,呈鲜明的宋代建筑风格。

远观能仁寺胜景 


文殊殿 


普贤殿 


六合院 


寺院胜景 


庄严建筑 


寺院风光 

 

【寺院布局】

 

    寺院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置,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有妙通塔和天王殿、大雄宝殿、佛牙殿、藏经阁、方丈楼四重大殿,以及左文殊殿,右普贤殿,左观音殿,右地藏殿,左祖师殿,右伽蓝殿六个偏殿。此外还有钟楼、鼓楼、新涟阁、念佛堂、讲堂、戒堂、律堂、寮房、客房、会客室、斋堂等附属建筑。

 

    天王殿是第一重大殿,前面是照壁,壁上嵌“慈航普渡”四个大字。天王殿两侧左为能仁寺法物流通处,右为能仁美术院,正门两边为能仁寺住持曙正法师亲手题书的对联:“童真入道安邦护国度群迷,菩萨化身辅正摧邪弘圣教。”行笔流利畅达,清劲秀逸。门上方悬挂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能仁寺”匾额,笔力劲健,古朴端庄。天王殿正中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袒腹赤脚的弥勒佛,他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袋,笑容可掬,惹人喜爱。两旁一副对联更是精彩: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腹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大殿两侧为手持琵琶、手擎宝盖、手挽蛟龙、手执宝剑的四大天王,“统御诸神恶鬼,令其不敢肆虐”,各掌管东南西北四天下。天王殿佛像均为传统塑像贴金彩绘手工制作。弥勒佛像背后立着“镇守天庭佛域,降除妖魔鬼怪”的护法神韦陀,它巍然肃立,金甲金冠,修眉凤眼,威武雄壮。韦陀像采用传统木雕工艺。

 

    天王殿后门两侧为钟鼓楼相峙,左侧是钟楼,铜钟重25吨,口径2.19米,高1.8米。右侧与钟楼相对的是鼓楼,法鼓口径2.19米,腹径1.5米,重800斤。晨钟暮鼓,是以提醒三界众生,加紧修行,救度自身。

 

    出天王殿北门,迎面所见的是巍然耸立的妙通塔,直指蓝天。复建后的妙通塔基本保持原有风格,塔身八角形,塔基直径22米,塔身高50米,塔刹高18.88米,总高68.88米,塔总建筑面积1719平方米。地上七层,地下一层为地宫;塔内置佛像68尊。登上塔顶,举目四顾,涟城自然风光的宜人之处和盎然情趣,尽收眼底。涟漪湖,婀娜多姿,塔影摇曳,水天一色;五岛公园,丰韵绰约,曳柳掩映,四季飘香。寺、塔、湖、岛,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俨然就是一处人间仙境。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初,塔是佛寺的中心建筑,但到了唐宋后,佛塔的地位有所下降,通常已不建于寺庙的中心位置,而是另辟别院起建。但妙通塔却属例外,它巍然矗立于大雄宝殿前,是何原因?从前文所引史料可知,娄道者治好宋真宗太子病,宋真宗赐他“证因大师”,后宋仁宗为之建塔,加谥“蹈宝华如来”,并改承天寺为“能仁教寺”。“能仁”,梵语的意译即释迦牟尼,“如来”系释迦牟尼“十大名号”之一,娄道者在涟水能仁寺出家,后又住持能仁寺,他受到两朝皇帝推崇备至,且与释迦牟尼佛联系在一起。所以,涟水人在建塔时将塔建在大雄宝殿前亦是情理中之事。

 

    妙通塔是一座功德碑,是众手筑就的传世瑰宝,是人们期盼吉祥平安的美好象征,它作为涟水的标志,一直矗立在世世代代的涟水人民心中。

 

    妙通塔两边分列四殿,左边是文殊殿和观音殿,右边是普贤殿和地藏殿。四个殿门两旁均镌刻楹联,门上有匾额,殿内两侧设有很多菩萨塑像给信众供养。地藏菩萨像高3.2米,结跏趺坐,双手持如意珠,左右各有两位弟子,年轻的为道明尊者,年老的为闵公长者;地藏菩萨代表孝顺、恭敬。观世音菩萨像高3.3米,右手持杨枝,左手持净瓶,端坐莲台,左边供奉着合掌的善财童子,右边供奉着献宝的龙女;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文殊菩萨像高3.1米,法像庄严,坐骑神狮;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善巧。普贤菩萨像高3.1米,手执经卷,骑六牙白象,白象代表六度和四禅定;普贤菩萨代表应用实践、德行合一。大乘佛法以四大菩萨代表修行次第、境界,次第里有圆融,这真正叫圆满。四菩萨像均采用传统塑像贴金工艺。

 

    妙通塔向北,迎面即是大雄宝殿,凡是寺内重要之佛事法会均在此进行。大雄宝殿为全寺第二大主体建筑,重檐歇山式,顶覆灰色琉璃瓦,上有脊饰,下饰斗拱,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高大雄浑,古朴庄严。檐上匾额“大雄宝殿”四字筋骨刚健,神韵清雄,为茗山大师手迹。殿门两侧柱上镌刻曙正法师题写的楹联:“普门示现证入甚深诸法性,梵宇重新度脱一切苦众生。”大殿内供奉三方佛,正中为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左边为消灾延寿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右边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三佛各高4.5米,重21吨,双目修长,两耳下垂,造型高大丰满,庄重肃穆,均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给人以无限圣洁、庄严、慈祥、恬静之感。两厢拱卫着十八罗汉,像各高2米,重1000斤。这些罗汉像形体比例适度,各显妙态,呼之欲活,有的开朗大笑,有的怒目而视,有的亲切悯人,有的威武雄壮,有的在宣讲佛法。佛像和罗汉像均采用传统泥塑贴金工艺。三佛背后是巨幅海岛观音立体画像,又称“五十三参”群像,观音菩萨居中,法像自在愉悦,尽显度众生之慈悲欢喜和西方极乐世界之幸福美满。殿内两侧还配有药师佛千佛塔灯,由信众供养,各色锦缎幢幡装饰,华丽庄严。大殿后门悬挂“度一切苦厄”匾额,两侧亦有一副楹联:“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大雄宝殿两侧分别是祖师殿和伽蓝殿。

 

    大雄宝殿后是装修一新的佛牙殿。寺中异宝,以佛牙、佛骨为最。为了让原妙通塔地宫出土的佛牙影骨舍利永久安奉寺内,以供世人瞻礼,2012年11月涟水县政府领导在能仁寺召开会办会议,决定将地宫出土的佛牙影骨舍利等18件文物送回能仁寺安奉。供奉地点经县领导多次考察,最后选址大雄宝殿后面的殿堂。2013年正月正式装修殿堂,并改名为“佛牙殿”,同年6月12日举行的佛牙迎请安奉仪式。如今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着佛牙影骨舍利,两侧玻璃柜内供奉着地宫出土的其它珍贵文物,四壁上方镶嵌的是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下方是地宫出土的佛牙影骨舍利等文物图文介绍栏。

 

    佛牙殿东侧是兴涟阁,里面珍藏着高僧大德名人字画,目前是涟水县佛教协会驻地。佛牙殿后是藏经阁和方丈楼,均为上下两层,重檐歇山式,建筑十分精致。藏经阁目前下层为会客场所,上层在启建水陆大法会时作内坛之用。方丈楼正中为狮子座,摆着八仙桌,两侧各摆多张木椅,周围墙上挂有高僧名人字画,布置典雅庄严。藏经阁和方丈楼两旁是念佛堂、讲堂、戒堂、律堂,各堂由游廊相连,松柏翠竹,奇花异草,点缀其中,清幽怡人。

 

    寺院西边有围墙相隔的是生活区,由南向北依次是六和院、寮房、客房及斋堂等,花木扶苏,曲径通幽,疏密有致。

 

【盛世重光】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寺庙是僧人弘法利生的道场,而僧团又是寺庙的灵魂。一座生机蓬勃的丛林道场,除了气势恢弘的佛教建筑外,更要有德行高、修行好的僧团,才能使道场庄严、兴盛。能仁寺和妙通塔复建后,为了尽快发挥道场应有的功能,2008年3月,经省、市政府宗教部门同意,淮安市佛教协会聘任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曙正法师住持能仁寺,当时寺院除刚建起的殿堂楼阁等建筑外,各项配套设施几近空白,殿堂外坑坑洼洼,杂草丛生,瓦砾遍地,无水无电。然而,曙正法师面对百废待兴的能仁寺,无所畏惧,迎难而上。他高举爱国爱教旗帜,以建设人间净土为理念,怀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精神,带领两序大众,为加快能仁寺后期建设,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建立、健全僧伽组织,完备合法手续,制定寺院管理规章和各项制度;以“戒、定、慧”三学为总纲,引导僧众立足正信,弘扬正法,发扬六和精神,创建和谐寺观;在资金奇缺的情况下,出面化缘,广集资金,相继完成全寺佛像塑造、佛具购置、寺院绿化和各项配套设施工程;加强对外交流,邀请海内外高僧大德、佛教团体代表来寺参访交流,举办海内外书画名家作品展,编印《能仁》季刊,丰富寺院文化内涵;践行佛陀慈悲济世精神,大力弘扬人间佛教思想,积极为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灾区灾民祈福捐款,到敬老院、孤儿院慰问捐款,开展“能仁助学”活动。


    在涟水县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通过社会各界贤达善信的大力支持和住持曙正法师的发心努力,一座金碧辉煌的丛林终于在颓垣断壁的旧址上拔地而起。2008年11月15日能仁寺举行揭匾剪彩仪式,2010年3月24日举行首次佛牙影骨舍利瞻礼供奉仪式,同年3月25日举行寺院落成、全堂佛像开光暨曙正法师晋院升座典礼,2011年6月6日举行妙通塔佛像开光暨登塔祈福仪式,2013年6月12日举行佛牙影骨舍利迎请安奉庆典。这些重要活动,声势浩大,庄严殊胜,海众云集,信徒相拥,诸山长老、高僧大德的到来更使能仁寺熠熠生辉。如今的能仁寺,殿宇轩昂,巍峨壮观,匾额楹联,巧对其思,梵音悠扬,香雾缭绕,晨钟暮鼓,佛号声声,法幢高树,海众安和,善男信女香客游人纷至沓来,充满浓郁的佛教气息。沉寂五十余年的千古名刹,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文\楚永明)


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淮安市佛协会长、淮安市涟水县佛教协会会长、能仁寺方丈 曙正大和尚 

 

【现任方丈】

 

    曙正大和尚,1977年生,1996年因缘具足,在江苏镇江定慧寺依上茗下山律师披剃出家。1998年因缘殊胜,随茗公在常州天宁寺受具足戒。回后又遵茗公指点,于1999年进入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学习。2001年南京学业毕业之际,茗公西游,心中悲愤不已,圣者离去,幽暗宇宙缺少灯烛,愚僧茫然。遂于2001年考入中国佛学院继续学习,2005年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后留在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工作多年至今。现任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淮安市佛教协会会长、淮安市涟水县佛教协会会长、能仁寺方丈等职务。  

 

 

 

编辑:慧悟 责任编辑:李蕴雨